先问是不是。

西周初年有三监之乱。

严格来讲,当时叛乱的属于诸监,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诸侯。不过真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西汉初念的诸侯王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诸侯。


你猜猜周昭王是怎么死的?


西周诸侯叛乱也很多的啊,小的不说了,大的有三次。1.成王时期三监之乱涉及诸多诸侯国,好多封国被灭或改封。

2.穆王时期噩侯联合徐夷叛乱,差点直接改朝换代。

3.幽王时代,申侯联合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立自己的外甥宜臼为平王。直接导致西周灭亡。


啊,西周那时候是真的分封啊,他们叛什么乱,而且那时候周天子还有威信。

西汉是郡国并行,都是刘家人,在血统上有正当性,因为文帝就是代王入主中央,还有中央削蕃影响到他们利益了,才动的手。


因为西周诸侯真的有实权实质性独立而西汉诸侯名义上半独立。

当给了你土地,有权让你组建了军队,完全自主可以铸造货币,有自己的文字。你会为了一个虚无的名号而造反吗?况且周围其他诸侯国家都虎视眈眈互相监督著。一有漏洞就对你趁虚而入。

而西汉诸侯王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却收监督,给土地给钱却不给关键的军队(多少是有点军队数量被限制)人的欲望会膨胀,给了那么多却不给关键点任谁都会铤而走险去夺,索性都要要全。况且西汉的诸侯都是皇室后裔,都觉得自己也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所以欲望自我膨胀扮演一下陈胜吴广。


各位答主有的从西周也有叛乱回答,有的从周汉初年郡国差异回答,都有道理。

虽然没有真实数据量化周初与汉初诸侯叛乱,但从现有史料来看,题主的提问还是应当认为可以成立的,只是不能太绝对,可以说周初诸侯叛乱比汉初要少。

上面答主提到的三监之乱当然存在,甚至严重程度还不可低估,一度威胁到周朝的统治,但就次数和涉及区域而言,恐怕还是汉初的郡国叛乱更严重些。

下面谈谈原因。第一,如前面答主提到的,同姓和异姓确实可以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除了姜子牙等少数功臣外,周初分封的基本都是同姓诸侯,汉初分封的却主要都是功臣,姓刘的大规模叛乱已经是后来七国之乱的时候了,也就不符合题目中汉初的时间范围了。

第二点很关键,从周初和汉初叛乱的原因看,周初的三监之乱是周朝一些贵族怀疑周公篡权,也不排除东方一些地域不满周朝的统治或者争夺资源等等原因,但这些原因都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叛乱;但汉初不同,汉初的功臣叛乱很多是因为不信任和相互猜忌导致的,如彭越、黥布、卢绾等,这样的叛乱是连锁式的,越杀会越让其他的功臣不自安,越不自安朝廷越要担心他反叛,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汉初的功臣叛乱不是同时的,而是接二连三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最终形成了涉及很多区域的大规模的叛乱。

第三,从时代来看,周初和汉初的社会历史条件完全不同,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周初各地联系不便,所以大规模的叛乱不太可能实现。但汉初就完全不一样了,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要求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兵贵神速」就有这个方面的内涵。到秦朝「海内为郡县」,修建驰道,更是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所以到了汉初,叛乱比周初多也在情理之中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