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开唔好意头,有霉字的东西通通中招,比如草莓,广东人叫做士多啤梨;猪舌,因同舍谐音,有亏损的意思,广东人就叫佢做猪利。。。

请问你身边有没有发生部分广东人为了讲意头而走火入魔的事例?


真正走火入魔的不是外省那些几百上千的红包和十几几十万的彩礼?


对意头有多讲究?作为一个广东年轻人,其他回答说的关于一些词语的避讳有些是听过的,有些是没听过的。

大概是因为不仅仅广东,全国很多地方随著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会因为避讳这些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毕竟在一群年轻人里面,你过于讲究这是看起来会很奇葩。

所以在这里说另一个讲究意头的体现,并且这个体现是对当代年轻人有重大影响的----小额红包。广东的红包是全国公认的低,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广东,只有老豆老母才会给你超过20元红包」。(略有夸张)

在其他省份都是几百上千的红包,为什么广东这个经济大省反而会给这么点?个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包红包是个好意头,所以在广东,虽然给得少,但是遇到认识但不太熟的人,都会给红包。举个例子,过年回来老板会给员工一个「开门红包」;在亲戚在拜年,亲戚的朋友也在同一天来了,尽管你和亲戚朋友不熟,甚至第一次见,还是会给他孩子红包……

再从另一方面作证广东红包重视意头:广东各地风俗不同,但我家那边是这么规定的,结婚后才需要给红包,没有结婚前都可以收红包。问了几个外省同学,要么是成年不需要给,就是就业或大学毕业就不需要给。作为广东人一开始真的比较不理解,为什么不给,给个十块五块,甚至一块都好啊过年就是图个喜庆图个意头嘛。但是后来他们说了他们那边红包金额,告辞。

在我看来,那些带来不方便的意头讲究现在可能都越来越少了,被时代淘汰了,全国各地都一样。而我庆幸的是小额红包在广东还普遍存在,尽管有些特别熟而且家境好的亲戚还是会给大额红包,但是我相信对于这方面,你给大额我会格外高兴,你给小额我也不会说你什么,你给个红包送个祝福就够了。

另外说一句,什么结婚份子钱在广东那边也是非常非常低,甚至你人来了,给我凑个人场我就很高兴,不需要份子钱,这也算广东人讲究意头的体现吧。。。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因为「舌」和「蚀」发音相似,所以舌头相关的要叫「脷」,例如「猪脷」。

因为以水为财,所以很忌讳「干」这个字。所以猪肝叫「猪润」,干杯叫「饮胜」,豆腐干叫「豆腐润」。

因为很忌讳「输」,所以通书叫做「通胜」。

不小心打破东西要说「岁岁(碎碎)平安」,如果没有在需要避讳的时候避讳,就会说「大吉利市」。

顺带一提,因为「空」和「凶」同音,所以才把「空屋」叫做「吉屋」;草莓我们也是叫做「草莓」,「士多啤梨」是strawberry的音译,香港人用得多。


题主提出来的不算什么了,房地产行业喊空房叫左吉屋。餐饮业喊空盘子叫吉碟。那是因为空跟凶一个音。

但这是广东人这样吗?并不!

全国各地都有各地的意头。普遍通用的,买房不买4楼18楼。车牌不带4。

只要是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中国人都这样。


广府人在这方面是比较迷信,比如同样是数字4,广府人避之大吉,连珠三角的楼层特别是写字楼都尽量避免写作4楼,什么3又1/2,什么乱七八糟写法都有。而4在传统潮汕人里又是大吉之数,婚礼要念四句,送人4个大橘子说明非常给人面子,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于是传统的潮汕人送4个橘子给传统的广府人,潮汕人觉得很给礼数,而广府人却觉得对方想咒他死,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观念的冲突。


以店铺为例子。

不在广东省,在澳门。店铺晚上12点关门了,不能说关门,要叫打烊。上次说错话了,问老板,已经一点了,怎么不关门?被骂了好久。差点被打。


比如数字4,谐音死,数字8,谐音发。我买手机号父母要求不能买带数字4的,住的楼层也不能选4楼,不然就是不吉利,感觉确实是特别讲意头的。


广东不称「伯母」,说是「伯母」与「百无」谐音。百无意味著一无所有,是穷光蛋。无论做生意的人或是普通家庭妇女,都忌讳这种称呼,而称之「伯娘」就显得亲切多了。


兴宁客家人,传统的风俗会,结婚生子那些讲究,其它没多大感觉


除了解秽酒,吃饭不能点七个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