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了,会说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姨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这种就是你让她说她才会说的,不会主动去叫。而且吐字不是特别清楚。

去游乐园不太喜欢和小朋友玩,自己玩自己的,偶尔会旁观别的小朋友,我觉得她模仿能力还行,我们偶尔的一个动作她就跟著学。自己吃饭自己小便都可以。

宝宝见了不认识的陌生人,如果我说叫爷爷她就会低头,眼神躲避,和害羞了似的。

平时自己也会嘀哩咕噜说一串我们听不懂的话,我们给的指示她都能听懂,教她说的词,她当下学了,下次还是不说。能认很多东西,会学很多小动物叫,但是不叫名称。比如她出去玩,我问她你想干什么?她就跑了门那里拍门

我也不知道她这样算不算语言发育迟缓,不知道她这个说话上我要不要干预呀。。


我有点好奇,这个能怎么干预?

首先我想说的是:一岁半不会说话很正常。一岁半看见陌生人不喊也很正常。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年前我第一次去到义大利,学了第一个义大利语就是ciao(义大利语:你好,再见),但是这个词听过很多遍了也不好意思开口说。第一是担心自己发音不准,第二是掌握不好说这个词的时机。但当过了2天以后,就能很好的运用好这个词了,跟人打招呼也能很自然的说出口。大人都亦如此,更何况这么小的孩子呢?等到他把这些辞汇运用自如,自然而然的,不会这样的胆怯。

我以为让孩子开口说话,打招呼,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信心。花式鼓励孩子。绝对不要说:你别害羞啊,你勇敢一点啊,你怎么这么胆小啊。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害羞、不勇敢、胆小。

言传身教其实更重要,你希望孩子开朗乐观,自己就要保持开朗,把乐观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你希望孩子热情,就首先要做个热情的人,看到亲戚邻居热情的聊天打招呼。你希望孩子爱读书,就首先让孩子看到你常常在看书。你希望孩子勇敢,就要让孩子看到你勇敢面对,敢于承担的样子。这样好吗?

我觉得你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能自己吃饭自己小便,一岁半的孩子,这些方面已经很棒了。请多给孩子耐心。


这个很正常吧,我们楼上的人家大宝已经2岁多了才开始慢慢说话的。她妈说是有遗传的。但是朋友说引导宝宝说话其实是可以让宝宝早点说话的,可以去启蒙班学说话,每天和他玩一小时左右,引导小宝发音什么的,一边玩一边学。另外,一定要多沟通,每天有事没事的就和宝宝说话聊天,营造一个语言氛围。


不用!孩子会说话,只是暂时不喜欢说而已。

而且像这位妈妈你也说了,她听得懂指令,理解得了意思,只是目前处在一个不太愿意跟家人以外的人打交道的阶段,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你可以引导她去叫人,发现她在关注其他小孩时,可以说:宝宝你要他们一起玩吗?「如果孩子不想去,千万不要强求,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儿科专家建议如果孩子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才需要去咨询医生检查是否有发育迟缓的问题。你的孩子一岁半,会叫人,能听得懂大人的话,跟语言发育迟缓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胆子更大一点,说话说得更多一点。

每天挤出五分钟时间抱著孩子读绘本给她听,选择故事内容简单,单词重复度较高的绘本,读给孩子听,然后问她问题,比如」宝宝,你看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呀?「 」这个小兔子真可爱对不对「。不强求孩子一定要回答,但你一定要问,自问自答也行。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多表达,强迫她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对以后的发展会不利哦。

http://weixin.qq.com/r/7ygOFnLEfi8BrTZ19339 (二维码自动识别)


1岁3个月的儿童一般只能说3~5个词。有的心理学家认为,1~1岁半是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懂的话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语词还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你的孩子正是这种情况)。

这时,儿童反而要用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开口说话,甚至把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发出来的自言自语也停止了,到1岁半左右儿童似乎又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对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你可以再观察孩子一段时间,不必太著急。

怎么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1、丰富生活内容。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来说。

2、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所以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

3、当孩子发出语音、模仿成人说话时,一定要热情地鼓励与表扬,否则会使他的学语热情减退。当然,有时儿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评,应该多重复正确的语词,帮助他改正。

建议宝爸宝妈们多关注著自己的宝宝一点,宝爸宝妈们可以多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然后记录下来等宝宝长大以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来看一看。宝宝不爱说话没有关系,只要宝爸宝妈们多和宝宝交流,多带宝宝到处走走就好了。


我的孩子也是,尽量引导。她2岁半才能说4个字以内的句子。最近快3岁了,还说不了特别完整,我只能多跟她说话,或者让她自己说,其次就是等待。


孩子没有问题,语言学习方面要注意提供给孩子良好的需要环境,不断的示范然后等待。

如何创造良好的需要环境呢?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第一,做到跟他关注在同一件事上,也就是跟他关注同一件事情(Tune in),不要他看著蚂蚁你在说大树;第二,多说(Talk more),需要简洁,多用短句,可以描述跟他相处的环境、事物,讲述他正在进行的事情。第三,跟他轮流说(Take turns),适当提问,从简单问题开始,比如是不是啊,对不对,等孩子的需要能力逐步提高后,可以问他东西在哪里啊?什么颜色啊,这种复杂一些的问题。

在期待孩子说话的时候,注意别强迫他说话,不用跟他说「你说呀」,「你叫人啊」诸如此类的话,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学说话。不断示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话唠」,孩子的需要环境丰富了,就愿意讲话了。


宝宝的语言不只是发音,表达也算,你家宝宝有时是在用一些动作表达,这个时候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回应,才能推动宝宝的发音学习。比如宝宝拍门这个动作,家长应该说:「宝宝你是要出门玩吗?」「宝宝是想xxx进门吗?」「宝宝是想开门吗?」等等,直到宝宝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情赞同你的说法,宝宝是在表达,但不清楚用发音如何表达,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的办法是猜宝宝的想法,给宝宝做示范,关于拍门这个动作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宝宝会自行学习你们的表达方式。

至于不喊人或者不跟其他孩子玩这点,一岁半的娃娃大部分都有这个特点。我家宝宝一岁半可以说完整的句子,已经可以和家人交流无障碍了,但是依然见到陌生人会害羞不说话,也没有兴趣跟其他孩子玩,这是宝宝天生的一种对陌生人的排斥,是基因里的防御系统,在远古的时候可以保护人类幼崽远离未知的东西包括一些危险。随著宝宝的成长,语言逻辑等能力的完善,宝宝自己会有接触他人的需求,也就开始和他人的交往了。

关于如何让宝宝更快的进行语言表达,有几点建议:

一是少看电视、少听音频故事,宝宝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听发音学习,更需对大人口型的观察,才会吐字清晰。

二是宝宝的语言表达不仅是语言,更是表达,鼓励宝宝多表达,包括用肢体语言表达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环,宝宝表达了大人要及时予以回应,多交流才能促进宝宝语言发展。

三是用儿歌诗歌等朗朗上口的说法,更能引诱宝宝发音。我家宝宝是一个月内从只能表达两个字变成交流无障碍的,那个月整好是春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家里所有人都在家不敢外出,宝宝在家大家都很自觉的不看电视不耍手机,没有娱乐项目只能四个大人一起陪孩子玩,每天上午全家一起围著沙发唱歌跳舞,宝宝跟著学了很多儿歌和表达方式,语言也突飞猛进。


不是不喜欢,是因为没有人跟他说吧,孩子的语言跟周围人有很大关系。


小朋友这个年纪会有小段时间不爱说话,这个时候不要著急,

1.平常多跟他说话,哪怕他不回应

2.如果他想表达一些东西,用肢体语言时,尽量引导他说出来

3.带他到人群中去

4.给他找个差不多大或者略微大点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儿子两岁八个月,倒是也喜欢学话,但是发音相当奇怪!我看别人家孩子这么大都已经能说清楚很多话了,语速也都挺慢,我儿子语速就快,而且咬字不清晰。不知道正不正常。


这很正常啊,我们现在也不爱跟别人打招呼啥的,外人或者不熟悉的人,孩子也有警惕心,熟悉了孩子自然会正常相处的,不要焦虑。


孩子一岁半说两三个电报式的话是正常的现象。孩子遇到陌生人害羞也是正常的。目前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而是用动作来表达也是正常的。家长不需要太过焦虑了。一般孩子的语言爆发期是在2周岁左右。在这之前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给孩子输入语言辞汇。日常多和孩子交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对于一些动词名词可以反复强调。因为这些词语简短,日常使用率高,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和使用。每晚睡前也可以阅读几本绘本,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辞汇量。 担心孩子口齿不清楚的话,可以看下是否日常吃的水果蔬菜切的太小,煮的太烂。孩子的咀嚼肌没有得到锻炼,也会影响口齿发音。不过这个月龄口齿没有很清楚也是正常的现象。

喜欢自顾自玩,可能和很少接触群体和其他小朋友玩的频率少也有关系,目前还不会表达也有关系。可以多尝试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期间不用勉强孩子互动。以免给孩子造成心里负担。顺其自然就好。当孩子做出了模仿和互动的行为,加以鼓励和称赞让孩子对这一行为产生正面积极的印象也能帮助孩子主动社交。


怎么会呢,他只是还没有到说话的时候,有的小孩到两岁多才说话的很多,宝妈宝爸不要担心,多引导他说话,多带他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


我感觉不太正常吧,宝宝这个年龄正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刻,从出生到一岁半也储存了不少,是不是太少跟宝宝互动聊天了。


宝宝最可能是希望表达太多,词不达意。

老习惯也改不了,说少了也恐怕误解,干脆多讲点。


多观察,小心自闭症,自闭症两岁左右会到顶峰,看著又不太像。反正多观察吧,贵人语迟这种鬼话不不要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