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声」是从我们口腔发出来的,「假声」从鼻腔发出来,因为中间硬腭的干扰,所以导致真假声不能天然的融合在一起,大部分人没办法发出唱歌需要的混声的原因在于真声太多了,也就是声音都从嘴巴出来了,没有进入到鼻咽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位置共鸣,所以声音很白很干更没办法再往上走。

问题知道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声音更多地进入到鼻咽腔,关于这个感觉怎么找,如下图:

发出一个「en"的时候感觉声音在口腔部分还是比较多的,由」嗯「转成"eng"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舌根是向上推的状态,会跟小舌头贴在一起,这时候我们发出「eng」的音会感觉鼻咽腔震动明显,声音大部分进入到鼻腔,嘴巴也可以适当开个小口,其实这正是我们常训练的「哼鸣」,科学的方法都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因为一个正确的哼鸣就是一个混声的状态,同学可以自己先尝试一下。

目前不能完成的歌曲也可以尝试先用哼鸣的状态去小声哼出来,注意声音保证不能漏气声音不能散,只要声音保证集中,就证明是对的了。

如果题主目前正在跟著专业的声乐老师进行学习,那最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老师提出来。你的老师更了解你目前的情况可以给出最合适的建议的。


老师应该先带你练胸声和头声,再带你找混声的感觉。混声是建立在良好头声、胸声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缓慢、细微的训练过程。如果老师直接要求你唱混声,这就像没学加减乘除就让你解二元一次方程一样,几乎没可能。


刚开始理解混声的时候我建议先不要去从「共鸣」的角度去理解,因为你连混声的基音状态都还没找到,找共鸣是没用的,就算你能找到共鸣,发出来依然可能是硬喊或者漏气的声音,应该从声带闭合的角度去理解混声,先从气泡音,咳嗽,学猫叫等状态中体会声带状态,并逐渐训练自身主动控制声带闭合的能力,另外一点,唱歌的时候,改掉用大白嗓发声的习惯,开始时可以试著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去体会(其实这就是一种混声,当然这种方式是漏气的是不能用于实际演唱的,只是帮助你找一种感觉),越往高音接近换声区就越要降低音量和放松喉部,过了换声点后就是假声机制为主导的轻机能混声,在能做好良好声带闭合的前提下才可以去寻找咽腔共鸣位置,咽腔共鸣是个很大的课题,对于我们的流行音乐范围来说,简单讲我们要做的共鸣本质就是把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这一条自上而下的通道打通并自由配比和转换。


多哼鸣,然后,想想轻声轻气的那个说话的位置!


音量先降低

按住你下巴 确保不要用力顶出来

喉位不要过高


咽音发声法就是用咽部的发声代替喉部的发声,所以建议学习咽音。

咽声唱法就是利用咽音发声法带动声带发出【咽声】,从而解决了声乐学习的一系列问题:丹田气解决呼吸问题;发声管解决换声的问题;发声管震动模型解决咬字的问题;延长发声管解决共鸣的问题。

咨询我,用音视频为你答疑解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