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这个档次的大师,一千年能出一个就已经是民族幸事了,这才出了多久,没有不很正常吗?


王国维这个不好说

鲁迅那个性格,就算真转生到现在,也早就被封杀了……

天下大乱你可以高喊敢让日月换青天并且付诸于行动,现在你天天这么干试试……


烽火连天,战乱不止,多少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的未来奔波不休,反观当下,看似繁荣昌盛的国家,实则暗藏危机,却有多少人闭目塞听,自以为高枕无忧,沉醉在自我的世界。呜呼哀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国大师多少都自觉地将文学作品视为启迪民智、唤醒民众的「药」,相反,当下,多少作家(或许,这个称呼尚且不配)视文学为文字游戏,沉湎其中,多少庸俗、贫瘠的文字垃圾肆虐一时。

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一切为娱乐让路,清醒者的呐喊只能沦为荒原上的微弱声响,光声乐舞的狂欢,麻痹思考的神经。因此,具有深度的作品是难容于世的,而满足人们猎奇、变态、娱乐、庸俗心理的文字垃圾却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大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尚且自视不足,而今一些所谓「专家」,却自恃高傲,妄作评论,误导众人,实乃民贼!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望世间尚未沉睡之人或是已然唤醒之人,可以不畏这世俗的喧嚣,重温民国作品中,一代大师的赤诚之心、智慧之果,遥相呼应,将这微弱的烛光汇聚成为燎原之势。

呜呼哀哉!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如果大师是就学术而言,若干年后的人可能也会认可这个时代是有大师的。因为学术的扩散需要时间,而学术史、思想史的书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一般来说,历史学不研究三十年以内的事情)。其实对于民国学界的评价,现在社会上有拔高之嫌。

另一方面,那个时代比较特殊,中国处于知识转型期,现在的很多学科在那个时候还处于空白。很多学者有著很好的旧学(中学)功底,又受到新学(西学)的启发,于是能够别开生面,成为各个领域的开创者。比如王国维现在最受追捧的《人间词话》对词的评价标准受到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本书在当时评价不高)。又比如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国外的影响(细节记不清了)。赵元任、费孝通等人也是因为用西方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问题而成为一代宗师。

还有就是,机缘。近代的史料发现如殷墟甲骨、敦煌文书、魏晋简牍都带来了一大批开创性成果。王国维、郭沫若等人最大的贡献都与甲骨文有关。


清末民初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师,鲁迅算是一位。现代的科学大神一点不比民国少,只不过都在攻关重点项目,没抛头露面而已。这恰恰是崛起的状态,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大神们都走上街头去搞政治运动的话,那这个国家一定离灭亡不远了。


我来一波不专业的回答:一,时势造英雄,大师的诞生也一样。二,社会风气,现在人都太浮躁,发展太快,难以坐下来静心搞事情。三,价值观,以前人们应该不是以钱为最高宗旨的。比如当时许多有名的文人,闻一多之类的,讲完课还要做兼职养家糊口。搁现在,有点名气就做各种讲座,钱来的不是刷刷的。。。干嘛还要搞那么清高的东西。

这会就想到这么多,有空在补。欢迎评论区的朋友给我上上课


国家的不幸是文人的幸事,越是动荡的年代。思想的火花碰撞越剧烈,和平的年代虽然有了更稳定的条件,但思想的禁锢也越深


为什么战国时期思想璀璨,到了秦汉就不行了?统一思想了呗,乱世出英雄,但是底层不如狗啊。大师又何尝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乱世出英雄吧


现代的德国为什么没有出康德,黑格尔,尼采这样的大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