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個檔次的大師,一千年能出一個就已經是民族幸事了,這纔出了多久,沒有不很正常嗎?


王國維這個不好說

魯迅那個性格,就算真轉生到現在,也早就被封殺了……

天下大亂你可以高喊敢讓日月換青天並且付諸於行動,現在你天天這麼幹試試……


烽火連天,戰亂不止,多少有志之士為了民族的未來奔波不休,反觀當下,看似繁榮昌盛的國家,實則暗藏危機,卻有多少人閉目塞聽,自以為高枕無憂,沉醉在自我的世界。嗚呼哀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民國大師多少都自覺地將文學作品視為啟迪民智、喚醒民眾的「葯」,相反,當下,多少作家(或許,這個稱呼尚且不配)視文學為文字遊戲,沉湎其中,多少庸俗、貧瘠的文字垃圾肆虐一時。

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一切為娛樂讓路,清醒者的吶喊只能淪為荒原上的微弱聲響,光聲樂舞的狂歡,麻痹思考的神經。因此,具有深度的作品是難容於世的,而滿足人們獵奇、變態、娛樂、庸俗心理的文字垃圾卻能在市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立於不敗之地。

大師們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尚且自視不足,而今一些所謂「專家」,卻自恃高傲,妄作評論,誤導眾人,實乃民賊!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望世間尚未沉睡之人或是已然喚醒之人,可以不畏這世俗的喧囂,重溫民國作品中,一代大師的赤誠之心、智慧之果,遙相呼應,將這微弱的燭光匯聚成為燎原之勢。

嗚呼哀哉!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如果大師是就學術而言,若干年後的人可能也會認可這個時代是有大師的。因為學術的擴散需要時間,而學術史、思想史的書寫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沉澱(一般來說,歷史學不研究三十年以內的事情)。其實對於民國學界的評價,現在社會上有拔高之嫌。

另一方面,那個時代比較特殊,中國處於知識轉型期,現在的很多學科在那個時候還處於空白。很多學者有著很好的舊學(中學)功底,又受到新學(西學)的啟發,於是能夠別開生面,成為各個領域的開創者。比如王國維現在最受追捧的《人間詞話》對詞的評價標準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的影響(這本書在當時評價不高)。又比如魯迅的小說也深受國外的影響(細節記不清了)。趙元任、費孝通等人也是因為用西方的理論方法研究中國問題而成為一代宗師。

還有就是,機緣。近代的史料發現如殷墟甲骨、敦煌文書、魏晉簡牘都帶來了一大批開創性成果。王國維、郭沫若等人最大的貢獻都與甲骨文有關。


清末民初並沒有多少真正的大師,魯迅算是一位。現代的科學大神一點不比民國少,只不過都在攻關重點項目,沒拋頭露面而已。這恰恰是崛起的狀態,如果一個國家的科學大神們都走上街頭去搞政治運動的話,那這個國家一定離滅亡不遠了。


我來一波不專業的回答:一,時勢造英雄,大師的誕生也一樣。二,社會風氣,現在人都太浮躁,發展太快,難以坐下來靜心搞事情。三,價值觀,以前人們應該不是以錢為最高宗旨的。比如當時許多有名的文人,聞一多之類的,講完課還要做兼職養家餬口。擱現在,有點名氣就做各種講座,錢來的不是刷刷的。。。幹嘛還要搞那麼清高的東西。

這會就想到這麼多,有空在補。歡迎評論區的朋友給我上上課


國家的不幸是文人的幸事,越是動蕩的年代。思想的火花碰撞越劇烈,和平的年代雖然有了更穩定的條件,但思想的禁錮也越深


為什麼戰國時期思想璀璨,到了秦漢就不行了?統一思想了唄,亂世出英雄,但是底層不如狗啊。大師又何嘗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亂世出英雄吧


現代的德國為什麼沒有出康德,黑格爾,尼采這樣的大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