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味道也不错啊


因为老鼠太会生了。

老鼠4个月就成年,一年可以怀胎8次,每次生5-6只,听起来不多,但数量增长是指数级的。四个月后它的后代就又可以生后代了,就算杀得全球只剩下几只老鼠了,人家只需要一年,就能上千,把自己从「极危」变成「无危」,再过两三年就好多万了,又要开展灭鼠行动来搞死它们。

人类对这种靠数量取胜,繁殖快,适应力超强的动物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至于靠天朝吃货大军来狙击老鼠是不现实的,毕竟大多数人看来老鼠太脏了,不容易弄干净。而且老鼠吧,吃虽然可以吃,但它就是不好吃啊。不然,我国自古以来就在老鼠自然分布范围内,如果老鼠肉能做得非常好吃,满足大众对美食的追求,那早就开发出各色老鼠餐了还等到现在?想想猪大肠,那么臭,那么脏,只要做得够好吃,照样能风靡全国……而老鼠呢?当然,在少数地区还有少数人喜欢吃老鼠,但这么多年都没能流行开来,不也说明了问题吗?

再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果人类真的开始吃老鼠了,其实是会造成老鼠两极分化。肉比较适合人类口味的老鼠品种,会被吃成濒危,到最后不得不靠养殖才能维持种群这样子,当然养殖过程中会被人类定向繁殖,变得越来越好吃,说不定还能加入啃德基全家桶;而肉比较酸苦或者腥臊的、不适合人类口味的老鼠则没人愿意吃,因此得以继续在野外肆虐,而且变得越来越难吃(因为变异得比较好吃的部分会被人类陆续挖掘出来加入啃德基全家桶)……

甚至我有点怀疑现在人群聚居地横行的小家鼠、褐家鼠等等这些品种,都是当初被人类嫌弃不吃的,好吃的老鼠品种早就被我们的祖先们糟蹋没了……

甚至我都能想像古代部落里或许发生过的一幕。

一只老鼠呲溜的从院子里跑过。

院子里的小孩眼前一亮:「爹,有老鼠!」

躺院里乘凉的男子瞥一眼,懒洋洋的:「灰毛的,不好吃!」

过了一会儿,又一只老鼠呲溜贴著墙根跑过去,只见男子一个咸鱼翻身,矫健的捡起石头飞砸过去,打个正著!

男人的脸上露出华农式的、吃货(划掉)慈祥和蔼的笑容,捡起死老鼠,教导儿子:「根据我三十年烤老鼠的经验,老鼠就要抓这种红毛老鼠,很漂亮的,烤起来,香得很!其他那些灰毛的,黄毛的,个头小,味还重,太费盐!可惜最近村里的红毛老鼠越来越少了,过些日子,我带你到山里去抓啊!这里头有技巧的,红毛鼠洞跟其他鼠洞可不一样……」

千年后,红毛家鼠,灭绝。

世界上只剩下难吃的灰毛和黄毛家鼠。


大航海时代以来灭绝的鼠科动物。

巨稻鼠属,圣露西亚巨稻鼠,最后一只1852年死於伦敦动物园,安地列斯巨稻鼠,自然因素,1902年火山喷发全军覆没。前者分布地露西亚是加勒比芝麻国,前英国殖民地,不足挂齿,后者分布地当然也是芝麻,不过是未独立的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

澳洲弹尾鼠属,咬人蹿鼠、短尾蹿鼠、长尾弹鼠和大耳窜鼠,这中文名取得就不能统一一下,想不到吧,土澳也有自己的鼠科动物,不过其弱鸡属性倒是和土澳的其他动物一脉相承,在欧洲移民以及入侵的老鼠/猫/狐狸等综合作用下相继灭绝了。澳大利亚灭绝的本土老鼠不止这些,还有澳洲林鼠属的白足澳洲林鼠,拟鼠属的古氏拟鼠,刺巢鼠属的白尾巢兔鼠,这些澳鼠皆死于19世纪。

大裸尾鼠属,瓜达康纳尔岛鼠和托氏裸尾鼠,索罗门群岛产,瓜岛在二战历史中赫赫有名呢,这两位没写灭绝年份,莫非和二战的炮火有关。

重点来了,圣诞岛上的老鼠牛犬鼠和麦克礼鼠,因为人类带来的黑鼠带来的传染病而灭绝,黑鼠是何方神圣,它是一种原产欧洲的家鼠,欧洲人用大家鼠属属名给它命名Rattus rattus,也就是大家鼠属的模式种,咱中国的模式种就是大家鼠,是我国家居最常见的老鼠,又叫大老鼠、沟鼠、褐家鼠等,而实验室的小白鼠是小家鼠,属于鼠科鼷鼠属,就是说,圣诞岛这对哥们和家里大老鼠的亲缘关系比小白鼠还要近。

看到了吧,只有这些鼠丁单薄、与世隔绝的岛屿弱鼠才会被灭绝,而大家鼠、小家鼠什么的鼠多势众,繁殖力冠绝哺乳动物,还和人类形影不离,无孔不入,适应力极强,切尔诺贝利和德黑兰巨鼠听说过没有,只有它们灭绝其他动物的份,没有自己被灭的理。

家鼠还是不要吃了,脏,毒,但田鼠(田鼠属)和山鼠(白腹鼠属)可以吃,至于竹鼠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仓鼠也一样,它们都是和鼠科同级,竹鼠科和仓鼠科。


说得好像人类没有整过一样。

人类与老鼠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鼠害起源

一万年前,当人类开始种植谷物,囤积粮食,开始定居生活时,一类小型啮齿类动物,发现人类定居区简直是完美的生活场所,它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巢穴(虽然还要自己」装修「一下)。人类还无意间帮它们防御了很多天敌。它们的战斗力远逊于野外同类,但这不妨碍它们繁荣壮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鼠是第一种人类「驯化」的动物。相信,早期人类肯定恨透了这些小东西。

天敌灭鼠

万幸的是,它们的一类天敌,猫,也追随它们而来。猫们,发现人类定居区简直是完美的生活场所,它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巢穴。人类还无意间帮它们防御了很多天敌。[哎,好眼熟]。最初的猫,可不是养尊处优的「主子」,它们是作为合作伙伴,而非宠物,加入人类社群的。

有些狗也点亮了捕鼠技能,比如孙红雷(划掉),牛头梗。

科译喵: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些狗的捕鼠能力,可能强过猫!?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技术灭鼠

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灭鼠的手段也不断升级。从一开始的各种陷阱,捕鼠夹,到各种各样的毒药。

科普中国在文章人类可以征服星辰大海 但可能永远搞不定这种动物 提到:

1930年,为了应对赖斯岛上日益猖獗的鼠患,纽约市政府甚至用芥子气对整个岛屿进行「消毒」。

20世纪40年代后期,科学家为治疗人体血栓开发了抗凝剂,很快这种药物就被用于灭鼠,以至于各大城市和农村中洒满了数千吨此类药物。

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甚至于使用剧毒杀虫剂DDT对付老鼠。

人类掌握了超声波技术,就发明了超声波发生器,企图用噪音去驱赶老鼠;

人类掌握了避孕手段,也用在老鼠身上。

一家名为SenesTech的病虫害防治公司从节育角度试图对鼠患进行有效控制。其开发了一种名为ContraPest的液体药物。能够让摄取的老鼠丧失生育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方面因为老鼠繁殖力强。一对成年老鼠一年中可以生出多达15000个后代。

另一方面是迭代速度极快,老鼠开始对毒药产生一定的抗体,灭鼠药对老鼠数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最主要的,还是人类构造了一个极其适宜老鼠生存的环境。无论灭掉多少次,灭掉多少只老鼠,甚至吃掉多少,它们空出来的生态位,很快就会被其他同类迅速填上。

对人类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的确有一部分物种,是被人类吃灭绝的,但是绝大数因人类而灭绝的物种,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或者栖息地原有生态。

大名鼎鼎的渡渡鸟,并不是被人类吃光的,而是因为那些跟著人类,登陆模里西斯岛的家养动物(包括老鼠),成为当地生态的入侵种,破坏了渡渡鸟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于渡渡鸟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 科技有意思?

www.guokr.com图标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外来物种是近年来导致动植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在入侵动物中,老鼠拔得头筹,猫紧随其后。

外来物种入侵是近期全球物种灭绝的第一原因_研究?

www.sohu.com

反过来讲,想要保护好某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老鼠,人类想要消灭的是家鼠,很多野生老鼠(老鼠其实包括很多物种)反而是保护的对象,它们在很多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它们灭绝,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灭鼠行动」令人左右为难 美国草原犬鼠生死未卜(图)?

news.sina.com.cn图标

而想要消灭家鼠,最好的办法,也是不给它们提供生存环境。

科普中国的文章人类可以征服星辰大海 但可能永远搞不定这种动物 最后的这段话讲得非常好:

无论如何,老鼠总需要水、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

人类所做的,首先是要从环境中清除掉老鼠赖以生存的食物,清理掉老鼠赖以生存的场所。从理论上讲,这种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它不用直升机、灭鼠药或是高科技,相反我们需要的是为垃圾桶加上盖子,填补各种建筑的裂缝,或是让我们自己的家居环境保持干净整洁。这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早应该做到的,不再无意间喂养老鼠、为其提供居住场所,它们自然会离开。


像老鼠这种典型的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s平衡点,哪怕只有一对,很快就能繁殖起来,而对于很多像大熊猫这种的k对策生物,一旦种群数目低于一定值,再不加以干预的话就会自然灭绝

1967年,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发展了莱克的思想,按栖息地和生命参数的特点,把生物分成两类:r-对策者和K-对策者。在此,r和K分别表示 内禀增长率和环境负载量。他们认为,地球表面环境是连续变化的,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稀少的栖息地(如热带雨林),多生态上饱和的系统,动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另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频繁的栖息地(如寒带或干旱地区),多生态上不饱和的系统,密度影响小,竞争弱。在前一类的环境中,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负载量,属于K-对策者;在后一类环境中,种群密度多处于K值以下的增长段,常出现扩展增大过程,属于r-对策者。1970年,皮安卡把这个思想表达得更为详细深入,并扩展到应用于所有生物。他列表比较了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有关特征。

在大类群之间作比较,可以把昆虫看成为r对策者,而脊椎动物是K-对策者。在大类群内,同样可进行比较,例如鸟类中的鹫、鹰、信天翁是典型的K-对策者,而小型的山雀、虎皮鹦鹉是r-对策者。因此,r- 对策者和K-对策者之间有各种过渡,有的更接近于r-对策者,有的更接近于K-对策者;也就是说,从极端的r-对策者到极端的K-对策者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目前r-K对策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说明杂草、害虫和寄生物的进化对策。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类对作物精心管理,杂草和害虫多有较高的生殖和扩散能力,例如狗尾草、马唐、飞蓬、以及螟虫、黏虫和褐飞虱等都是r-对策者。飞蝗可被看作两种对策交替的特殊类型,群居相是r-对策的,散居相是K-对策的蚜虫的有翅和无翅的世代交替也是这样。在选择拟寄生物作为害虫的防治手段时,就必须考虑r-和K-对策者不同的反应。r-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其利弊。K-对策者的种群接近K值但不超过,超过有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低生育力要求有高存活率,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因此K-对策者的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由于有亲代关怀,K-对策者通常存活率较高,个体较大,寿命较长,这些特征保证了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K-对策者在过度死亡后,恢复到原有平衡的能力低下,还有可能灭绝。大熊猫、虎、豹等珍稀和濒危动物就是K-对策者,所以,对其保护更为重要,更加困难。相反,r-对策者的防御和竞争能力不强,死亡率很高,种群很不稳定。但种群不稳定并不意味著进化中必然不利。r-对策者不象K-对策者那样易于灭绝。在低数量时通过迅速增长就能恢复到较高水平;在密度很高时,它们可能消耗大量资源,使生境破坏,但它们通过扩散而离开被破坏的地方,并且迅速地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这就是说,r-对策者的各别种群虽然易于灭绝,但物种整体却是富有恢复力的。如果说,K-对策者在生存斗争中是以智取胜,则r-对策者就是以量取胜。r-对策者一遇好机会就会大发生,所以有的学者将它们叫做「机会主义者」。r-对策者的广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丰富源泉。

虽然r-K对策能说明许多生态学问题,但同样也留下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例如,有两种滨螺,一种栖息于岩石裂缝间,其个体小、性成熟早,象r-对策者,但生少数个体大的后裔,又象K-对策者;另一种栖息于砾石上,其个体大,性成熟晚,生许多小的后裔,两种都具有r-对策和K-对策的混合特征。

K对策和r对策的生活史特点很不相同,它们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也就存在著明显的差异,(如图)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二个平衡点?一个是稳定平衡点S,一个是不稳定平衡点X(又称灭绝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平衡点S都会趋向于S点。当在不稳平衡点X处,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会回到S点,当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就(必然)走向灭绝。与此相反r对策物种只有一个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他们的种群密度能迅速回到平衡点S,并在S点上下波动。这就是有很多有害生物(如农害虫、杂草)人类想灭又灭不了的原因。而东北虎和白鳍豚,人类想保护又十分困难的原因。摘自搜狗百科

我看了一下这个讲的不是很详细,有兴趣的的话可以看一下一些生物的大学教材。我当时看的是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但是那本书挺老的了,是我高中生物老师借给我看的,蓝色封面的。不过现在那种绿底的应该也会讲到这个内容。


俗语说「一公加一母,一年二百五」说的就是老鼠

没错,老鼠的繁殖能力强,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建立「恐怖组织」,天生的鬼鬼祟祟的小家伙,干著见不得光的事情

老鼠的危害

1传播疾病

老鼠能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型斑疹伤寒、鼠咬热、血吸虫病等多种疾病。其中鼠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十分悲惨,19世纪的鼠疫大流行,曾让欧洲死亡2500万人。

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原体传染给人;

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老鼠直接咬人或病原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2破坏家具

老鼠的门齿是不断生长的,只有通过咬硬物来将门齿削短一点。它们咬坏衣物、家具、家用电器,咬断电线,造成短路,甚至引起火灾;

老鼠咬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怪不得有句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过也别怪老鼠走进家门做客,它们都是在人类的庇护下进入家里的

你给老鼠提供了哪些优越条件?

1有门路

无挡网的下水道、过大的门窗缝隙、各种管线的出入孔使老鼠可以自由出入;

2有食物

家中到处都有随意放置的食物,且不加盖密封,在家过夜的垃圾成了老鼠的不尽食

3有住处

接地靠墙的家具、家电的底层和夹缝,不严实的瓷砖、吊顶、包门以及床垫、椅套的缝隙、死角孔洞等,都是老鼠绝佳的藏身之所。

老鼠可以说极为聪明的动物,有时候它们的智力可以与人类匹敌,拥有高超本领的它们,无论是抽水马桶还是各种通风洞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去不了的

老鼠通过哪些途径悄然入室的呢?

1窗户

老鼠可以沿著电线、管道、连通的阳台等,在咬破纱窗或直接进入家里。

2空调洞

家庭安装空调后,老鼠沿著空调管道进入室内。

3下水道

下水道、下水沟,老鼠可以通过此路线进入室内。

4大门

在家门没有关严实或门体有破损的时候老鼠会通过门缝进入室内。

5墙体

墙体有损坏,老鼠可以通过破损的缝隙进入室内。

老鼠都喜欢藏在这些地方

沙发下面:老鼠喜欢躲在沙发下面或在沙发下面啃洞躲在沙发里面。

墙体里面:有很多家庭墙体都是空心的、老鼠就藏匿在里面。

吊顶:吊顶也是老鼠喜欢待的地方、老鼠会沿著电线或水管来返地面和吊顶的路线。

家居橱柜:橱柜里面有衣服杂物很多老鼠喜欢躲藏在里面。

拒之门外是最理想的

1.将外向的孔、洞、缝尽量堵死,抹平,封严。

2.搬家前先检查新居,发现老鼠先处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这些老鼠常常「先入为主」。

3.家具、空调、冰箱的摆放要做到隔墙离地,不要在背后乱放杂物。除了经常打扫以外,每年做几次搬家式大扫除。

4.食物要密封或放进橱柜、冰箱中。

5.垃圾及时送到转运点,最好不要在家过夜,日产日清,过夜的垃圾要加盖、密封。

这些办法可使老鼠:进不来!藏不住!吃不饱!喝不足!自然会少一些,不过,这些很难完全做到,不少人会用到灭鼠药

使用灭鼠药要注意:

1所选用的产品一定要有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过期的产品不要用。

2在购买和使用灭鼠产品之前,都应仔细阅读该产品标签。产品标签是产品的使用指南和安全须知,务必认真阅读,留心其有效成分、使用方法、有无限定使用场合、如何避免中毒和污染环境、怎样保管等。

3不要全面施药,而要有的放矢,在老鼠常出没的地方、下水道出口、纱门纱窗等地方施药,效果会事半功倍。

4一般人都喜欢「立竿见影」,但是灭鼠使用慢性药比较好。

5灭鼠药要放到小孩接触不到的地方。

切记:

1.不可使用急性灭鼠剂。国家已禁止使用急性灭鼠剂,而街头巷尾小商小贩推销的所谓「三步倒」、「五步倒」之类几乎都是急性灭鼠剂,不要随意购买!

2.急性灭鼠剂作用快速,用量少,但对人对鼠都具有高毒性,且多数无特效解毒药物。

3.家栖鼠摄食较为零散,多在未吃足致死量之前即出现不适症状而拒食,导致灭鼠效果不好。

4.急性灭鼠剂不易自然降解,对环境产生污染。

其实灭鼠的方法主要是「堵」和「毒」,「堵」为主,「毒」为辅,但做起来还需要有一些小技巧

防鼠、灭鼠工作

1堵住屋子入口

记得一些与外界相通的地方能堵好尽量都堵好

例如说一些管道的介面、

各种出风口缝隙、门缝等可以用一些东西塞严实

各种通风口可以用网眼小的铁丝网封好

如果电缆出口大得足以让老鼠穿过

它们可轻易地沿著电缆进入屋内

它们也能从为水管和排水道而设的出入孔进入屋内

或是窜入通风孔和烟囱

2勤打扫房屋

勤打扫房屋,清理杂物

尤其是厨房、地下室、橱柜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及时清理残渣剩饭也很重要哟!

3捕鼠

粘鼠板灭鼠粘鼠板灭鼠指的是将老鼠经常出现的地方放上粘鼠板,最好再放点食物,利用粘鼠板上的粘性把老鼠粘住,从而达到灭鼠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缺陷,比如说现在市面上的粘鼠板各种各样,在选择上存在著一定的难度,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粘性一定要强。

如果粘性不强的话,很容易出现留下老鼠脚印却没抓到老鼠或者老鼠把粘鼠板撕烂的情况,得不偿失,所以粘鼠板的选择成为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4求助猫星人

可以养只猫星人,虽然现在的猫大多数不吃老鼠了,不过也能让老鼠避而远之,但要是您的猫咪像加菲猫一样,好吃懒做还跟老鼠做好朋友,您就要注意咯!

最后提醒一点:被老鼠咬伤可能会染上传染病,一旦被鼠咬,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处理。

关注公众号「略懂生活」,懂得生活分享美,每天为爱生活爱美的您分享生活小知识,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就多彩一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