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1000元的概率纸币上写1元钱,这样做有什么弊端吗?


纸币的发行是靠机构的信用

没有信用做依托 面额多少都没用

举的例子就是一种破坏信用的行为


币制改革对经济中的实际变数没有影响。

币制改革通常要和其他政策结合起来以控制通货膨胀。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引入新货币将产生心理效应,让公众重新形成对通胀的预期。经验证明,如果缺乏货币供给量减少等紧缩性的政策作为支撑,币制改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将无法保障抑制通胀的稳定计划获得成功。


货币的购买力和生产供应是息息相关的,生产力跟不上这个就没有办法实现。


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意义。

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例子,委内瑞拉的主权货币玻利瓦尔在去年就重新定义货币的价值,直接抹去5个0。

结果恶性通胀还是那么高,抹去5个0的新货币一样也变得不值钱,抢劫的人上街还是要带著刷卡机。

在尼克松宣布美元脱钩黄金之后,全球就进入了信用货币的时代,说白了,货币背书就是主权政府的信用。

对内:

经济不行,货币放水,国民知道货币在贬值。即便是重新定义货币价值,也不会扭转经济颓势,政府有其他办法挽救经济吗?几乎没有,还不得靠放水来刺激经济,新货币价值一样会贬值。既然预期经济继续下滑,货币继续贬值,所有人还是继续抢实物商品,通胀还是继续上升。

对外:

在国内,你的货币怎么定价都可以,问题是在国外,没人认可也是没用的。不管货币抹去多少个零,在换汇的时候一样不值钱,不可能说抹去几个零货币就变值钱,否则汇率就没有意义了,哪个国家缺钱,直接重新定义货币价值,然后就能换来大量的美元外汇。既然资本一样继续流出,国内资产一样继续贬值,通胀还是继续上升。

说白了,主权货币本质上就是主权政府的信用,主权货币在贬值,也就是主权政府的信用在贬值。

信用这东西,可不是抹去几个零就能轻易挽救的。


中国历史上就有过

第一套人民币换第二套人民币的时候旧10000:新1


这个就跟小时候把17分考试的卷子改成77分让家长签字一样.....除了骗自己,谁都骗不到


确实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

但这么做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看货币的通胀水平,和物价名义上是一万还是一块的区别不大,核心得看兑付能力。

1948年8月,法币市场汇率从1946年六月的2665法币兑一美元贬值到8683000法币兑换一美元。

民国的新任财政部长坚信通过改变货币本位可以恢复经济稳定,且预算平衡将随之自动实现,所以在常凯申的支持下,发行了金圆券,规定一金圆合300万法币,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金圆券对美元的市场汇率,从发行时的4金圆券兑一美元到1949年4月就已经变成813880金圆券兑一美元了,再之后的汇率数据我没查到,但是可以查到到了49年七月,金圆券的发行量是4月的六十倍。

49年后,两岸都开始对货币进行改革。

对岸政权在49年的时候明订40000元旧台币兑换1元新台币。由于从大陆搜刮的大量黄金的支持,再有几个大的历史机遇和经济的发展,这个货币至今还坚挺。

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最大为5万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和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多说一句,第一套人民币我小时候还见到过一张,夹在我家玻璃砖下,随著几次搬家,现在也不知道到哪去了,一开始见到还以为我家巨富,那年代万元户都是值得表彰的了,对小小的我是个巨大冲击,后来一问才知……到1955年时候,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由于良好的兑付能力,至今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还是一元。


恶性通胀是一种本质而不是一种现象。钱币价值只是一种现象。好比日本200元一瓶水,但没有通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