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运动员归化外籍的事情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一直秉承自己培养人才的原则,但是在一些优势项目上,难免出现人才过剩。比如乒乓球,这些年来有太多的国青队,国家队二队以及省队的队员加入其他国家,他们只为了站在最高的竞技场上,1992年出生的田志希就是其中一员。

田志希的父亲是学校乒乓球队的教练,可以说她的起点非常高。7岁开始接受系统性训练,14岁便在亚青赛上获得第二名,可以说十年少成名。当时的田志希被看作是潜力股,此后进入国家二队训练,但在长达两年的训练中,由于国家队的人才太多,田志希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2011年,田志希成为父亲的一个朝鲜族朋友的养女,并归化了韩国国籍。在韩国田志希很快就闯出了一片天地,2011年到2013她连续获得三个韩国冠军,在韩国乒乓球世界的统治力,这个可以和邓亚萍在中国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田志希的确获得了机会,但在前段时间的卡达公开赛上,田志希打进了女双决赛,不过去输给了一对不知名的中国选手。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实力。战中国母队,永远是归化球员永恒的话题,田志希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次看到韩国国旗升起都激动万分,如今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都是中国球员,很多都是我以前的队友,现在我是代表韩国出战的韩国人,我希望一定要击败他们。」


关于归化运动员的存在,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举国体制这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体育管理体制在人才的选拔、训练、大赛选 用以及队员退役后的安置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让球现象」就与这种选人、用人体制的弊端密切相关,这种以人为因素来决定一些比赛结果不仅有违奥林匹克精神,而且给队员带来很大的打击和影响,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流现象就在所难免了。曾经有知情者爆料「很多队员在国内可能打不出来,要上一队很困难,淘汰率比较高。有些要打出来,可能还要花钱 打通关系,这对家庭条件一般的球员来说很困难,而去国外留学本来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花销,「归化」当然是个既保险又轻松的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状态也令人堪忧,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2010年又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亚洲冠军,都免不了「退役即失业」的残酷现实。因为我国竞技体育以金牌战略为主,忽视运动员其他能力的培养,中国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缺乏退役后生存的一技之长 ,走向社会后生存能力低于很多行业。

经济、体制方面的差距「逼迫」越来越多中国运动员选择归化,他们不过是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可指摘。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更多精彩关注官方公众号:王者之风撞球电竞联赛)!


是对,不是错。

运动不分国界,运动员也可以不分国界,一切都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

中国乒乓球强,就应该分散人员去提升各国实力,这样才能让世界整体乒乓球水平提升,而不是一家独大,别人没法玩,参与群众太少会被取消奥运资格的。

NBA好看是因为每个球队都不弱,老板再有钱也不能买掉所有的明星球员,这样打球才好看,有来有回。如果每年都是一个球队稳得冠军毫无悬念。那还会有这么多人看吗?


我个人比较支持,任何人只要有机会就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奥运会是为追求体育精神,只要有实力就理应拥有站在赛场上的权利,这代表的一种拼搏精神,而他们代表哪个国家真的那么重要吗?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国籍只是代表了某个人出生或生活的地区而已,我们应该更多的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将不同国家的人贴上各色的标签,否则这和种族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谢邀,这个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看过一个段子,好像是足球,一些球员会代表别国参加世界杯,但是奥运会的时候回自己国家的队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本人不看足球,都说是段子啦 (?ω?)hiahiahia)
对对对 都是好多,合理的。反正中国以后某一项拿不到金牌的时候,他们也会这么说!呸(*`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