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中國運動員歸化外籍的事情越來越多,雖然我們一直秉承自己培養人才的原則,但是在一些優勢項目上,難免出現人才過剩。比如乒乓球,這些年來有太多的國青隊,國家隊二隊以及省隊的隊員加入其他國家,他們只為了站在最高的競技場上,1992年出生的田志希就是其中一員。

田志希的父親是學校乒乓球隊的教練,可以說她的起點非常高。7歲開始接受系統性訓練,14歲便在亞青賽上獲得第二名,可以說十年少成名。當時的田志希被看作是潛力股,此後進入國家二隊訓練,但在長達兩年的訓練中,由於國家隊的人才太多,田志希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2011年,田志希成為父親的一個朝鮮族朋友的養女,並歸化了韓國國籍。在韓國田志希很快就闖出了一片天地,2011年到2013她連續獲得三個韓國冠軍,在韓國乒乓球世界的統治力,這個可以和鄧亞萍在中國的影響力相提並論。

田志希的確獲得了機會,但在前段時間的卡達公開賽上,田志希打進了女雙決賽,不過去輸給了一對不知名的中國選手。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中國乒乓球的強大實力。戰中國母隊,永遠是歸化球員永恆的話題,田志希接受採訪時表示,「每次看到韓國國旗升起都激動萬分,如今世界排名前幾位的都是中國球員,很多都是我以前的隊友,現在我是代表韓國出戰的韓國人,我希望一定要擊敗他們。」


關於歸化運動員的存在,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舉國體制這種帶有明顯計劃經濟特徵的體育管理體制在人才的選拔、訓練、大賽選 用以及隊員退役後的安置等方面都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讓球現象」就與這種選人、用人體制的弊端密切相關,這種以人為因素來決定一些比賽結果不僅有違奧林匹克精神,而且給隊員帶來很大的打擊和影響,一些高水平運動員的外流現象就在所難免了。曾經有知情者爆料「很多隊員在國內可能打不出來,要上一隊很困難,淘汰率比較高。有些要打出來,可能還要花錢 打通關係,這對家庭條件一般的球員來說很困難,而去國外留學本來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花銷,「歸化」當然是個既保險又輕鬆的選擇。」

另一方面,中國運動員退役後的生存狀態也令人堪憂,一項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7月,全國累計已停訓待安置退役運動員4343人,2010年又新增退役人數2193名,其中45%的退役運動員得不到及時安置。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全國冠軍,還是亞洲冠軍,都免不了「退役即失業」的殘酷現實。因為我國競技體育以金牌戰略為主,忽視運動員其他能力的培養,中國運動員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缺乏退役後生存的一技之長 ,走向社會後生存能力低於很多行業。

經濟、體制方面的差距「逼迫」越來越多中國運動員選擇歸化,他們不過是為過上更好的生活,無可指摘。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更多精彩關注官方公眾號:王者之風撞球電競聯賽)!


是對,不是錯。

運動不分國界,運動員也可以不分國界,一切都是為了更高更快更強。

中國乒乓球強,就應該分散人員去提升各國實力,這樣才能讓世界整體乒乓球水平提升,而不是一家獨大,別人沒法玩,參與羣眾太少會被取消奧運資格的。

NBA好看是因為每個球隊都不弱,老闆再有錢也不能買掉所有的明星球員,這樣打球纔好看,有來有回。如果每年都是一個球隊穩得冠軍毫無懸念。那還會有這麼多人看嗎?


我個人比較支持,任何人只要有機會就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奧運會是為追求體育精神,只要有實力就理應擁有站在賽場上的權利,這代表的一種拼搏精神,而他們代表哪個國家真的那麼重要嗎?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國籍只是代表了某個人出生或生活的地區而已,我們應該更多的站在全人類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將不同國家的人貼上各色的標籤,否則這和種族主義有什麼區別呢?
謝邀,這個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看過一個段子,好像是足球,一些球員會代表別國參加世界盃,但是奧運會的時候回自己國家的隊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本人不看足球,都說是段子啦 (?ω?)hiahiahia)
對對對 都是好多,合理的。反正中國以後某一項拿不到金牌的時候,他們也會這麼說!呸(*`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