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先看马嵬驿发生了什么?马嵬驿只是帝国千百个驿站中普通的一个驿站,但是将要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而永载史册。六月十四日,玄宗一行人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将士们忽然都停了下来,再也不往前走。因为从长安这一路走来,他们已经淤积了太多的不满。这些禁军都是长安人,仓促跟随玄宗出逃,被迫抛弃了妻儿老小,本来心里就一百个不乐意,加之一路上连饭都吃不饱,更让他们感到委屈和愤怒,于是他们开始不断抱怨,心中怒火逐渐升腾,走到马嵬驿时候,种种不满的情绪彻底爆发。面对群情汹涌的六军将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心中暗暗叫苦。此刻陈玄礼很清楚,如果不能给怒火中烧的六军将士找一个宣泄的对象,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把矛头指向朝野共愤的杨国忠了。他随即大声对部下说:「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咨怨,已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此言一出,就像一直火把扔进柴草堆,六军将士纷纷攘袂高呼:「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不过陈玄礼并没有马上动手。因为,他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早在四十多年前,身为禁军将领的陈玄礼就参与了李隆基的唐隆政变,对于兵变这种事,他自然比一般人轻车熟路。他深知,杨国忠是皇帝跟前头号宠臣,要杀他,就意味著要和皇帝翻脸。换句话说,诛杀宰相这种事情,说好听是清君侧,说难听就是逼宫,就是谋反!陈玄礼可不想背上谋反的罪名,所以,必须为这场兵变寻找一个强硬的政治后台,使行动更具合法性。那么谁最有可能作为陈玄礼的政治后台呢?答案只有一个,太子李亨。主意已定,陈玄礼立刻找到东宫宦官李辅国,通过他向太子汇报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当得知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后,太子当然是极度赞同的,可是多年的政治斗争使他知道,这种事情非同小可,一不留神就引火烧身,所以他并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表态,更没有做出肯定的答复,当然,他也没有表示反对。不反对就是等于默许,。陈玄礼心领神会,决定动手。恰巧在这个时候,随同玄宗从长安逃出来的一批吐蕃使节正围著杨国忠马前诉苦,说他们找不到吃的,让宰相帮他们解决肚子问题。杨国忠大不耐烦,正准备打马走开。陈玄礼见状,顿时灵机一动,忽然回头大喊:「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杀了他」。士兵们随即一拥而上,有人马上张弓射箭,射中了杨国忠的马鞍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杨国忠大惊失色,慌忙掉头而逃,被哗变士兵追上一人一刀,砍死后,脑袋割下来挂在驿站大门上。哗变的士兵杀了杨国忠后,愤怒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有生出了一种发泄和杀戮的快感,杀一个人是杀,杀一群人也是杀,于是局面失控了。乱兵们紧接著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崔方进被眼前的一幕吓得面无人色,可是还是放不下领导的架子,哆哆嗦嗦的指著士兵说,你们怎么敢杀害宰相?话音未落,他的脑袋就飞离了身躯。玄宗知道了士兵杀了杨国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安抚哗变士兵,以免他们采取进一步的激动行为。此时哗变士兵已经把驿站围的水泄不通,最后玄宗让高力士出面,问士兵们到底想干什么?片刻后高力士把答案带回来了。「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还是不想杀贵妃,说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很显然,玄宗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最后高力士不得不开口,他走到玄宗面前,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然后玄宗赐死杨玉环。

所以我们通过经过来看李隆基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忍痛割爱,壮士断腕,杀死杨玉环,另外一个是和杨玉环同生共死,双双归西!所以答案很简单,李隆基不想死,他皇帝还没做够,那么杨玉环只能死了。


「司马公养汝何用,只为今日事尔。」

玄宗不可能没读过这一段啊。只杀杨玉环那是给玄宗个体面,玄宗要是不要这个体面,那么,咋办,只能帮玄宗体面。


楼主怕是个女孩子? 怕不是被白居易的长恨歌给洗脑了?君不见三郎血腥手段联合太平诛杀韦后,铁血镇杀太平公主。真以为明皇是太平太子?

开元末年,一日杀三子的人会在意亲情爱情? 别逗了

而且马嵬坡的时候,玄宗已经没有选择了,如果不答应赐死杨家兄妹,陈玄礼和他哗变的禁军就会选择杀死玄宗,拥立太子


马嵬坡兵变很可能是唐肃宗李亨精心策划的。如果以「阴谋论」来分析一些史料的话,那么我觉得,在大唐将军陈玄礼发动「马嵬兵变」的过程中,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唐肃宗李亨便很可能与二十一位吐蕃使者做过一笔「一锤子买卖」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虽然唐肃宗李亨在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六月庚子日,就以「忠王」的身份被唐玄宗李隆基立为皇太子了,但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寿命太长,所以唐肃宗李亨做了十七年的皇太子,都没能够等到父皇「驾鹤西去」,自己登基为帝的那一天。同时在唐肃宗李亨做皇太子的二十年时间中,他还一直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压制,自己的小舅子韦坚也因斗不过李林甫,而被李林甫杀死,自己还差点把身家性命搭进去。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是在大唐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九月甲寅日去世的,而唐肃宗李亨是在同一年的九月丁卯日去世的,这中间只相隔了十天(甲寅,乙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这还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受到杨贵妃、陈玄礼、高力士等人先后离去的打击,使自己孤苦伶仃,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寿命才减少的。也就是说,如果历史上的安禄山真的要等到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后才谋反的话,那么不仅安禄山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还连唐肃宗李亨都可能先父皇一步离开人世的,参考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父子二人的故事。

其次就是,当时的陈玄礼是先秘密禀报皇太子李亨后,然后才发动兵变逼宫的。实际上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以及禁卫军都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杀杨国忠等人的,后来是因为当时来请和的二十一位吐蕃使者将杨国忠围堵在马嵬驿门,所以陈玄礼就直接以「杨国忠打算联合吐蕃人谋逆」的罪名,带领禁卫军直接杀死了杨国忠,并且逼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了杨贵妃,这些事情实际上很可能都是唐肃宗李亨在幕后策划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来唐肃宗李亨登基为帝后,虽然知道吐蕃人联合南诏国多次在边境烧杀抢掠,但是唐肃宗李亨仍然还是很高兴的与吐蕃人「议和」了。难道这会是单纯的巧和吗?虽然杨国忠做剑南节度使的时候,曾经在李宓的帮助下击退过吐蕃和南诏国的联军,这一点有可能让吐蕃人对杨国忠怀恨在心,但是因为在之后不久,吐蕃人还是联合南诏,将剑南节度留后李宓所率领的十万大军打的全军覆没了,所以这一点还是不至于让吐蕃人恨杨国忠入骨的吧?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吐蕃使者之所以会围堵杨国忠,并且故意制造对杨氏兄妹不利的舆论环境,很可能就是因为唐肃宗李亨为了在有生之年尽快登基为皇帝,而与吐蕃使者做了一笔「一锤子买卖」了。毕竟从唐肃宗李亨派遣仆固怀恩去与回纥人谈判所开出的耻辱条件来看,唐肃宗李亨应该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更何况杨国忠自己也用类似的方式扳倒了李林甫的余党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当唐肃宗李亨指使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杨贵妃等人后,包括陈玄礼在内的诸多官员武将,以及许多百姓都一起请求唐玄宗李隆基退位,传位给皇太子李亨,这难道还不够蹊跷吗?也不知道唐肃宗李亨为了能坐上大唐皇帝的宝座,在背后做了多少的工作,包括收买陈玄礼,与吐蕃使者做「一锤子买卖」,以及通过各种道德作秀之类的方式来制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一段不就是权谋吗?更何况当时的江南地区还有觊觎皇帝之位的山南节度使、永王李璘呢,如果杨国忠与永王李璘联合的话,那么这对于唐肃宗李亨来说是非常利的,唐肃宗李亨怎么可能一点不著急呢?相关史料如下:

〖(大唐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春正月壬子,杨国忠于尚书省注官,注讫,于都堂对左相与诸司长官唱名。二月庚辰,选人郑怼等二十余人以国忠铨注无滞,设斋于勤政殿下,立碑于尚书省门。癸未,追削故右相李林甫在身官爵,男将作监岫、宗党李复道等五十人皆流贬,国忠诬奏林甫阴结叛胡阿布思故也。……

(大唐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年夏五月)丙辰,次马嵬驿,诸卫顿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蕃使二十一人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 「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及诛杨国忠、魏方进一族,兵犹未解。上 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玄礼等见上请罪,命释之。〗――刘昫《旧唐书?唐玄宗李隆基本纪》

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 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刘昫《旧唐书?后妃列传?玄宗杨贵妃列传》

〖翌日,至马嵬,军士饥而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惧乱,先谓军士曰:「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曰:「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会吐蕃和好使在驿门遮国忠诉事,军士呼曰:「杨国忠与蕃人谋叛。」 诸军乃围驿擒国忠,斩首以徇。是日,贵妃既缢,韩国、虢国二夫人亦为乱兵所杀。 御史大夫魏方进死,左相韦见素伤。〗――刘昫《旧唐书?外戚列传?杨国忠列传》

〖(大唐天宝十一载即公元752年)六月壬午,御史大夫兼剑南节度使杨国忠败吐蕃于云南,克故洪城。……(大唐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玄宗李隆基本纪》

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当国, 乃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辇饷者尚不在。涉海而疫死相踵于道,宓败于大和城,死者十八。〗――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南诏列传》

〖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李亨)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大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诸将大破奚、契丹,以上遥统之功,加司徒。(大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名玙。(大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皇太子瑛得罪。(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庚子,立上为皇太子,改名绍。后有 言事者云:绍与宋太子名同,改今名。……

明年六月(大唐至德元年即公元757年六月),哥舒翰为贼所败,关门不守,国忠讽玄宗幸蜀。丁酉,至马嵬顿, 六军不进,请诛杨氏。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 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 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乃令高力士与寿王(李)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令力士口宣曰:「汝好去!百姓属望,慎勿违之。莫以吾为意。且西戎北狄,吾尝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上回至渭北,便桥已断,水暴涨,无舟楫;上号令水滨百姓,归者三千余人。 渭水可涉,又遇潼关散卒,误以为贼,与之战,士众多伤。乃收其余众北上,军既济,其后皆溺,上喜,以为天之佑。……

(大唐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九月)甲寅,太上至道圣皇天帝(李隆基)崩于西内神龙殿。上自仲春不豫,闻上皇登遐,不胜哀悸,因兹大渐。乙丑,诏皇太子(李豫)监国。又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因以体元,叶乎五纪。其元年宜改为宝 应,建巳月为四月,余月并依常数,仍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丁卯,宣遗诏。 是日,上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群臣上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刘昫《旧唐书?唐肃宗李亨本纪》

〖及潼关失守,河洛阻兵,于是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谓之行营。曩时军营边州无备预矣。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 或为虏掠伤杀,或转死沟壑。数年之后,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蕃戎之境,淹没者数十州。肃宗元年(公元757年)建寅月甲辰,吐蕃遣使来朝请和,敕宰相郭子仪、萧华、裴遵庆等于中书设宴。将诣光宇寺为盟誓,使者云:蕃法盟誓,取三牲血歃之,无向佛寺之事,请明日须于鸿胪寺歃血,以申蕃戎之礼。从之。〗――刘昫《旧唐书?吐蕃列传》


我先自我评价一下我那个答案,是带点气的,因为我觉得有些女生对于马嵬坡和李杨恋的看法太「小公主」思维了,所以针对性地吐槽了一下。

看了那么多,蛮想说一下那个「马嵬阴谋论」的。什么时候「李隆基成马嵬坡事件主谋」那么流行了,看了不少类似的回答和猜想。以前最时髦的是「杨贵妃其实没死而是去了日本」,现在看大家讨论都不怎么听到了。关于那个李隆基主谋的想法,我记得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说法来源,一个是电影《妖猫传》,一个是知乎有位大咖的回答,在「如何看待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的问题可以看到。

《妖猫传》的故事是根据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里面的内容更为惊悚。大致是贵妃被埋在棺材里三年,因为施针手法有误,她其实很快就醒了过来但是又死不了,类似一个活死人的存在。你想想,一个人被清醒地埋在地下的棺材里,幽闭,黑暗,动也不能动,三年才被挖出……我记得一个情节是:玄宗和高力士他们打开棺材时,里面传来一股浓烈的,令人作呕的臭味。因为贵妃拉粑粑了,但是又没人给她清理,她只能和排泄物啊那些臭臭一起待在棺材里闷三年。《妖猫传》根据这样的小说改编难免有些鬼里鬼气。玄宗其实都不算渣男了,简直就是变态。玄宗来哭一个。

再说第二个来源,虽然我是李三郎的粉头,忽视他那守潼关时失了智的微操,天宝时浪了那么久也不知道智商有没有浪掉,以及老龄问题。遥想他唐隆政变,先天政变的果敢狠辣,开元盛世的英明神武,还有幸蜀和回京时的一系列鸡贼保命,似乎智商回来了的表现,以及执掌江山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政治家头脑。我想说:「哇塞,他没准真把所有人都耍得团团转哦,心术不浅,腹黑千年啊。」但是……我还是觉得他应该没这本事成为马嵬坡事件的幕后主使。对于杨国忠杨家甚至贵妃,他或许有打算和安排。但马嵬坡兵变让一切都来的太快,令他措手不及,只能面对这个戏剧性的选择,只是个实打实的意外。大家不要低估了那个时候民众对杨家人的怨恨程度,只要有个人起个头,马上就能形成一股灭杨力量。

「李隆基是马嵬坡事件的主谋」就跟「秦始皇没死」一样,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反驳起来又极其困难,这都是无法证伪的事。

就比如有人神秘兮兮地跟你说:「秦始皇其实没死,我还有他现代的侧颜照片,你看,帅吧!」

你说:「嬴政怎么会长这样!剪了个飞机头,耳朵上那个闪闪发光的是耳钉吗?」

「你怎么知道嬴政不长这样?谁见过?而且他肯定要换现代装扮,不会还是秦朝时的模样啊。」

「都过了千年了,他怎么可能还没死还那么年轻?」

「他服了长生不老药啊,返老还童,这都不懂!」

「世界上怎么会有长生不老药,懂点科学好吗?」

「科学能解释一切吗?麦田怪圈, 量子纠缠,耶路撒冷哭墙,百慕大三角之谜,美国51区UFO事件,以及道家的修仙,佛家的坐化,离奇的死亡,邪乎的圣人们,有人说真的看见过死者的鬼魂,有人做梦能梦到未来发生的某些场景 ……你,真的觉得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能解释这一切?真的觉得没有长生不老药?」

「……」

「徐福跟始皇说,东方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住著神仙可求长生不老药。他向始皇索要了大量物资和五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但再也没有回来过。人们都说秦始皇被徐福骗了,但其实徐福回来了还带回了药方。可是,如果你是帝王,你会选择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得到了长生药,让全天下人惦记,可能会导致灾难,兴许还会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是秘密隐瞒下去,就说自己被骗了好了?」

「那个,我觉得我脑子不够用了,让我思考一下……」

「哎呀,没事儿,看你眉头皱的,来来来,走两步,没事儿走两步……」

我只是想借祖龙同学举个夸张的例子说明,对方只要知识储备充分,辩才强大,逻辑缜密,你们会在「这位照片里的杀马特少年到底是不是祖龙」的问题上纠结很久,可能你较真起来还不能驳倒他,哪怕潜意识知道这是肯定错的。

很多事情,没有事实,只有诠释;没有彻底的真相,只有看问题的不同视角。还是想赞美一下那位答主,相当厉害和勇敢,虽然还是阴谋论,但是解释得逻辑严谨,丝丝入扣,令人觉得很真实,评论也有不屑反驳的,但是好像也陷入上面那个无法证伪的怪圈(答主的辩才也厉害)。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全面客观又人情化。前一秒你还感觉他是个冷酷的「政客」,完全抽离的分析者,讲到玄宗的性格和感情,讲到李杨恋时又似最能打动人心的诗人娓娓道来,可以说很「玄宗」了。给人一种极大的阅读审美体验,还有对唐玄宗复杂性格的感触。

那么想其实可以,又不犯法。但有些网友不知道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捕风捉影听到的,主谋论也提出来了,但是根据和落脚点还是「李隆基杀姑姑杀儿子杀婉儿逼爹,根本就是无情无义,刻薄寡恩的人。」所以他能那么干,说他那么干也证明了这个。

傲慢与偏见,双标和道德化视角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前面相比,解读深度高下立判。

我是絮絮叨叨分界线

…………………………………………………

子孙还是爱妃,国家还是爱情,人民还是一个女人

你已经做出选择了,好吧

唐炀皇和杨妲己

白居易都懒得给你们写《长恨歌》

那些说玄宗绝情的,人家是皇帝不是给你以后光看爱情戏流泪,换一句「唐炀皇虽然昏庸无道,杨妲己虽然妖媚祸国,但是他们是真爱啊!」

我告诉你,因为唐玄宗不是唐炀皇,因为他还有盛唐,他真的干得很好很好过,老百姓真得很爱戴过他,他的爱情才是盛世的象征,他的爱妃才令人同情。而不是贵妃真有多美多有才多无奈无辜,因为这样的女人历史上多了去了。你真要这个男人为贵妃站到人民群众对立面?一帮大老粗早冲进来,把皇帝扯远,像砍死安乐,砍死韦皇后一样乱刀砍死杨贵妃,以后她也就是个给皇帝下降头的女性,冯小怜了解一下。

让你在一个亿和你男朋友之间选,你都八成不可能选后者,你骂他只在乎权力?

换成任何一个其他的皇帝带入到这个两难处境里,谁拍脑袋保证说这个皇帝深情,肯定不会杀贵妃,一定会生死与共?

说为江山就是他爱权,不也是为家国,为大唐吗?「李隆基眼里只有他的江山!」是渣,「李隆基眼里只有他的国家!味道都不一样了,立马变公仆了

只是想说「江山」里也有「家国」啊。

我要是老唐子民,随军将士,我就要凭借这个看这回圣上站在哪一边!他要是选那个女人,我就要对他太失望了。

那些说他不爱杨贵妃的,十六年专宠不算爱?两次出宫,两次吃不下饭睡不著觉,接她回来不算爱?如此恩惠她娘家人不算爱?解语花不算爱?「妃子聪慧,可爱无比」不算爱?还有太多太多……tm虐狗的不算爱?真没几个皇帝能做到这些,真没几对帝妃能成这样的艺术家夫妻。这些存在多么不容易。在一个无力回天,自身难保,家国大义的境地下无法为她抗争就只是玩玩喽?

君王的尊严在于他的江山,你如果真爱他,为他著想,你都不会让他为你去死,为你丢尽最后一丝尊严。

杨贵妃说她愿为大家(指皇帝)死,死无所恨!她都不恨了,你恨个什么?骂个什么?还是你有多想看唐玄宗为你倾江山?为你向别人下跪?就你是个小公举?杨贵妃一个耳边抽过来

「我最爱我三郎了,我们恩恩爱爱,情情怨怨,要你这个知道点微末星子的人指点个什么?多个什么舌?替我恨替我怨?去,到洛阳扫地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