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善良是一种好的品质,可是我总觉著太善良有时候反而是一种伤害。你关心别人的喜怒哀乐,但却在你需要被关心的时候被忽略,甚至对方是你朝夕相处的朋友。


有啊,很多典型具有讨好型人格的朋友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过,他们比你这种情况严重的多。

不会拒绝,默默承受,不敢吐纳心声,甚至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这些都是讨好型人格朋友们的特点。不可否认,他们都有一副为他人著想的善良心肠。他们总是为周围和睦的关系默默的作出自己的贡献,宽容大度的体谅身边的人,承担著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举个例子,在周末的大学宿舍里,舍友不想去吃饭请你帮她去食堂带外卖,一来二回竟然成了一种义务,自己为了维护这种关系,对于这样的请求来者不拒,虽然心里面有些不愿意,但还是想著,尽力维护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再例如,作为一个刚入职场的菜鸟,可能被自己的前辈塞了一堆无关紧要的事儿,再加上自己的业务本身不熟练,工作效率低下,可能被领导责备,然而却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原因,自己安慰自己道,「没事儿,前辈都是为了好,给我安排其他事儿是想让我更加的熟练工作,再说能够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

以上两个例子不是为了批评这样的舍友和同事,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无法满足其他人某些的需求,特别是这种需求可能会伴随门槛效应变本加厉。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我们有自己的情感与需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情感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上。

思考的太多,往往是一种坏事。作为个体,首先你要考虑的是个人。古人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罗胖在《成大事者不纠结》一书讲道,清朝名臣曾国藩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事物,和他打仗的逻辑是一样,就事论事。事情本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搞好自己的业务为先。

另外一个交友不慎,识人不淑,也是一个大问题。例如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一则是东方故事,一则是西方寓言。折射出一个道理,有些人天性凉薄,如狼蛇一般,不懂人情冷暖,不懂知恩回报,把他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在你想要拒绝他、脱离他的时候,他甚至会恼羞成怒,视你为仇敌。东野圭吾写的《恶意》,这种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啊,我就是,太过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这种感觉不是很好,经常被忽略。虽然尽量按自己的感受来,但还是不由自主的不经意的考虑他人的感受。还是性格使然。我现在喜欢独处,独处很自在。


所以呢,要学会拒绝。学会自己关心自己。不要一味的做老好人。
忽略的多了也就没感觉了。
别对别人有太大的期待,你所给予的关心的也不一定就是别人需要的,同样的,你想要的别人可能不知道呢

在意他人的感受是善良,照顾自己的感受是修行。


有。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也是那个被别人在意并忽略他人感受的人。

这个别人居然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妈妈。

所以请原谅我擅自跑题为:你有没有因为太在意自我的感受而忽略妈妈的感受?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总要经历自我中心的成长阶段,讨好型人格也不例外。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后代,都是如此,这是个无法闭合的圈儿,原问题无非把妈妈换成其他人,情况变得更复杂一些,但本质问题没有变。

结论很悲观:有,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并且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个人拙见,随看随忘就好


不要总是说讨好型人格不人格的,在意别人感受是你的仁义,这不是人家在不在意你感受为转移的,这是你的良好品质。人家不在意让人家不在意吧,以后吃亏的是他自己。你讲仁义,他不讲,你比他高级太多了,这两者是能比较的吗?一切反求诸己,心里不会再会为了这种事情困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