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期国民叛乱

前841年之前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份几乎不可考


共和之前皆不可考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大约有五十年,不可考。

读这段历史,会有种感觉,三家分晋,突然就冒出魏文侯这个霸主。


夏商之前有一个伟大且神秘的王朝——虞唐

文字记载扑朔迷离,真假交错,考古证据一片空白,但是诸多铁证又暧昧的暗示著它的存在

良渚文明是从北部被迫迁移到水患洪灾频发的长江流域的,比良渚还要强大,能够把良渚人从黄河流域驱赶到灾害频发的长三角地区苟且的神秘帝国是不是虞唐呢?

洛阳盆地的考古发掘汇聚了其他各地形式各样的陶器,那么洛阳盆地成为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流中心应该不是一瞬间完成的,是谁把这里定为中心的呢?

诸多看似分散的聚落却有著极其相似的天文星象观测历法体系,是谁教会他们的呢?

排除掉外星人的存在,只可能是一个非常富庶,影响范围广,且星象测算和生产工艺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神秘王朝才能做到。

坐等考古技术飞跃,让中国一跃成为上下8000年古国


谢邀。

如果从事件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我们如何确认未知的存在呢?但是从时间角度,还是可以回答的,最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个不错的答案,我就基本粘过来了,这涉及到历史学的起源问题,具体如下:

西周以前,至少没有历史纪录流传下来。

西周以后,才有《尚书》和《诗经》,以及对西周以前历史的追述。但这些内容也是很少,使我们不能对西周及之前的历史有很多了解。

这其中原因简单的看,是那时还没有多少人做记录历史的工作,不像战国以后,著书立说开始盛行,史学也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最早的真正的史学著作,要算孔子的《春秋》,之后又有了春秋三传,从这时起,史学才真正确立起来。

那么这之前为什么没有很多史学工作和史学记录呢?史学的起源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都是很大的问题,恐怕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可以试著思考,原始人是没有历史纪录的,恐怕他们也没有这个意识。中国历史到了西周的时候,那时的人还没有完全脱离原始部落的种种形态和习俗,即使那时已经有了文字,但文字的语法和写作仍然不发达,而且那时文字的作用也不一定是记录历史。

所以从原始野蛮到后来的著书立说盛行,必定有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中国历史夏商周时期,就应该是这样一个过渡过程。

那么史学是如何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要记录历史?也许人们原本不是为了记录历史而记录。《尚书》中记录历史事件,有某种宗教仪式的原因在里面。人们是在做某些祭祀的时候,才追述先王们神一样的功绩,以求得成功或保护。《诗经》中记录历史事件,是为了起到教育年轻人的作用,教导他们祖先的事迹。也许还有些巫师职业的人,在占卜预测中记录历史。也许有一些眼睛被刺瞎的人,专门用来口述流传的神话和历史,像西方的荷马,左丘明也许就是这样职业的人。这一切都是由统一的王家管理的,谓之「王官之学」,是古代社会实行统一的意识形态。总之人们记录历史,可能原本是为了一些其它的有特殊意义的原因,而不单纯为了记录历史告诉后人。直到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尚书》和《诗经》断绝,传统教育衰败,王室的职官流入民间。到了这样的时候,孔子才站出来力图振兴时代,创造性地写出了《春秋》——为的是讨伐乱臣贼子。

因此史学是逐渐与传统的宗教、教育、文学、歌舞、占卜相分离,逐渐独立出来的。伴随著知识的广泛流传,诸子百家兴起,人们的研究热情开始膨胀,史学也开始有机会发展起来。

发生在西周春秋间的这个过程,也许还跟人们的精神从集体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变有关。之前人们的意识里只重视集体,不重视个人表现。因此纪录的只是集体(国家)的大事件,内容只局限在祭祀、战争和君主换代之类,而且纪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于是只有《尚书》中之类的短短几句话。而于是只有《尚书》中之类的短短几句话。而且这种纪录是国家的事情,不会广为流传,一旦国家灭亡文本就很容易散失。到了东周人文主义盛行时,个人思想开始活跃,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被抬高,人们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个人的事情也越来越被关注。于是研究历史的兴趣也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这种种思想激荡的结晶,可以表现在纪传体的《史记》的诞生。

我是小三说历史,一个历史自媒体,讲述历史与潮流的故事。

知乎不常在,有兴趣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潮拾叁X,我们做了很多有趣的内容


五胡乱华 南北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