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97年出生。都说科技迅猛发展,可是我的感觉除了手机电脑的配置更高了。其它东西几乎没有变化比如以前家里的电饼铛电磁炉或者空调,再或者外面的汽车。只不过是外形变了一些或者速度快了一点。完全没有那种日新月异的感觉,请举例打我脸反驳我谢谢大家


首先得承认你的感觉并没有错。

  • 从学科上来说,近十几年来,科技进步最快的是计算机科学。其他大部分学科都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
  • 从工程和理论上来说,理论进步缓慢,工程技术进步很多都是在吃上个世纪老本。
  • 从地域上来讲,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工程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人以科技日新月异的假象,是因为前后状态差距太大,而发达国家因为起点比较高感受更弱一些。

究其原因,那么这种发展趋势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个,为什么计算机进步快速而其他学科发展缓慢?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是多个领域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其依赖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数学,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半导体电子学等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是发展方向广泛而具有操作性。计算机技术暂时并没有涉及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发展的壁垒,并且面临人类生产生活的广泛需要,其功能性的实现主要依赖通信技术和软体编程的设计。而支撑起计算能力的诸多领域,大部分相关学科进展缓慢,以物理学为例,自从上个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驱散了两朵乌云,理论物理的进步成绩斐然,相对论解决了时空矛盾,量子力学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奠定了微电子学和当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老本还可以再肯几十上百年)。但是当代物理学家主要集中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发展新材料,理论物理和前沿基础研究始终未能出现质的进步,大多在偏工程领域继承和发展前人遗慧。

第二个,为什么工程会吃老本,出现滞后的现象?

首先你得明白基础研究决定了工程技术发展的上限,而工程技术的实现一般滞后几十年,这是因为工程需要考虑成本,运营,市场化,多因素制约等等。举几个栗,最近几年很火的无线充电技术,最早就是在1890年由物理学家兼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一个nb闪闪的名字)提出并实验的;上海磁悬浮列车,其技术最早源于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的磁悬浮原理;而无人驾驶,人工智慧其概念提出更早,只是随著近些年商业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了实现的可能。

第三个,从地域上来讲,为什么差别地区感受不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对科技进步感受最明显的国家了,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在新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让中国工程发展有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事实上,我们很多方面距离美、德、日等老牌发达国家的的科技仍然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方面,更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在基础研究普遍缓滞的大背景下,这不失为我们实现赶超的绝好机会。

最后,科技进步是全方位的,从来都不是爆炸性的发展,马克思早有预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旋进的,科技爆发取决于前期积累,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基础研究是钻头,技术进步是转子。近年来,我们依然期待新兴技术如可控核聚变,生命科学,量子科学,人工智慧,无人驾驶,超高速列车等可能直接改善我们生活的科技进步,但我们更应关注基础研究如时空本质、统一场论、生命作用机理、意识产生机制、地壳演化、宇宙学、航空航天、质能转换等等领域的突破。

毕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小白撰文、部分错漏求轻喷指正)


发展科技是一个缓慢的递进过程,不会象现在中国科研人员拿到一个科研项目就会出一个大成果一样,那是假的,不可能。就象前面有回答者说的那样,今天做一个实验,结果做参考,一步一步向理想值靠近,有些甚至十年几十年才能达到更接近理想目标的实验结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理想的目标也会随著研究的发展而提升和改进。随著现代工具的进步,科研实验的速度得到了很快的增加,科研进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等将来科研环境都与科研需求完全配套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就会突飞猛进,这是可以预期的。


IT技术的确在大幅进步,

也只有IT技术在大幅进步,

但69年去月球的火箭现在人类造不出来了,上世纪60年代的B-52准备服役到2050年。


嗯,可以说你所提到的科技都是量变。包括网路,都是速度快了而已。量变产生质变,能处理大数据,有区块链等等。

你可能对科技有什么误解,对创新有什么误解了。科技创新不是工厂生产出来,也不是埋头苦干能出来,但是必须要做,必须要不断试错,结合,再试错。目前科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了,在工业革命前人类几百年没有什么大改变,几千年科技水平都差不多。如今车跑的很快,高铁跑得更快,网路更快不是创新?

其实很多过去技术受限于科技水平,就像老斯塔克对铁人说的,我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如今才得以实现,例如人工智慧,语音识别几十年前就有人尝试做了,那时数据量少,网路慢,处理速度慢所以无人问津。所以技术一开始都是被怀疑的,例如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但是符合人们需求的,等到一定时候就会爆发时增长。如果你仍然没有感觉什么大的变化,请你回忆10年前,你去一个陌生地方旅游,找一个具体地方怎么找?问人,然后看地图,可能还需要指南针。如今这些都在一个小小的,比手掌稍微大一点的工具里面了。还是没变化吗?


首先,我们在逐渐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

其次,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第一时间的知道科技在各个领域的突破,不再像之前那样信息闭塞,对科技发展速度的敏感度有所提高,新鲜感下降。

从心理上,当我们回顾几百年的历史,不过是薄薄的几页纸。所听到的对那个时代的日新月异,其实也是几十年的漫长经历。电灯发明后,可能几十年后普通家庭才用上,而这时已经历几代人了。而如果你设身处地地想想,还是很漫长的。

时间变快了,我是这样感觉。


关于近几年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如果跳个4,5年对比就大了。还有我个人认为三次信息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已经到达一个瓶颈,各国谁能突破瓶颈谁就独领风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