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茶:顆粒緊實、色澤較鮮活,聞干茶有清香,無異味。

茶湯:淡黃或金黃,清澈澄亮,不混濁。有茶味,韻味足、無陳味等異味。不苦澀,或者入口微澀但能很快在嘴裡化開。有回甘。

香味:或淡雅或濃烈,有花香,無青味,無異味,無刺激性的味道。

葉底:綢緞面、光澤度好且葉片肥厚。

先確定一個標準,這個評分標準也是公認的,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滿分為100分。

外形總共佔15分:

包括了干茶的外形是否緊結或鬆弛(包揉不足,茶葉粗老),顆粒是否肥壯、沉重或較細,輕飄(採摘鮮葉過於細嫩)。

看干茶整體的色澤,發酵充足的呈黃綠色(如正味茶),輕做青的茶呈綠色或翠綠色(消青、拖酸茶),優質茶葉葉表細看帶有白霜。發酵不均勻的呈現出花雜綠色,殺青不足呈青綠色,色澤等,不正常的發酵會產生紅筋褐紅條、褐紅點。陳茶會發暗或者枯黑,新茶顏色色澤較為新鮮,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

可將干茶分為三段,條形大、緊結度差、輕飄的茶葉浮在表面為上段茶;緊結重實、幼嫩的茶葉集中在中層為中段茶;體小的碎片和沉積在底部的茶沫稱為下段茶;中段茶多為好,精製率高。

內質總共85分(喝才是最主要的):

香氣佔35分,包括香氣的香型、濃度、持久度。

香型我們可以簡單分為四類幽香型(這種香高雅含蓄,清幽細膩,滲透力強而持久);高香型(香氣較強,但不會太持久綿長);粗香型(與高香型類似,但香味稍粗雜),火香型(炭焙茶,深沉內斂的炭火香)

在聞香的過程中,可以先聞香氣的高低、有無異味;次聞香氣的類型,有無音韻,香氣的優雅程度;再聞香氣的持久程度。以濃郁飽滿優雅持久為好,高揚純正短為一般,香淡短青澀粗老為差,有異味為劣茶。

誤區:很多茶友覺得只要茶葉聞起來香就是好茶,值錢。但要準確評出鐵觀音香氣的優劣,不能以香高論英雄,香有雅俗高低、純凈雜亂之分,有些茶香氣很高,但只浮於表面,聞起來也很沖,有不舒服之感,一些很高等級的鐵觀音,香氣反而顯得清幽,但仔細聞之,會感覺高雅自然,這也是鐵觀音香氣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清」。香氣中有雜味有刺激性的茶,即使香氣再高揚,也不是好的。

滋味佔35分,包括滋味的醇厚度、鮮爽度、回甘的滋潤、是否有音韻。

茶是飲用品,口感是重中之重,沖泡品嘗時要先喝茶的香型:清香型濃香型,正味、消青、拖酸炭焙工藝等口感是會有區別的,在下面青茶禪心會重點再講下不同的香型。

然後喝茶是否順口是否帶有異雜味:澀味,湯水粗,悶濁,臭青(夏茶易粗澀,平地茶悶濁,發酵不足或不均勻)陳味(陳茶)或者保存不佳產生的其他異味。

再喝茶是否醇厚,鮮爽,音韻,需要也別注意的是,濃不代表好,淡不一定差, 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其實吧就是韻味是否飽滿,便宜的茶走的差不多都是香高味重的路子,但是越貴的茶,茶湯反而沒那麼沖,但韻味很飽滿。就好像家裡的煲的老火靚湯口感很好,飽滿鮮爽,舒服。而街邊的涮鍋水湯加了那麼多味精雞精只是味道濃,對你的口感造成了更大的衝擊而已。最後通過多次沖泡喝茶可以直接感受到茶的持久性和耐泡性。

湯色佔5分(參考作用):茶湯的顏色、濃度、透亮、沉澱物。

看湯色占的分數最低,是因為湯色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茶具容量,沖泡時間長短,甚至光線強弱等),所以更多是起來一個參考作用,用茶湯呈現出來的色澤,如金黃色、清黃色、淺綠色等,可以判斷茶葉做青發酵的程度。看茶湯是清澈,還是渾濁(正常出現渾濁是發酵出現問題,有小部分也是由於製作中包揉不佳產生的後果),通過湯色前後幾泡的差異變化,也可以簡單的分析茶葉的耐泡度。

葉底佔10分:葉底的余香、發酵程度,勻整度、純度。

葉底可以較為直觀和深入的鑒定茶葉品質,葉底有餘香說明再次沖泡仍有香氣,將沖泡後的葉底倒出,觀察葉底的色澤肥厚度,勻整度,用手摸可以辨別葉片的柔軟性。發酵以轉為黃綠色,葉片柔軟肥厚為佳,葉片色澤均勻,碎片較少。葉底雜色則是拼配及茶葉搖青和發酵不均衡的茶也會這樣。

葉底的不完整不能作為判斷鐵觀音的依據:現在鐵觀音的製作工藝以清香型為主,清香型輕發酵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清湯綠水,而非傳統的金黃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做茶時要將茶青邊緣的紅邊去掉,人為造成葉面的破損,所以葉子邊緣破碎是鐵觀音正常製作工序產生的結果,並非質量不佳。


茶雖有千百種,但是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共性。比如,1 穩定,指的是每泡茶口感,湯色的變化輕微,茶香有第一泡至二三泡充分釋放,然後逐漸遞減,不錯的鐵觀音有七泡余香的說法,指的就是穩定程度高。2 通透,指的是湯色通透,茶毫均勻可見,還有就是喉韻通透。3 不苦 不澀 不酸是好茶最基礎的標準。4 對於烏龍茶,尤其是鐵觀音,條型也是標準之一,是否完整,是否漂亮,要知道,在鐵觀音的製作過程中,如果依然能保持完整的葉子,實在不易。
色澤烏潤,顆粒重實,香氣優雅純正,葉底柔軟,湯水潤滑,飲後回甘。
在市面上有兩種形態的鐵觀音,一種是毛茶,一種是精製茶,兩者差異在於毛茶帶梗,精選已去梗。鮮葉通過初制加工後的茶稱為毛茶。由於受產地、品種、栽培技術措施、季節、初制條件、初制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毛茶相對而言較粗糙,無論是外部形態,還是內質風格上均比較複雜,不盡一致。而對毛茶進行了篩分、揀剔、伴堆、烘焙等加工技術處理後,使其符合成品茶的規格要求,此類茶稱之為精製茶。有梗的茶滋味比較濃郁,去梗的茶比較鮮爽。看個人喜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