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原意:只要想要多高的产量,就能实现多高的产量,这其实是一种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实际的说法,其出现在大跃进时期,当时人们对个人土地产量常常进行虚报,把产量成几何倍数放大,你有多大胆,就可报多大产。

提问者想要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是什么,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一般采用个量分析法进行分析。

个量研究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突出个体经济主体的现状和特征。

对了,关键就来了,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其实分析这句话并不在微观经济学范围内,微观经济学应该分析的是此话描述的这种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谎报产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呢,在这里我们不考虑当时人民公社的集体行为,只考虑谎报产量这一点的影响,首先国家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会失灵,因为上下信息不对称,政府起不到改善市场结果的作用(经济学原理第七点失灵),当政府发现产量上升时,根据供求关系,政府领导者会预判国内该物品价格会变低,他受到了出口该物品的激励,物品出口增加但是国内总产量没变化,此时出口合同已签订,国内该物品容易陷入短缺,价格不降反升,当政府发现此种市场行为时,又得高价进口,低卖高买会导致国家亏损。

所以说出现这种行为十分不利,不过随著社会改革,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了,原因是税收给予此种行为反向激励


从投入要素角度分析,生产消费品总量应该与劳动、资本和土地资源等要素相关,而已胆量并没有必然联系。且由于资源稀缺性,单位土地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有一定限制,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每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减少,因此这句话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一点点奇葩。这一句话跟微观经济学上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吧。如果说硬要建立一个联系,通过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

首先第一点这句话本身一定是错的,他违背了客观的事实规律。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技术不变的情况下,随著人们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多,人们投入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回报会不断下降。以至于到最后投入生产要素将不会得到任何的回报,甚至会出现负数的情况。

因此就算人们有多大胆,能够用无限的精力投入无限的生产要素。那么最终所获得的额外回报也会不断减少,最后达到一个极限值。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是因为在初期的时候,人们通过分工合作条件下。能够使得生产活动的效率更加提高。但随著投入要素不断增多后,在资源的调节以及人员的管理上,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进行资源调节和人员管理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以至于越来越没有效率。所以最后边际报酬将会不断的减少。

所以说那一句话错误的。


作者是想问什么?这甚至不是个现象,离设想都差个十万八千里,就是一幻想。推荐在文学区问这个问题。


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无比正确。

从小我就一直听到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胆子大的人总是能赢得整个世界。

只要胆子大,天天是长假

Why,真的这样吗?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胆子大就可以吗?

这句话深深埋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直到我八岁时,第一次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表白无果,直接亲过去。后来她妈妈,也是我的小学老师打到我尿裤子。

我唯一的一次胆大实践失败了,从小变得胆小如鼠,谨小慎微。

1

当我们村的大部分人还吃不起白面的时候,已经有人是万元户了,我们都叫他金一万。

记得我爸当时嗤之以鼻:全村的钱借了个遍,还要银行贷款,养一窝破鸡卖给谁。胆子太大了。

胆子太大了

这个时候我才得知,人们所说的胆子大就是敢于指借钱搞生产的人。

我们村借钱办养鸡场的那个人,的确如人们所愿,养的鸡根本卖不出去,生下的鸡蛋同样没人要。更惨的是银行经常来催债,村里的高音喇叭经常喊他的名字,让他还债。

当时就是这么粗暴,直接公布于众,让村里的百姓议论纷纷。效果也很明显,他们一家在村里抬不起头,被人指指撮撮。

后来金一万借钱办红枣加工厂,没人借给他钱,他就许诺比银行还要高好几倍的利息。之后,人们喊他金十万,再后来,关了红枣加工厂开始开煤矿,人们喊他金百万。

现在人们提起他,都说撑死胆大的,钱多的数不过来,金无数。

数钱数到手抽筋

2

上面我们村的金无数,是最近几十年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创业致富方法大同小异,凑钱,借钱,甚至贷款创业。

跌倒也不怕,不断去借钱,从个人手里借不到就去找银行贷款。

即使上市了,同样需要借钱。数据统计,中国上市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是40%。

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借钱。借的越多,发展越快!企业越大,就能借来更多的钱,不断循环发展。

3

财富增长最快的是那些借钱买房的人,过去几十年,那些用尽每一块人民币,刷掉几十张信用卡,甚至榨干周边朋友亲戚买房的人都发了。

总而言之,过去几十年,借钱贷款用于置办生产资料或购买房产的人都发了。

而那些保守的,不敢做生意,也不敢借钱贷款买房的人,过的普遍比较辛苦。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奖励那些胆子大的,破坏秩序的人?

4

我们假设30年前,也就是1989年,贷款10万元,这在当时是非常巨大的一笔资金。

作为对比看下1989年北京的房价,当时一平米是1600-1900,以中位数1750算,10万元全款可以买将近60平米的房子。

查到银行当时的贷款利率五年以上的是19.26%,现在看来很高了。事实上第二年到1990就掉了很多,五年以上的利率是11.16%。就算你倒霉,在89年贷款,30年后的今天,这笔贷款总额是多少呢?579678.27,这是按19.26%的超高息计算的情况下。

请注意,这是银行贷款的利率。我没有查到1989年住房贷款利率,理论上应该比这个要低很多。

58万在今天能在北京买多大面积的房子呢?60平米的房子,首付的一半都不够。

以此来看,越早借贷越赚。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奖励那些借贷的人,像我这样老实巴交的人就活该受穷吗?这是灵魂拷问。

我活该,活该

5

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当然是一个原因。

对于借贷致富更快最好的解释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M2的增长,所谓M2就是常说的广义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个人、企业等各种机构的存款。

我们平常所说的货币超发,大水漫灌就指这个。

从1989年开始到2018年,M2的增长率:

M2增速

GDP的发展根本追不上M2的速度,具体到每个人的工资,更是望尘莫及。

而那些敢于借贷生产的人,即使忽略掉杠杆效应,也由于跟上了M2的步伐,打败了支付的利息。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仰天长啸,低头忍不住眼泪汪汪,早干嘛去了,十年前别人借钱买房子,我还誓不当房奴。

房奴

现在借贷,还来得及吗?这个问题稍后再讲。

6

后来我偶然读到奥派经济学家坎蒂隆的理论,虎躯一震,又是两行热泪。如果早知道是这样,如梦一场,我又何必把那一点小钱都存在银行。

这是一场噩梦

早在17世界,出生在爱尔兰的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成名传世的就是坎蒂隆效应: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较早拿到新钱的人剥夺了其他人的购买力。

由于通货膨胀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而那些敢于借贷的人总是较早拿到新钱,也就是过去胆子大的人总是能成功。而谨小慎微的人总是苦苦守护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知道真相的我再次流下眼泪来。

那是不是意味著敢于借贷的人总是能致富呢?

7

看看敢于借贷的希腊人,义大利人就会发现不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简单,如果借贷用于扩大生产,或者购买资产,在通货膨胀的经济体中,发财的概率要大很多。

如果用于消费,像希腊人,那就是走向深渊,一条消费的不归路。

我国的很多年轻人也在信用卡、网贷的轮番轰炸下,养了借贷消费的习惯, 结果越陷越深,非但没有致富,还越来越穷。

太TM穷了

借贷用于生产,越来越富。

借贷用于消费,万劫不复。

8

写到这里我的胆子越来越大,大到身体快装不下,要爆炸了。

先去办几十张信用卡,各种网贷薅一遍,亲戚朋友再张口。凑个几百万,准备投入创业或者买房。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

但我大脑沟回九曲十八弯,情绪流转著就卡住了。

眼睛停在了近几年的M2增长率上,发现和GDP增长率在无限接近中,2018年GDP增长率是6.6%,而M2增长率是6.99%,没差多少。同时2015年开启的去杠杆还在进行中,以及政策上不断强调的房住不炒。

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不但加杠杆买房要慎重,现在加杠杆创业也是死得快的游戏。

M2的增速和GDP的增速正在匹配,过去高负债的模式已经不适用当前情况。

但说来说去,我还是一个胆小的人呀。这个世界之所以奖励那些胆子大的人,还因为他们胸怀大,脚踏大地,又够得著高山,目标是星辰和大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胆子小活的久,

胆子大富的快,

要想富胆先破。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

人的判断和行为决策(比如说出题目中这句话),可能是不理智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