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效率也未必高,污染也未必低,使用中的充電樁也很渣渣。後期的電池處理回收等等。這方面氫可以直接做燃料,或者氫電池等等。並且從大戰略上也是將石油轉變為煤炭。


首先 可以直接用煤製造氫。原理類似以前水煤氣 效率更高。而且對煤的品質基本沒要求。不像電廠要的是標準動力煤。

其次為啥要煤電制氫?中國有大把沒人要 隨緣風電 。電網嫌棄風電隨緣 制氫可不在乎。


煤炭利用層級:

第一級,燒了發電,損耗20%之後進入電池,開始推動車,

但問題來了,儲能裝置和為保持碰撞測試性能、

操控性能所帶來的額外車重佔掉了整車重量的40%,這構成了很大的問題

覺得每年不到1萬公里市區路況的家用車,充電費只要700,所以可以犧牲安全性的

請把自己綁在前防撞樑上開車——反正從受傷程度來說,跟坐在前排也沒啥區別

劃重點,撞得這麼差,這才是40%碰撞,40%碰撞!

能滿足25%小正面碰撞的電動車目前只有特斯拉全系和比亞迪唐ev(疑似)

第二級,煤制油(平本線為原油46-50美元/桶,貴但是不需要車輛適應)

第三級:煤制甲醇(便宜但是需要推新車)

第四級:氫能源,但煤制氫氣帶的雜質比較麻煩,

除非燃料電池損耗件成本能和汽車的汽油濾芯、機油濾芯、機油三項

合共的每公里更換成本達成一致,否則氫能源你也就只能看看而已,

誰能保證氫能源車輛全壽命周期都不會加到便宜的有雜質的氫呢?

要不是執行死刑,甲醇還在往飲用酒裡面加呢!

要知道最便宜的氫氣就是煤制氫氣(中國如此)

經濟驅動必然導致氫能源供應帶雜質,而不會受到嚴格的處罰

且氫能源儲能占車輛體積太多,電動占車輛重量太多,結果都是不適合車用

現在最有可能的是煤制甲醇,

這完全是煤化工產業阻力最小的路線決定了中國適合使用哪種功能方式替代車用石油產品。

目前看來煤制甲醇成本低,而煤制油售價高


根據地域資源不一樣,每個地區最終採用什麼樣的汽車有市場決定。

你覺得讓沙特全部搞電動車現實嗎?你覺得美國會出政策2035年前全部換成電動車嗎?不可能的。燃油車便宜好用技術成熟,我有不缺石油,我用燃油非常合理。

中國石油資源比較匱乏,開採成本比購買的高。中國煤資源非常豐富,但是中國的煤雜質含量高,污染重。中國對能源需求大,必然會發展多種技術相互配合。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核電哪一個都不能放棄有機會都得用上,不要想著哪個取代誰。海南發布全部電動化只是嘗試,肯定不適合全國推廣的。

煤發電電解水制氫這個路子肯定不划算的,電解水用肯定是新能源的太陽能、風能、水電等利用率低的能源形式,浪費了太可惜,配合電解水制氫來儲能才是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發展純電動是能源戰略和當下新能源技術結合下的最優解。

首先從能源結構上來看,國內的電能是富裕的,不管是煤電還是水電、風電、光伏,總之電能是不缺的。在去煤電的同時積極發展分散式智慧能源,以後電能也不會缺。所以用電做能源符合能源戰略。

具體到汽車上,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只需要儲能電池和電機,這個目前來對來說應用難度不大,雖然和汽油機相比用起來比較麻煩,但是最起碼可以用。

氫能雖然也是發展方向,也符合能源戰略,但在車上,氫能技術遠遠不及純電技術成熟,這就包括儲氫、氫電堆,要知道現在一個70mpa的儲氫罐就5、6萬塊,這個成本比純電高太多了。

還有就國內產業而言,動力電池雖然不是全球領先,但最起碼不落後。氫電堆技術國內與日本、德國等比差了太多,燃油車落後的局面氫能源也會出現,大規模發展技術路線為別人做嫁妝,圖啥。還不如現在以純電為基礎慢慢扶持氫能源,等成熟了再普及。


氫燃料電池目前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鉑的問題

100g的鉑催化劑能在100kw的電池組上使用20萬公里

但地球的鉑儲量只有十七萬噸,按照當前的全球汽車消費水平,全部挖出來造汽車也就夠汽車行業使用兩三年。何況鉑的應用很廣泛,根本不可能全給汽車行業用。


未來能源結構怎麼樣,使用什麼形式的車,各個國家和車廠都在猜,都在押注,暫時也不能說誰比誰更科學。

如果固態電池成功量產,續航成功突破1000km,那純電動車很可能就大行其道,不需要氫燃料或者混合動力。水電/風電產生的垃圾電就可以充分利用。

如果固態儲能電池沒法解決,鋰電池還像現在這麼危險且高成本/低儲能,那氫燃料電池無疑是更好的方向。以後加油站全變成加氫站就好了。

煤炭發電如果按照現今正常環保標準,已經不算高污染企業了,而且,火電發電量很好控制,用多少發多少,比水電和風電可控很多,作為煤資源大國,火電是我們國家一個可行方式。

電動車只有解決了充電便利問題,才能真正自發佔有市場。解決充電便利,要麼車位普及,要麼續航超長,不具備這兩個條件之一的話,電動車就是假繁榮,註定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氫燃料電池主要是方便加氫,幾分鐘就好了,不像電池充電需要很久,所以間接就增加了續航里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