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吧,他认为上帝是infinite mind,感知著所有东西,但是贝克莱对于上帝来说,他自己也被上帝感知啊,那么他自己岂不是也不存在?因为他说所有的都是mind dependent吧...所以应该只有一个mind的存在吧到底是谁呢?


谢邀。

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的重大意义就是明确的指出【存在的感知性】,或以现代的话语来说,即:存在就是信息形态。

但其困境是他这里有一个【感知主体】,即具有感知功能的【我心】、【心灵】等等,那么这些主体又是凭什么确立的呢?

贝克莱就没有将【感知】走向极致,即走向【存在即感知】。

稍后由笛卡尔提出【我思】也算是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但仍不彻底,仍没有【感知即存在】、【感知就是存在之主体】来的彻底和明确。

总之,什么东西存在、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包括人之我和上帝等等所有情况都是【因知而立】二级命题。


我很喜爱附有英文的哲学问题:

1、他认为上帝是infinite mind感知著所有东西?

评论:

这句话既没有上帝本体-God--也没有个体人-p--感知-e东西w;

日常语言把-infinite-翻译成-无限、无穷、等等,咋说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意思即可;

逻辑语言则不可,这个词的意思可简单的从两头分析--人限制心-infinite-爱恨情仇无穷有限制!

2、至于mind dependent,应该只有一个mind存在,到底是谁呢?

评论:

逻辑学同样用上述的方法分析:

本体--上帝不存在--God--不不存在(也就是说,说其存在或不存在都不对)!

个体--人存在心----mind-人美丑-物生灭-dependent-事存在物-或-事依赖物!


上帝是绝对的存在(从亘古到永远),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历史中途出现。


没有什么在与不在,有的只是你认为谁该在谁不该在。试想你没出生前,谁在区分他们在与不在?试想人类没诞生前,谁在区分他们在与不在?妄想作怪而已。


上帝是创造一切的主!贝克莱只是贝克莱而已!


谢邀。尼采认为上帝已死,贝克莱认为上帝存在。这真实的思想在哪里,也许扎根于每人心灵深处。这才产生了流派,产生了根本为智绘而智慧的哲学之源!个人鄙见。


对于题主的问题,贝克莱会说:

所有东西的存在都依赖于上帝的感知,因为上帝感知到我,所以我才存在。其它存在的事物也一样,虽然我和其他人都没在屋子里,我们已经感知不到屋子里的东西了,但由于有上帝在感知,所以它们仍然存在著。

对贝克莱而言,只有上帝才是最终永恒的无条件的存在者,而其它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于上帝的感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世上一切事物包括他本人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存在。

贝克莱是个经验主义者,所以他坚持主体的经验感受才是真实的,不能经验到的就不能说它存在。但矛盾的是,他却承认有一个经验不到的上帝。所以休谟比贝克莱更彻底,上帝在休谟极致的经验主义理论中就已经死了。


谢邀。

我觉得杨思基的答案已经说的很全面了,但是我估计题主应该还是会有些疑惑吧。。

其实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就是无论是贝克莱也好,莱布尼茨也好,笛卡尔也好。他们的哲学观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上帝存在。

在他们看来,这个前提是不证自明的。

而我们现在再去解释他们的哲学观时,往往是抛弃了这个前提去阐释,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矛盾。实际上这也正是这些思想的局限性所在。

当代哲学的一个任务即是在「上帝之死」的文化背景下,重新诠释传统的哲学理论呢。。

具体的说,贝克莱所说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确实承认只有一个「mind 」那就是自我主体的mind,然而他有认为,我们能够感知是因为万物都有一个不为人所意识的成因,这个成因是非物质的,即上帝(天主)。所以感知的力量来源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天主的力量成为了万物,而我们能感知万物,恰恰说明我们在天主心中。

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足够详细。。


恭喜你找出主观唯心主义最捞的逻辑点了。

试问,假如贝克莱生有一子。

对子而言,在贝克莱尚未被儿子感知时,贝克莱是否存在?

子又是何时从一个「被感知的受精卵」成为一个「感知的主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