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之前没关注过吗,现在只要刷围脖热门推荐就会看到知名人物的不知名的、猥亵的强奸的、亲戚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简直让我怀疑这个社会还是我认识的社会吗。


其实,这是因为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了,你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以性侵儿童案件为例,「女童保护」统计,2018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2013年至2017年,每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别是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可参看下图:

2013年5月,海南万宁校长带小学女生开房事件曝光以后,媒体密集关注性侵儿童案件,报道量大幅提升。但因媒体曝光而进入公众视野的性侵儿童案例,只是反映这个问题的一个直观切口,并不代表真实的数量。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例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被公开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性侵」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心理中,是一个禁忌词,很多受害人及其家人选择忍气吞声。甚至,在很多被性侵的儿童群体中,他们都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家长也没有发现或意识到。随著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性侵案件成为社会公众话题,预防性侵害的知识和意识越来越多地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多地提高,以及互联网和媒介平台、技术越来越发达,性侵案件更多地浮现在人们视野。

我们关注到它,才能去改变它。


一直都有,但是现在女性受害者曝光的代价降低了。

以前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案例,教师侵犯多名女学生,可是肯上诉的寥寥无几。

一个是出于父母的保护,可能大家会说迂腐,但也能了解他们的心理。与其被大家用有色眼镜看,一遍一遍地受到伤害。不如就当被狗咬了,忘掉它,还好嫁人。

另一个是社会风气,当时人们还普遍认为,qj这种事,男方虽然有些问题,但女方必然也有问题的。更狗的是,男方说的女方不检点的用来推脱的理由,竟然有人信了。那些因为上诉过,被周围人知道的人家有多少灰溜溜地离开了原住地,搬了家。

但现在不一样了,风气变了。

日本女记者的胜诉,还有林奕含,让大家发现,群体中的大部分还是同情女性受害者的,受害者这方是正义的。

这无疑给同样受过伤害的女性们树立了榜样。

在能讨回公道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忍气吞声、委屈求全呢?


社会从来没变过,是人们的意识苏醒了。

性侵犯事件从来都不少,只是从前一直被压在最漆黑的角落见不得光。

现在的人们已经知道了,被性侵犯这事不是被侵害者的错,我们应该惩罚的是侵犯者。

所以,现在,被侵犯者大胆出来发声,正义人士大胆曝光这些黑暗现实。

曝光越来越多只是个开始,要从曝光的量变达到社会意识完全觉醒的质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不必感到奇怪。

而我,在这些现象里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正是人们向光明迈进的第一步。


首先是因为揭发者变勇敢了!

回看最近几次新闻揭发的,大多都是陈年往事,有的甚至已经是十年二十年之久。也就是说,这些事一直存在,只是最近才被拿出来说。

并不是以前的社会就比较太平,并不是现在的人都坏了,坏人一直在,只是以前很少有人敢说罢了。

现在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获得比之前多得多的外出就业,实现自我的机会,而不是被迫把人生发展困在家庭中,有机会在许多社会议题里展现自己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

越来越多有权的人,站在高处之后再呐喊,这比在低处的时候,声音洪亮得多,回响也会更持久。

同时这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了,当我们不断关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事情的变化,当我们更关注、更重视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因为能吸到流量

有的性侵案,其实应该曝光,

毕竟存在可能的不公。

但是有的真的不应该,

我接触过的性侵案没有曝光过一起,

我也从来没有在网上写过任何一起我处理和接触过的性侵案,哪怕是匿名。

我知道这种东西能吸引到流量,但是真的可能对女性产生二次伤害。

这馒头我不吃。

………………………………………………

就刚刚,有某自媒体找我,跟我说有这种案子跟他们私下说一下,好处好说。

滚,就一个字。

再私信我这种事我就曝光了,反正我就是个人号,不服就干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