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候觉得韩朵朵这个角色特别突兀,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作的时候让很非常反感。


定位是一个幸存的初中生。

她的作用,一是引出老韩在过去发生的一点片段,她似乎是被水里的人接力救到老韩手上的。(记不清了)她代表著那群人临死前的希望。就像地震时,先救孩子一样。二是给刘启的一些情绪和行为带来动机。三是最后的动员演讲。

事实上这个演讲是电影里最尴尬的一幕。但我认为从她的人设出发,这个尴尬的演讲是合乎情理的。

因为她的演讲水平,还真是很多女初中生的讲话水平。学生时期的讲话就是那么尴尬。因为内心的紧张,求助,更是导致她说话抓不住重点,语无伦次。

在我看来,虽然尴尬,影响了电影的小片段节奏。

但是是符合人设的。


关于朵朵同学的身世,片中有提到。她是老韩在洪水中救出的孩子。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有无数双手推著她。老韩也将她视为自己的孩子。 从此可以看出,首先她存在的本身暗喻了人类的希望。

片中起先她不相信希望的存在,在经历挫折后又选择了相信希望是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背负起了这个年纪可能承担不了的责任。这是属于她个人的自我觉醒。

其二,她原本渴望到地面上去,这是年轻人想要背井离乡和去远方的隐喻。但经历了很多变故,尤其是老韩死后,她又开始想要回家。在后来的任务中,无论是打电话给刘培强帮助他联络上刘启,化解了父子之间的芥蒂,还是执意在逃生电梯口守著刘启归来。她仿佛就是亲人与家的情感链接。

所以她的第二作用,应该是代表了回家的方向。

既然贵为充满希望的回家的方向,那她在任务中就是作为一个灯塔风标。原本打算与家人团聚的救援队响应了她的求援。说到她那段求救信号,即便二刷确实还是感觉尬爆了,毕竟老美的大片都是些国王的演讲,总统的动员或是指挥官的打鸡血,哪是哪的斯巴达。他们可能会在语言的把握和情感的拿捏上更到位,更具有号召力和煽动性。但既然这部片子是在弘扬和赞美人人都可以创造历史的人民史观。一个平凡小女孩不加矫作的求救请求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平凡?

-----修改后的答案是不是要加分割线-----

说到朵朵同学的哪段「演讲」,咳咳,虽然也感觉演讲真算不上,毋宁说更接近于求救。依旧尬爆,绝对尬爆,但确实是十分符合当时的情景。所以看到有很多小伙伴专门讨论怎么把它改得自然一点,看了几段感觉也并没有比原文更给力。有人说那段「演讲」跟影片的高潮不般配,这种说法个人觉得不妥。这个所谓的高潮,跟「演说」内容和情感的递进是高度契合的。

首先,朵朵表明自己的初中生身份。实际从侧面反映了自己相对于人类全体的无比渺小。人类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以及小破球当时面临的灭顶之灾,也正是源于人类文明相对于宇宙原力的无比渺小。

其后,朵朵表达了自己的恐惧,刚好与全球听众达成了「共情」。当时各个救援队的打道回府或者哭哭啼啼源于同一个心理,就是面对恐怖灾难无力回天的悲催和绝望。在心理崩溃这一点上,是天涯共此时的。而「演讲」正好戳中了全人类那个疤。

接下来就是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朵朵作为片中「希望」的具象,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正好是带动了所有听众的情绪,重燃了希望的火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可能是以下几种心理:

A,人家一个小姑娘都没有放弃抵抗,老子们一群老爷们难道就撂挑子不干了?不不不,脸上挂不住。

B,反正赶著回去也来不及了,闲著也是闲著,不如就近帮忙挽救一下,也不枉人世走一遭。

C,CN?一听就是中国人,这群布尔什维克靠不靠谱,NONONO,关键时刻还是我们自己,免得最后又靠这群人拯救了。

D,估计更多人也是不放心将历史重启的大任交到一个小女孩手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就我一个人觉得……这孩子就是用来告诉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嘤嘤嘤……

王磊是队长代领全队,刘启是驾驶员(技术工种),何技术员是唯一的接线工种,李一一统领全局,只有韩朵朵和合作品种,基本是随便换路人都一个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嘤嘤嘤。


一点都不突兀。

韩朵朵代表的是大灾难的时候的弱势群体。

你以为大灾难的时候全都是身材魁梧,有行动力的青壮年?连女性都是周倩这种能穿外部骨骼执行任务的?

不是的。

人类部落里面

有壮年男性:王磊,刚子,刀疤,俄罗斯老马,等等。

壮年女性:周倩。

有老年:韩子昂,老何。

有青年男性:户口,合资产品。

所以必不可缺的也有青年女性:韩朵朵。

你看电影的时候仔细想想韩朵朵身份,身上的标签,所代表的东西,就明白这个角色出现的并不突兀了。

14岁,在读初中生,女性,没有机器拳套,没有外部骨骼,看到了这些你就得明白她不能像户口一样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能像王磊他们一样沉稳,完美执行任务,甚至没有韩子昂那种时间所带来的阅历(高级驾驶员,后面结尾户口都只是初级驾驶员)

所以你就别强求这个角色在这种条件下会做那种令人振奋,力挽狂澜的事情了,就算她想,条件也不允许的。推「针」的时候,她能去帮忙?一群穿外骨骼机甲的大老爷们都推不动,她一个手无寸铁的初中女生能去干嘛?就算到了后面一堆人来帮忙的时候,没有外骨骼,你站前排,只能是被活活给挤压致死。

而且电影里面交代了韩朵朵的身世,孤儿。

父母在洪水里面丧身,周围一堆陌生人把她举起送到救援队韩子昂的手中。

洪水是太阳膨胀,流浪地球所带来的一个小型灾难,等于是电影大型灾难的一个缩影,当时还在襁褓中的韩朵朵被一堆陌不相识的陌生人以善意拚命送到韩子昂手中以救活,代表的是希望,是美好,是人类的美好(这种美好包括很多东西)

看电影不只是看电影,要想想背后的含义,寓意著什么,了解了电影的背景之后再去分析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带点同理心看电影。

生而为人,别太刻薄,有的答案有点过分了,韩朵朵有问题是角色有问题,别上升到演员,当真以为我们魔仙堡没人了么?哈哈哈

个人认为,赵今麦演的够好了,继续加油,哈哈哈


说实在的,看完电影后,第一感觉是,这个韩朵朵真烦。

没本事就会嘤嘤嘤,说个号召令还先来段历史回顾,完全就是一个硬核电影的败笔。

但是这两天仔细想想,似乎整个电影看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韩朵朵,刘培强从头到尾就是牺牲精神的代表,刘启虽然描述的是叛逆,但也很大程度是个拯救者,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那样子,毕竟大家都看了很多类似的英雄片了,对这类人从不缺乏。而那个只会哭的韩朵朵却一直让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现在想想,可能,韩朵朵就是整个电影的深远意义所在吧。

拯救地球,拯救的不是那颗冷冰冰的地球,而是拯救著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人。而被拯救的人们,往往不是英雄,他们既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参与拯救地球计划,比如高科技的人员去设计去执行,身体硬体好的去执勤去维护,有个好爹的人还能拥有各种参与计划的可能;又缺乏那种为人类未来做出牺牲的勇气(星际穿越里曼恩博士说过的话很有意思,人类还没有进化到为了族群牺牲个体的地步),这些人就是最普通的人,他们高兴了会欢呼,悲伤了会怒骂,会失去理智(比如在吴孟达死的时候韩朵朵冲过去差点把自己都搭进去)。这就是普通人。韩朵朵就是这些最普通人的一个代表。

流浪地球是个开放式结局,所以我们不知道最后拯救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了,那是一个历史;如果失败了,在人类灭亡之前,一定会有人去把责任归到这些拯救者身上,哪怕那些拯救者也尽力了。毕竟推崇袁崇焕和吃袁崇焕肉的人也是同一群人。

当然,我依然不喜欢韩朵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