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時候覺得韓朵朵這個角色特別突兀,對情節的推動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作的時候讓很非常反感。


定位是一個倖存的初中生。

她的作用,一是引出老韓在過去發生的一點片段,她似乎是被水裡的人接力救到老韓手上的。(記不清了)她代表著那羣人臨死前的希望。就像地震時,先救孩子一樣。二是給劉啟的一些情緒和行為帶來動機。三是最後的動員演講。

事實上這個演講是電影裏最尷尬的一幕。但我認為從她的人設出發,這個尷尬的演講是合乎情理的。

因為她的演講水平,還真是很多女初中生的講話水平。學生時期的講話就是那麼尷尬。因為內心的緊張,求助,更是導致她說話抓不住重點,語無倫次。

在我看來,雖然尷尬,影響了電影的小片段節奏。

但是是符合人設的。


關於朵朵同學的身世,片中有提到。她是老韓在洪水中救出的孩子。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有無數雙手推著她。老韓也將她視為自己的孩子。 從此可以看出,首先她存在的本身暗喻了人類的希望。

片中起先她不相信希望的存在,在經歷挫折後又選擇了相信希望是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背負起了這個年紀可能承擔不了的責任。這是屬於她個人的自我覺醒。

其二,她原本渴望到地面上去,這是年輕人想要背井離鄉和去遠方的隱喻。但經歷了很多變故,尤其是老韓死後,她又開始想要回家。在後來的任務中,無論是打電話給劉培強幫助他聯絡上劉啟,化解了父子之間的芥蒂,還是執意在逃生電梯口守著劉啟歸來。她彷彿就是親人與家的情感鏈接。

所以她的第二作用,應該是代表了回家的方向。

既然貴為充滿希望的回家的方向,那她在任務中就是作為一個燈塔風標。原本打算與家人團聚的救援隊響應了她的求援。說到她那段求救信號,即便二刷確實還是感覺尬爆了,畢竟老美的大片都是些國王的演講,總統的動員或是指揮官的打雞血,哪是哪的斯巴達。他們可能會在語言的把握和情感的拿捏上更到位,更具有號召力和煽動性。但既然這部片子是在弘揚和讚美人人都可以創造歷史的人民史觀。一個平凡小女孩不加矯作的求救請求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平凡?

-----修改後的答案是不是要加分割線-----

說到朵朵同學的哪段「演講」,咳咳,雖然也感覺演講真算不上,毋寧說更接近於求救。依舊尬爆,絕對尬爆,但確實是十分符合當時的情景。所以看到有很多小夥伴專門討論怎麼把它改得自然一點,看了幾段感覺也並沒有比原文更給力。有人說那段「演講」跟影片的高潮不般配,這種說法個人覺得不妥。這個所謂的高潮,跟「演說」內容和情感的遞進是高度契合的。

首先,朵朵表明自己的初中生身份。實際從側面反映了自己相對於人類全體的無比渺小。人類整個流浪地球計劃,以及小破球當時面臨的滅頂之災,也正是源於人類文明相對於宇宙原力的無比渺小。

其後,朵朵表達了自己的恐懼,剛好與全球聽眾達成了「共情」。當時各個救援隊的打道回府或者哭哭啼啼源於同一個心理,就是面對恐怖災難無力迴天的悲催和絕望。在心理崩潰這一點上,是天涯共此時的。而「演講」正好戳中了全人類那個疤。

接下來就是分泌腎上腺素的時候。朵朵作為片中「希望」的具象,完成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正好是帶動了所有聽眾的情緒,重燃了希望的火種。更有現實意義的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

A,人家一個小姑娘都沒有放棄抵抗,老子們一羣老爺們難道就撂挑子不幹了?不不不,臉上掛不住。

B,反正趕著回去也來不及了,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就近幫忙挽救一下,也不枉人世走一遭。

C,CN?一聽就是中國人,這羣布爾什維克靠不靠譜,NONONO,關鍵時刻還是我們自己,免得最後又靠這羣人拯救了。

D,估計更多人也是不放心將歷史重啟的大任交到一個小女孩手裡。。。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就我一個人覺得……這孩子就是用來告訴我們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嚶嚶嚶……

王磊是隊長代領全隊,劉啟是駕駛員(技術工種),何技術員是唯一的接線工種,李一一統領全局,只有韓朵朵和合作品種,基本是隨便換路人都一個效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嚶嚶嚶。


一點都不突兀。

韓朵朵代表的是大災難的時候的弱勢羣體。

你以為大災難的時候全都是身材魁梧,有行動力的青壯年?連女性都是周倩這種能穿外部骨骼執行任務的?

不是的。

人類部落裡面

有壯年男性:王磊,剛子,刀疤,俄羅斯老馬,等等。

壯年女性:周倩。

有老年:韓子昂,老何。

有青年男性:戶口,合資產品。

所以必不可缺的也有青年女性:韓朵朵。

你看電影的時候仔細想想韓朵朵身份,身上的標籤,所代表的東西,就明白這個角色出現的並不突兀了。

14歲,在讀初中生,女性,沒有機器拳套,沒有外部骨骼,看到了這些你就得明白她不能像戶口一樣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不能像王磊他們一樣沉穩,完美執行任務,甚至沒有韓子昂那種時間所帶來的閱歷(高級駕駛員,後面結尾戶口都只是初級駕駛員)

所以你就彆強求這個角色在這種條件下會做那種令人振奮,力挽狂瀾的事情了,就算她想,條件也不允許的。推「針」的時候,她能去幫忙?一羣穿外骨骼機甲的大老爺們都推不動,她一個手無寸鐵的初中女生能去幹嘛?就算到了後面一堆人來幫忙的時候,沒有外骨骼,你站前排,只能是被活活給擠壓致死。

而且電影裡面交代了韓朵朵的身世,孤兒。

父母在洪水裡面喪身,周圍一堆陌生人把她舉起送到救援隊韓子昂的手中。

洪水是太陽膨脹,流浪地球所帶來的一個小型災難,等於是電影大型災難的一個縮影,當時還在襁褓中的韓朵朵被一堆陌不相識的陌生人以善意拚命送到韓子昂手中以救活,代表的是希望,是美好,是人類的美好(這種美好包括很多東西)

看電影不只是看電影,要想想背後的含義,寓意著什麼,瞭解了電影的背景之後再去分析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帶點同理心看電影。

生而為人,別太刻薄,有的答案有點過分了,韓朵朵有問題是角色有問題,別上升到演員,當真以為我們魔仙堡沒人了麼?哈哈哈

個人認為,趙今麥演的夠好了,繼續加油,哈哈哈


說實在的,看完電影后,第一感覺是,這個韓朵朵真煩。

沒本事就會嚶嚶嚶,說個號召令還先來段歷史回顧,完全就是一個硬核電影的敗筆。

但是這兩天仔細想想,似乎整個電影看下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韓朵朵,劉培強從頭到尾就是犧牲精神的代表,劉啟雖然描述的是叛逆,但也很大程度是個拯救者,給人留下的印象也就那樣子,畢竟大家都看了很多類似的英雄片了,對這類人從不缺乏。而那個只會哭的韓朵朵卻一直讓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現在想想,可能,韓朵朵就是整個電影的深遠意義所在吧。

拯救地球,拯救的不是那顆冷冰冰的地球,而是拯救著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人。而被拯救的人們,往往不是英雄,他們既缺乏足夠的能力去參與拯救地球計劃,比如高科技的人員去設計去執行,身體硬體好的去執勤去維護,有個好爹的人還能擁有各種參與計劃的可能;又缺乏那種為人類未來做出犧牲的勇氣(星際穿越裏曼恩博士說過的話很有意思,人類還沒有進化到為了族羣犧牲個體的地步),這些人就是最普通的人,他們高興了會歡呼,悲傷了會怒罵,會失去理智(比如在吳孟達死的時候韓朵朵衝過去差點把自己都搭進去)。這就是普通人。韓朵朵就是這些最普通人的一個代表。

流浪地球是個開放式結局,所以我們不知道最後拯救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了,那是一個歷史;如果失敗了,在人類滅亡之前,一定會有人去把責任歸到這些拯救者身上,哪怕那些拯救者也儘力了。畢竟推崇袁崇煥和喫袁崇煥肉的人也是同一羣人。

當然,我依然不喜歡韓朵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