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炮击西集据点上看应该是一个12门编制的75mm山炮营,这种火力配置在真实的国军中一个团级部队是不可能的拥有的,就算是嫡系美械的新一军新六军75mm山炮野炮那也是师级部队才有的。而在杂牌军中很多军级单位才有一个75mm山炮营(比如川军第44军,在徐蚌会战中全军上下只有一个75mm山炮营,还不满编,只有11门老式沪造克虏伯75mm山炮)。而在国军的团级单位中能有一个6门制的82mm迫击炮连就已经算装备精良了。

那么楚云飞的炮营是哪里来的?还「德国进口的山炮」,晋绥军的75mm山炮应该是晋造仿四一式山炮才对吧……如果楚云飞的一个团都有75山炮营,那他所属的师应该有什么,105榴弹炮团吗?


《亮剑》中楚云飞的炮营是哪来的? - 八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622555/answer/645234565

大佬纠正内容

按照电视剧里面的型号,好像是沪造克式75野炮,老西手里没有,楚团座是蒋公安插给老西部队里面的钉子实锤(大雾)。

再顺嘴说一句,如果按照小说炮击西集据点的应该是迫击炮,这就很神奇,以当时国军82迫的射程,打算炮击据点内怕是快贴墙边了。楚团座真心不怕鬼子杀出来丫的炮要丢?

另外小说内容的一个槽点就是炮击的位置是被国军事先定点观测的操场上卡车。电视剧移花接木给挪城墙边上了。如果是城内操场炮兵观察员进去还能标定坐标,这除非西集据点日军都已经是军统特务了。电视剧挪城墙边上按照城门口日常人来人往混进去人看到勉强合理。小说,都梁怕是对炮兵测地作业有什么误解。

对于老西再提一笔,老西的炮造的数量,预备重炮和队属炮兵真不如蒋公买的多。

老西真正比蒋公有脑子的地方在。老西自造的炮弹数量,光75野炮炮弹数就超过了蒋公外购炮弹数量的全部。

有炮无弹全是扯淡。花钱买炮弹还不买足一点,还不如自造的多。这就比出高下来了


刨除历史。按照电视剧里的说法是清一色德国造山炮,迫击炮。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应该是进口的。为什么会配给楚云飞?很简单,阎长官对楚云飞青睐有加啊。一个团能到5000多人,而且武器粮饷弹药打完就给。一营的装备全丢,轻重机枪迫击炮几千条枪都没了。人家参谋长怎么说的,他说:只好多报些战斗损失了。

看看,大户人家啊,这么多装备丢了都不在乎。阎长官全额报销啊。所以给楚云飞配一个12门编制的山炮营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按照人数来说,5000多人,这他么妥妥的就是一个师级单位了,给一个阎长官嫡系下属的师级单位编制一个炮营,还是很有道理的。

嗯。


谢邀,先说明一点,亮剑是一部小说,为了情节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参考历史,毕竟这不是史书(就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还有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我参观武大郎墓的时候看到武大郎身高180CM也是惊讶不已,当然啥西门庆,潘金莲都没有的事情),而且国军历史上编制,装备不同军队差别是很大的,一个师最高有三万多的,也有两千多人的,再加上吃空饷之类的,估计解放军每次作战后清单尸体战俘算战果都被国军逼疯的感觉(来了国军两个军号称十万人,地下党传来的编制表上也是接近十万人,结果全歼一个没跑只有两万人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晋绥军的装备尤其是中口径炮兵当时是全国最好的(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东北都丢了六年了是,所以东北军炮兵就不用考虑了),主要原因是阎老西建设了一座当时国内前三的太原兵工厂。

山西被阎老西经营的那是相当好,阎老西大眼界不行,战略眼光比较差,但是搞经济还是很强的,当时山西的经济,尤其是工业方面发展,比中央军控制地带要好的多(这也跟阎老西是地方军阀地头蛇,阎老西的命令山西那个官员,那个老板,那个老百姓敢不听。老蒋虽然名义上全国领袖,其实他的命令也就在几个省有效果,除了这些省没人管的),因为阎老西是军阀,而且是被其他军阀夹在中间的军阀, 他没法从其他国家采购大量工业产品,因为要通过其他军阀控制区,容易被卡脖子(比如阎老西从法国购买了一批义大利炮,没错,亮剑里那个义大利炮是法国的75小姐,这批火炮当时只能通过陆运过来,当时空运可不发达,路过其他军阀地盘,关系好的扣一半,关系一般的全扣,阎老西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务必需要工业的自立,这也是山西工业发展比中央军控制地区好的原因,中央军控制区江浙财团那都是大买办,对民族工业是不感兴趣,不光不感兴趣,如果民族工业太强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进口生意,所以打压民族工业是必须的。而且,阎老西居安思危的本事很强,抗战前几年进口炮管用钢,基本上山西占了绝大部分,当然后来都便宜了日本人。

而且山西的太原兵工厂在国内除了东北的沈阳兵工厂外最好最大的了(民国三大兵工厂就是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尤其是仿造的驳壳枪,是国内最好的,仅次于德国原装的,镜面匣子就是说的晋造驳壳枪。阎老西的兵工厂不光能生产手枪,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还能生产大炮,炮弹。产量甚至超过了中央军的兵工厂,有很多武器质量更是要好很多。对了太原兵工厂的手榴弹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沈阳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后来都进行过仿造。鼎盛时期的太原兵工厂有十七个分厂,一点五万工人。

看看抗战前其实也是大部分民国时期生产的火炮就知道了。

榴弹炮就只有东北生产过,100和105毫米榴弹炮300多门,其他各地军工厂有的试造过一两门,但是没有投产。

野炮造的造的最多的是沈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其中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辽14式77毫米野炮300门,辽14式75毫米野炮108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18式88毫米野炮(当时国内口径最大野炮)105门。其他各地兵工厂也少量生产过一些75毫米野炮,但是不多。

山炮当时是国内火炮的主力,全国好多工厂都生产过,但是主要是太原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12年式山炮大概400门,晋13年式山炮800门,晋17年式山炮700门,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30门。沈阳兵工厂的辽14年75毫米山炮72门。汉阳兵工厂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228门。江南制造局生产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600门左右(不过大批生产时1907年,到抗战已经是三十年的老炮了,其实当时国内武器的质量,基本上都废了)。

也即是说,民国期间(含抗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全国生产山炮3000门不到,太原兵工厂生产了1900门,大概占三分之二。生产野炮500多门,太原兵工厂生产了105门,其他400门是沈阳兵工厂生产,其他厂生产很少。榴弹炮只有沈阳钢铁厂生产。

看看上面数据,知道为啥晋绥军比中央军火炮还猛了吧。

当然,当时晋绥军装备的都是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并不是美国人的武器,但是358团作为阎老西的精锐(就当是精锐吧,小说里说楚云飞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阎老西对黄埔生这种所谓天子门生可是提防的紧啊,少数几个在晋绥军里混得都是不大的闲职),火炮又能自产(中央军也有兵工厂可以生产火炮,但是炮管钢不够啊,后期只能生产膛压小的小口径迫击炮),那装备当然是不错的了,咋不说当年东北军火炮装备是按日本标准走的,而且东北钢铁产量高,甚至装备超过日军(日本陆军的耻辱啊,二战期间装备的重炮数量都不够欧洲苏德战场一次炮战损失的多。当然,日本钢铁产量主要去造军舰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绥军有九个炮团,两百多门中型和和重型大炮,比老蒋在淞沪会战哪出的全部中央军精锐的火炮都多,当时老蒋也就一百多们的家底。当然,跟老蒋比是强一些,比东北军最鼎盛时期还是要差些,和日本人比就更差了。不光是数量上,质量上差距更大。


感谢提问者 @黄泽洲 邀请。

事实上,如果真的要深究历史的话,阎军也根本没有一个5000人的加强团啊(笑)

我们不妨看一下上党战役时阎军的兵力配置:

上党战役时我军统计:来犯的阎军共有13个师3.8万人,其中3.5万被消灭,大概相当于阎锡山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些阎军的来源有三处:

1.8月16日从临汾东张镇向长治东进的史泽波(被任命为)部,有第19军和一个挺进支队,总计5个师(第19军的37、68师,第61军的69师,挺进第二和第六纵队),大概1.7万人。

2.从祁县子洪镇出发,向南增援史泽波的彭毓斌部2.3万人。共有第23军、第83军、省防军2个师,还有2个炮团(但两个炮团火炮加起来只有24门)。

3.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1.7+2.3>3.8,这是怎么回事呢?除了统计误差,以及阎军一贯的吃空饷、抓壮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小规模收编了原驻于此的日伪军。

1938年2月日军从河北经过东阳关,从川军第47军那里攻陷了长治。除了平顺县城从未沦陷以外,长治其他的县区中心都有过沦陷经历(别看八路军文化园在武乡,但当年的总部却是在武乡与黎城交界的山沟里)。最早彻底解放的是沁源,时间是1945.4.11。几年的时间下来,日军在长治、长子等城镇都布置了防御工事。但到了1945年8月,为了收缩兵力,日军撤走了许多据点的兵力。所以8月21日阎军攻打我军驻防的长子县时,还要再请日军帮忙施放毒气。8月23日阎军进入长治城,接受原泉福的第十四独立旅团投降,此后这个旅团就盘踞在沁县县城。原泉福后来成为了阎锡山所谓「第十支队」指挥官,其属下包括平民在内,共有日本人1万以上。

例如,我军在8月27日解放襄垣县城时,阎军战斗序列里面就有「襄垣警备队」。显然这是一支日据时期留下来的部队。

言归正传。我们不难发现,阎军一个师平均下来只有3000多人(史泽波部3400人,彭毓斌部2875人。就算以较高值4万估计全军,上党战役中阎军一个师也不会超过3640人)。

楚云飞一个团比一个师还多?

楚云飞一个一营就快赶上一个师了?

楚云飞一个炮营火炮和炮团属于同一数量级,三五八团的火炮待遇不弱于一个军?

(上面说一个军,是因为彭毓斌和史泽波分别是第七和第八集团军的副总司令)

那他很棒棒哦(笑)。

现在的神剧多了,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有了一双发现谬误的慧眼。


怎么说呢?云龙还押著他一个营的装备呢

他都没心疼


当然是编剧给的了


亮剑,这一抗日神剧的鼻祖,就是有一个营的喀秋莎也不足为奇。

亮剑我一直是当喜剧片看得,类似的还有鬼子来了、举起手来等等


电视剧编剧加强的,原著中楚云飞只有一个迫击炮连用来炸山本的汽车。


李幼斌张光北版电视剧用的是九四式野战炮,不知道是原厂的还是国造的,反正型号上来看是九四式(其中有一个镜头,拉开炮闩装弹的镜头,能看到炮尾上的铭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十门炮,炮击西集据点时有一个完整的从进入队列一直到射击的过程,其中装填诸元的时候是一门好二门好一直报到十门好,我记得是没有出现十几的这个数字的

不要说真实的国君不可能有了,就算是日军也没有,日军一个普通科联队也就四门四一式,楚云飞这一个团的支援火力已经相当于两个半联队了,不过想想人家五千人混成团,,,也不足为奇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