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新闻「反转」事件是否印证了「乌合之众」理论的正确性?


把希望寄托在蒙昧的民众意志上是不妥的;但是,想否认民众的群体意志,赋予精英话语权以天然的正确性也是不妥的。

在中共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所秉持的方针是,既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也要用正确的宣传来引导群众走向进步,而不是懒惰的等待民众自己进步。

最近二十年,比较失败的地方就在于,这些方针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党群分化是一个严重的失败。导致这种失败的原因,我的看法是,党建工作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1党建理论研究水平停留在六十年代;2共产主义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力,大学里的相关课程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引起大学生反感,学生不愿意学习,老师也没有深究的想法;3中共在新时代吸收的党员没有群众自觉,中共正在失去自身的定位。

最后重复一遍,没有组织起来的群众,确实就是乌合之众;但这不是把话语权都交给精英的理由。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已经很明确的提出了群体的特征:

1.群体在智力上总是劣于孤立的个体。

2.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像一个野蛮人一样,它不愿意承认在它的愿望产生与愿望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3.群体的无意识。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一些很容易在群体当中散播的传说之所以产生,并不仅仅是群体极端轻信的结果,它还是事件在群体的想像中所经历的极大扭曲的后果。在一个群体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件,很快就变得面目全非。4.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

群体情绪的狂暴程度,还会因为责任感的缺失而得到增强。

5

6.


谢邀。

读高中时看的这本书,那时候不怎么上网,也没微博,不太赞成书中的观点,因为感觉他把大众想的太愚昧了,怎么能把大众当傻逼呢?

后来经常上网才知道,大众确实相当傻逼


愚民之成在于愚,民还是易满足的。


谢邀

不能单单看一个社会现象,发现『啊,能用这本书这个观点解释』所以就把两者建立联系。

严格的说,《乌合之众》只适用于特定场景。

建议结合一本不大著名的书:《模仿律》进行对照理解。


没看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