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误杀》—结局想表达的是四层意思

这边说最后一层意思吧

观众们,你们记得这个镜头吗?

李维杰妻子和女警长拉韫正面冲突的一幕,双方充满仇恨的对话

女警长拉韫:我很难保证它不被流传出去(大女儿被强暴的视频)

李维杰妻子:你就是个混蛋!

女警长拉韫:你,你现在一定很了解我的心情,毕竟你也是个母亲,你应该知道,为了自己的孩子,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

李维杰妻子: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然后拉韫失控,下令殴打逼供李维杰一家

所以说其实这两家人的仇恨根本就深得想要对方性命,根本不存在和解的希望

那么为什么李维杰还跑去自首呢?

因为李维杰明白自己的手法只是障眼法,时间一长还会露出破绽。

我这里就提两点破绽:

1)在李维杰身旁一起看拳击赛的男子,李维杰还跟他科普了半天,他对李维杰的印象一定很深刻,那时候李维杰身旁绝对没有他妻子和女儿的。只要他出来作证,李维杰马上GG

2)棺材,棺材板上有素察血迹,一化验就知道素察的确曾经被埋在这里

甚至连真的证据都不需要,只要女警长拉韫制造假证据,就可以随时捉他们一家入狱。

于是他开始

真正完美犯罪的第一步:

把女警长拉韫和他的丈夫市长候选人都彭拉下马

误导女警长拉韫去挖坟墓,引来大量群众围观。通知都彭的竞选对手、通知媒体,在开棺没有发现尸体后激起民愤,让女警长拉韫和都彭都坐实欺压平民的罪名

你们不会真的以为开棺那里的民愤是自发的吧?

就是这一家人受点不公正的对待就可以引发这么激烈的冲突?甚至后面升级成全市的暴乱?

不,不,不,不!

这背后肯定有推手

这里应该混入了都彭竞选对手的手下,在刻意引发混乱,甚至开枪的警察都可能是竞选对手的人,为的就是把冲突激发得更加厉害,把都彭拉下马甚至让都彭背后的政治势力都受到打击。

区区一个女警长就更加不用提了,免职已经是最好的下场了。

真正完美犯罪的第二步:

配合竞选对手的政治秀,站出来自首,终止暴乱

在竞选对手在呼吁民众冷静,停止暴乱(都彭一派声望已经被打落到低谷了)的同时,站出来自首。给所有人一种我(李维杰)是为了结束暴乱,才迫不得已站出来自首的错觉。

这时候哪怕发现新证人、新证据也会被人一种伪造的感觉,不能让民众信服,除非真的找到素察的尸体

李维杰的无罪金身终于初步成型了!!

只要藏尸地点,李维杰死活不说出来

那你警察、法院没有证据能怎样定我罪?

所以最终的媒体采访才说,警察不便透露素察的尸体位置。

那当然啦,尸体根本都找不到,怎样透露啊!

严刑逼供?不要忘记,李维杰现在背后撑腰的是新当选的市长

最后安排李维杰的妻子、大女儿先后去认罪,甚至安排几个无关的人去认罪,让媒体大肆报道。民意再次压迫,法院最终只可能迫于压力,轻判李维杰或无罪释放

如果李维杰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被释放的他甚至已经拥有了政治资本,可以去竞选个议员什么的了

其他三层意思在这里有:

触手骑士:《误杀》—结局想表达的四层意思,你都体会到了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完整版文章(有更多观点及图片)点《误杀》你看懂了吗?

很多人吐槽电影的结尾,太和谐,明显是为了过审而强行设置,很多人表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直接阉割掉结尾,看到自首前不看了,而原版的《误杀瞒天记》处理就是直接暴力,男主将尸体埋在了警察局下面,而且最后也没有自首

其实这里我要说一下,为了最后这个结尾不强硬,其实电影做了很多线索和铺垫,让男主的自首没那么突兀和奇葩

1、素察被女儿打后只是假死昏过去而已,这个应该是不用质疑的,前面有暗示,比如男主看泰拳比赛时提到吞舌假死,掰开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男主明知素察假死,但是却依然选择活埋。后面直接明确了,开棺验尸的时候,棺材上盖有抓痕血迹,说明素察被活埋后醒过来在棺材里挣扎过。可能有人问了,那为啥吞舌没有被憋死,后来在棺材里醒了呢?影片中没有直接交代,有可能是妈妈推装有素察的推车翻了后,撞开了,或者扔进棺材里时撞开了,这个不重要

2、小女儿为了考100分,学习她父亲瞒天过海的技能,将卷纸的70分改成了100分,男主看到了心里自然愧疚,没有做一个好榜样,自己做出保护家人的举动有了副作用

3、男主信佛,他有罪的时候,遇到几个僧人想布施被拒绝,这给他的冲击很大,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让他心灵无法平复

4、因为他这起案件,引发了暴乱,而他成为孤儿的原因也是父母死于暴乱,这肯定给他极大的心理阴影,他自然认为只有他自首才能迅速平息暴乱,消除心结

可以看出,对于结尾的处理真是费了颇多心思,也是难为编剧和导演了


印度的原版,凶手没有被抓,一切都很完美这与误杀有很大不同,我一开始以为是因为社会主义为了过审,但是后来复盘电影觉得并不是,电影给了李维杰非常充足的自首的动机。①男主会去给僧人布施,第一次僧人接受,但是误杀这件事发生后,僧人却拒绝了并说道「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意思是无所求的施舍才会有无限的功德。这个时候的男主心里是是有所求的。

②小女儿最后考试其实没考100分,成绩那里有明显用涂改液的涂改痕迹,是涂改后才有的100分,但为了拿到爸爸承诺的100分礼物,自己改了分数。肖央自首,更可能是发现一通瞒天过海之后,女儿竟然学会了或者说习惯了撒谎。他不想看到自己女儿变成这样,于是从以身作则教她撒谎变成以身作则教她承认。完成了作为父亲形象的救赎。③男主的父母是因为暴乱而死,所以想通过自首停止暴乱。这里也许是我想多了,李维杰在电影里说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摩根弗里曼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你想翻出去逃出去;慢慢地,你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把这个体制化拿出来,其实这就是代表了他对于制度的态度,看到因他的事件引发的逐渐失控的社会暴乱已经脱离了秩序,他的父母就是因为暴乱而死的,他显然不希望这样的结果继续下去。所以通过自首去制止暴乱的继续发生。

片头男主讲的越狱被活埋故事,会不会是电影真正的结局呢?

因为片尾彩蛋男主站在监狱仰望天空,刚好能和开篇第一幕接上。

——

片头Boss女警大展神威,破获了一桩谜案,可惜,证据是假的。她漠视法理的行为与傲慢毫无疑问潜移默化给了儿子,致使儿子无法无天。

她失去儿子后到底有没有幡然悔悟,见仁见智。不过,孩子们在父母身上学习到的,往往不是父母教的,而是父母自己怎么做的。

同样的事,发生在男主一家。

关于男主的自首,这段让明弦想起《三体》中的维德,这个兽性了一生的男人,最终在人性面前柔软了一把,选择放下武器投降自首。

维德教不会程心如何做一只野兽。不一样的是,《误杀》中的男主李维杰,教会了女儿。

试问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此这般?

可惜。

父母,终归是孩子的宿命。

《误杀》的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片中多次出现羊,多重隐喻无需赘述。

父母在社会可能是羊,但对于自己的后代,绝对是牧羊人。小女儿这种举动绝对是因为父亲构筑谎言围墙全身而退之后而模仿的。是啊,做了坏事没接受惩罚,只会鼓励孩子去做更多坏事。大女儿不就是因此受害的吗?

和维德一样,李维杰最终选择了人性,选择了自首。

在坏人必须受到惩罚的政治正确面前,如何将司空见惯、饱受吐槽、老掉牙的、必然的结局,玩出花来?这部电影的结局给出了一条明路。


?误杀:父母就是孩子们的最终宿命?

mp.weixin.qq.com图标

我认为李维杰自首的根本原因,如同当时设局瞒天过海一样,是为了他的家人。

情与法的矛盾由来已久,纵观社会热点事件往往多出于此。当初妻女遭受暴力误杀素察(影片证明事实上当初素察并未被杀死),李维杰选择保护家人,并试图发现逻辑推理的死角与法律程序的疏漏。我们无从推测他到底知不知道第一次埋素察时他并未真正死去,但就算他不知道,当他转移尸体看到棺盖上的骇人血迹和素察被活埋的狰狞表情时,内心应该是狠狠震动的。抛开正义,事实上他的确杀了人犯了错,而犯了错理应接受惩罚。

李维杰固然心思机巧,但谎言是无法真正成为事实的,因此必定存在著漏洞。案件的一些细节由于整件事已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被人为地忽略、模糊,但整件事完完全全、明明白白地存在于李维杰一家人心中,而这无疑是最大的隐患。非常残酷的是,只要他们一天不受到惩罚,他们就一天不得安宁,尽管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他们已身心俱疲。小女儿的试卷应该是促使李维杰自首的直接原因,但不是他们受到影响的全部表现。他们学会了应对盘问,学会了伪造证据,学会了虚与委蛇,但他们又失去了什么,又忘记了多少?

李维杰最后对妻子阿玉说,自己能做的只有挡在她们身前。自首或许算挡住了最后刺探真相的目光。而为了他那句话,我们应该相信他有其他深刻的考量,不致在狱中老死或惨遭迫害,最终得以与家人重逢,重新生活。而就算他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我想,他去自首的路上,应该看见了颂叔那释然的笑容,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果他做梦,想来应该会梦到不再拒绝他布施、笑容可掬双手合十的僧侣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