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喜欢野史,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正史和野史?


野史自有野史趣,没必要过度非议野史。正史未尝全是信史,野史中未尝不有可以为史学家利用的材料。

爱好野史,有的人看的是个热闹,好奇,我感觉野史爱好者想必也是爱听故事的人,毕竟有些小说、戏剧、民间歌谣都说的是野史中的东西,或者是当时野史记录者采集民间的故事。

也有的人看的是某种野史流行的原因,来研究大众的心理。这部分亦可以成为一种专业的历史研究,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有很大的发挥的空间的。


如果是纯粹关注野史,不注重证据,那就说明这个人很有猎奇心理吧。其实野史是可以增加历史的趣味性的,而且正史和野史不是区分学术研究的分界线。

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有对于一些有趣的,非记载在正史的问题进行讨论。最著名的应该是那个「杨贵妃是否为处女」的问题。陈寅恪先生的研究风格很独特,当时也受到很多人质疑,但是不可否认他都做到了极致。


他是一个好奇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某图书馆管理员,青少年时就被友人评价为津津乐道于野史,年老时也是手不释卷,阅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


如在一个夏夜

荷塘边有许多不同品种的青蛙争鸣

不久我们会被一个声音吸引

一个规律宏亮的声音,那便是「典范历史」

被忽略、压抑的其他蛙鸣,便是「边缘历史」

我们对历史的整体了解

在于倾听它们间的争鸣与合鸣

并由此体会荷塘蛙群的社会生态

一个隐藏的景

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喜欢听故事的人啊,如果不理会证据坚定认为某些奇怪的野史就是事实,那就是自以为是严重的人


完全看不出


喜欢小道消息和八卦的人。


一个人如果喜欢野史,说明这个人

够野


历朝历代正史都是不同的,明朝的历史教材放到清朝可能就成了野史。喜欢野史也不是坏事吧,毕竟每一个讲述人的经历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但不一定都会被包含在某一版本的历史中。至于想从一个人的爱好评价这个人,个人不建议这么做。


看不出来,不要轻易从一件事或者某个点去判断一个人,你没有经历过他经历过的事,你不是他,有时候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更何况只是喜欢野史呢,也许这只是他的爱好之一,在这个纷杂复杂压力大的时代给自己找找属于自己的乐子罢了


好奇心重。可能不太相信官方版本历史,喜欢质疑和穷根究底,也可能是喜欢窥探隐私。如果猜的不错,此人应该喜欢八卦,不能成系统的学习。


大抵每个粗通文墨的中国人都有一颗喜欢野史的心吧。1.毕竟五千年文明不是盖的,生于斯长于斯,加上宗祠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本身也没有唯一确定的信仰神,怀念祖先,神话祖先,成为了一种习惯。2.长达数千年的家天下,信息的不对称,宫闱秘闻,传奇志怪成了满足人们猎奇心态的为数不多的途径。第一条导致人们厚古薄今,加上文化界也有复古一派历久不衰,人们还是比较尚古的,例如人们常说古代某种器物现代做不出来,手艺也已经失传。小时候的菜更香,水更甜,天更蓝,古人的力气更大,武功更高,有的没的等等不一而足。第二条导致人们只有可怜巴巴的通过口口相传的传说秘闻满足求知欲和虚荣心。史学上有两句话很出名,中国历史就是皇帝的家族史,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家族史不容易获取,又常被人故意纂改,加之天人思想导致国人喜欢神秘化,所以喜欢野史几乎是必然。

如果有人喜欢野史,分两种看,第一种单纯喜欢野史,对正史不屑一顾。这种人要么虚荣心特别强,喜欢表现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怀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借由野史坑蒙拐骗,比如算命的,假中医,走江湖行骗的,图个门径,毕竟成本低。要么就是真喜欢,对神秘主义有浓厚兴趣,他应该不光喜欢野史,也喜欢神秘现象,UFO 之类的。第二种是真学人,正史很熟,又喜欢旁征博引,研究野史是为了丰富学养,因为正史因为政治原因常有错讹,野史却未必空穴来风,必有所凭,说不定草绳灰线,去伪存真,有所发现,比如专门的野史小说家,传统文化研究者。第三种就是大部分传统的中国人啦,喜欢看看,拿来解闷,多尔衮娶了谁谁谁,雍正抢了位子啦,乾隆是汉人啦,赵光义杀了人啦,关羽跟岳飞打架啦,哦,对了,这不算野史,是荒唐言……


1.好奇心重的人

2.特别的人

3.自负的人


正史野史我都爱听,这样人物更加饱满形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