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上对闵行的评价,很多18,19年左右的文章还说很差很穷,给人三线城市小县城感觉,脏乱差下九流聚集地,不过溯源看似乎是老文,而且言语粗鲁,感觉在抹黑;个人了解上交华师等高校在闵行也有校区,发展至今应该也不错了。请熟悉实际情况的朋友介绍下,可以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高校教育、交通状况、行业介绍与工作情况、闵行内部发展差等角度回答,力求客观!


泻药,家住梅陇。闵行太大,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充不充分还难说。

华漕、北虹路街道、马桥、浦江镇没去过+没印象,不谈。

就以我目前所看到的而言,闵行中北部分地区肯定不能算荒,比如虹桥镇是一个无限接近于内环的镇,因为内环内部的商业以及居住发达存在有外迁,而外迁自然也会考虑较近的地方。并且虹桥镇从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活动发展,所以在中环内,虹桥镇的发展程度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在中环外,因为吴中路本身也是一条快速路,而且有地铁10号线的辐射,因此发展程度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是也未必差到哪里去。

而七宝镇就可能要开始分了,七宝非常繁华的地方在于9号线七宝站沿线,在这附近方圆一公里多的区域都是高度发展的,居民区密集,而且也有七宝万科广场这种大型商业区,还有七宝老街等地方带动旅游业发展。七宝的西南部分我只去过一次,就是顾戴路嘉闵高架附近,感觉发展得就没那么好,稍微有点荒凉,不过这毕竟是两三年前的体验,现在我也不敢说。另外七宝的基础教育水平很强,有七宝中学这种顶尖八校。

莘庄的话,因为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所以肯定是按照很高的规格要求进行建设的,比如一号线和五号线在莘庄的交通枢纽,以及亚洲最大的莘庄立交,这几点凸显出莘庄的硬体设施很强,而莘庄龙之梦等地方,也表现出了其商业的高度发达,居民区也密布,应该说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镇。

然后说一下鄙人所在的梅陇。这个镇很难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太大……徐汇区有个凌云街道,其实曾经是梅陇镇的一大部分,但是现在归在徐汇。其次梅陇的发展差距很大,最北部是南方商城以及莲花路交通枢纽,这一块自然是高度发展的区域。稍微偏南一些,没有南出过外环的部分,其实发展得也不错,但是实际上呈现的是一大块发展很好的高密度居民区+一小块未拆迁的房屋,比如朱行附近,虹梅南路莘朱路往北一些,是比较密集的商业区,有很多的餐馆以及商店,但是过了莘朱路接近外环附近可以看到有很多破旧低矮的房子,城乡差异非常明显。再往中部走一些,就更能体现出所谓的发展不平衡了。从外环开始,到金都路之前,发展都还不错,虽然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也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商业区了,但是至少看起来不像个郊区,也不像个会很荒凉的地方,但是过了金都路,就显得比较荒了,比如原曹行地区,房屋开始比较破败(比如虹梅南路靠近双柏路那块开始体现得尤为明显),居民区和商业区变少,以工业区为主,这很显然是受到了边上吴泾化工厂的影响,不过绿化还是很多的,这一点还是相对比较绿色的。不过这样也就会显得荒凉许多,至少乘729路的时候,过了双柏路就感觉要进郊区了。

颛桥没去过,不多谈。不过肯定比梅陇的南部强得多,至少从卫星图上来看,颛桥地铁站附近还是充分发展过的,而稍远一些就是工业区。据我所知颛桥以前是进行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所以现在应该也还可以。

然后接下来就是吴泾镇。吴泾镇北部因为化工厂问题,所以环境怎么样我们也不多说,同时也造成了龙吴路坑坑洼洼,乘958/956的时候颠簸得要吐。相传化工厂要搬走但是至今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虹梅南路上的三根铁轨拆了两根也许暗示要搬走?然后南部地区,过了放鹤路之后还是有一定发展的,龙吴路沿线发展得相对不太好,房屋比较破旧,而剑川路沿线到虹梅南路感觉上更好一些,虽然以中密度的住宅区为主,但是绿化做的不错。不过总体而言还是缺乏商业区(龙吴路上的应该不能算比较高端的商业区,但是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了)。过了剑川路,就是华东师大和东海学院,还有华二紫竹一所985一所大专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神奇学校三所学校占据了主体,满足了让人在这里读25年的需求(划掉)。然后再往南就是紫竹高科技园区的主体了,作为国家级的高科技园区,这里的特点就是绿化多,绿化覆盖率可以说有50%,自然感觉稍微有点荒凉,而且边上是黄浦江,空气比较湿冷一些。当然这里的科技研发水平还是不容小觑,只是体感上不太行。紫竹高科技园区中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相对较少,密度也不是很大,所以在这附近生活,体验感不是很好。

江川路街道明天去,到时候说一下情况。

总体而言,闵行发达的地方是非常发达的,和市区相比也没差到哪里去甚至更好,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区域仍需发展。在有了15号线和19号线之后,相信闵行会发展得更好。


去了江川路街道,沪闵路以东的部分,总体来说还可以,没有什么显著的破旧的地方,整体以中密度的住宅区为主,也有一些高层住宅错落有致。路边有一些小商店,生活较为方便,但是缺乏一些大型的商业中心,显得不够热闹。公交班次有点偏少。总体来说和市区相比其实差别不大,除了冷清了些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块区域15年前还是真正的闵大荒。我老师说他当时(15年前)在交大读书的时候真的连个外卖都叫不著,现在好歹有人气了。


有小伙伴想要知道凌云路街道的情况。这一块区域曾经应该是梅陇镇的,随著上海县和闵行区合并,这一块区域在之后被划到了徐汇区。不过这一块区域大多是梅陇x村的,梅陇路主体也在这一块区域,也就会让对这里不熟悉的人感觉很奇怪,因为这会让人感觉像是一个镇横跨了闵行区和徐汇区。当然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一块就是历史遗留。

至于发展嘛……这一块区域大多以六层左右的居民用房为主,密度中等,但是也有一部分的高层住宅,人口还是较为密集的。但是配套的商业区域还差一些,在凌云路沿线、罗秀路沿线都有那种小型的商铺,大的商业区域有两个,一个现在似乎叫做梅陇商业中心(之前叫华轻购物中心(似乎不是华泾)),在梅陇路龙州路边上;一个叫做凌云·壹街坊,在上中西路天等路边上。但是两个购物中心人流量都不算很多,有些冷清。而且整个凌云街道的办公区域也不算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几乎没有。而且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倒是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华东理工大学这所211的一个校区在这里,还有一些职校、大专或者二本也在附近,例如上海健康医学院。

总体来说这里还是以较为老的居民区为主,但是有还不错的商业区域以及教育资源,但是可能因为这附近的人的消费需求并不算很高,导致这一块区域看上去较为冷清,较为破旧。


上海闵行近几年发展怎样?还荒么?

房哥的回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闵行区的城乡体系

在上海,有个区特别委屈,它面积辽阔,却被冠以城乡结合部的称呼,它GDP排名前列,却难逃落后偏远的误会,它就是闵行区。

然而,了解闵行区的都知道,闵行区的前身为老闵行,文化底蕴深厚,经贸市面繁华,具有"申江门户,水陆要津;农商云集,经贸重镇;群贤毕至,书香传世;国企摇篮,工业新城"的地域特点,这里延续著数百年的建城史,有著「小上海」的美誉。

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历史积淀,闵行区人民历来对自己居住的这片区域都有著深深的自豪感。多年来,闵行区持续地吸引众多外来户在此落地生根,海纳百川。同时,这里众多的本土人士勇于拓展自己的成长空间,闯荡上海滩,努力打拚,且有所作为。

如今的闵行区,伫立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区之一,也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目前投入运营、在建及规划建设中的轨道交通线有11条,几乎覆盖了闵行全境。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闵行人口已达242万,仅次于浦东,成为上海人口第二大集聚地。

2016年,上海正式出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恢弘地描绘了上海的未来。其中提到,闵行等四个区域将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增加虹桥、莘庄等六个城市副中心,规划将闵行在未来上海的定位勾勒得更为清晰,也画出了闵行未来的发展宏图。

片区发展:四大板块

北部板块:国际商务集聚区

包括华漕镇(南虹桥地区)及新虹街道(虹桥核心区),是虹桥主城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状虹桥核心区功能割裂、空间联系不畅的问题,规划重点提升南虹桥地区的国际配套功能,提高设施能级,完善虹桥主城片区的高等级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和居住生活配套,强化综合交通衔接,尤其是强调完善骨干路网和中运量系统,促进南虹桥与虹桥核心区的直接通勤联系,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国际化配套新中心。

中部板块:宜居生活提升区

包括七宝镇、虹桥镇、莘庄镇、古美路街道和梅陇镇,是闵行区城市化程度最成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针对现状生活居住高度集聚,但城市建设短板明显、居职存在一定程度失衡的问题,规划重点结合存量更新增补设施、增补绿地,提升城区宜居生活品质,并引导低效商办退出,围绕轨道站点集聚一批集中商务区,形成就业核心,优化职住关系。

南部板块:科技创新核心区

包括颛桥镇、莘庄工业区、马桥镇、江川路街道、吴泾镇,是闵行区先进位造业最核心的承载区,龙头园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度集聚。针对现状产城交织、中心体系不完善、城市功能欠缺的问题,规划重点促进园区、校区、社区的三区联动,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产业社区的建设理顺产城关系,通过公共中心体系的健全优化产城配套,通过综合交通体系的提升优化通勤环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

东部板块:宜居宜业文化新市镇

包括浦江镇、浦锦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新市镇之一,也是上海城乡统筹试点之一。针对现状有浦江漕河泾园区、义大利风貌小镇、大型居住区、郊野公园等重大市级项目落位,但对全镇发展的整体思路缺乏提前规划,导致多种功能之间缺乏联系,空间拼凑的问题,规划重点强化对区域性职能的培育,通过闵东工业区转型、郊野公园建设和古镇开发,彰显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城周边新兴经济的重要集聚空间。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外减量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周康航浦城镇圈的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等方面的衔接。

人文发展

营建有温度的社区。

按照居职平衡,以20万人左右组织地区公共中心和就业核心;践行15分钟生活圈标准,以3-5万人左右组织社区中心,实现设施全覆盖,出门见公园;推进社区渐进式更新,提升已建社区的生活居住品质。

营建产城融合的创新园区。强化居职平衡,实现5公里范围内居职平衡占比达到70%左右;通过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创新融合,建设更具引领性的产业研发社区;通过中运量环线+巴士环线+慢行绿道环线促进便捷通勤,打造工作生活圈。

长期目标:

至2035年,把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战略支撑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至2050年,全面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我的情况:

家住在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在七宝镇读的高中,在吴泾镇上大学(华师大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爷爷奶奶居住领近的凌云路街道,经常去浦江镇拜访朋友,有一户来往亲密的亲戚住华漕镇,其余的街道,镇,工业园区也基本都去过。

说闵行穷的,大概是被以前的固有印象带坏了吧。有一说一,20年前的闵行的确有些地区如题主描述的那样。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chenzhe 的回答已经十分充分且中肯,所以我就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我家这边的古美路街道,这个地区离徐汇很近。地段可以说是闵行区最好的之一,街道辖区内有几所不错的初中,街道辖区内的小区也算是较高档的。以我所居住的WYC小区为例小区内很多住户都是做律师,外企高管或者偏精英阶层的人群。居民的素养和日常生活的节奏都很宜人。另外就我家门口的平吉路和几个街区之外的古美路而言。开车10分钟就能上中环高架。无论是走路,骑车,开车,公交车等交通方式,都能在20分钟之内到达梅陇地区的生活娱乐中心(中庚漫游城,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和莲花国际广场等),可谓是生活便利。

七宝镇,莘庄工业园区,梅陇镇,颛桥镇这四个地区的情况请参阅 @chenzhe 的回答。

补充一个梅陇镇地区的细节,2018年暑假我在梅陇镇的双柏路驾校学车。经常坐162路来回于家和驾校之间。沿途所见多为砖瓦建造的民房,沿著虹梅高架路一路往南,便可见到相对于CBD而言的「荒凉场景」。

重点说一下吴泾镇。

大部分针对闵行的负面言论大抵源于对吴泾镇及江川路街道等闵行南部地区。原因在于当时上海市政府著重开放开发该地区,向全国抛出橄榄枝,吸引大批人才,其中或多或少就会有一些渣滓汇入。再加上闵行本地的地痞,这些闵行的本地人世代祖居于此。虽然手握上海户口却没有受到过太好的教育,导致文化素养偏低。之后本来细微的问题被逐年逐渐放大,最终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印象。(详情请参阅ZJ企业等的成长史)

现在的吴泾镇,北部依旧以发电厂化工厂等重型工业企业组成,不过根据十三五规划会改建成环保类型的工业企业,希望能改善附近一带的生活环境。

而南部,被彻底打造成了一个低生活成本的学生聚居卫星城,以交大,华师大,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为首的教育部门和教育产业带头催化了一批新式的教育机构。消费群体也主要以学生为主(例如剑川路上的宝龙,到了晚上全是华师大和交大的小姐姐嘿嘿嘿)。不过倒是有一个特例,就是位于谈家塘路上的中国航发研发中心和附属家属小区,这个小区是典型的大型国企工厂作风,我的一位老师就居住于此,她的丈夫和她双双从法国归国回到上海之后,丈夫入职航发担任研发工程师,妻子受聘于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担任法语老师,该小区像这样的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也有几百家,也是一个中等规模群体的住宅区。除了学生和少数住宅区之外,当地的人员组成就主要集中在紫竹高新园区。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地区荒凉,希望多一些生活设施。可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紫竹高新区的人口十之八九是潮汐人口,何为潮汐人口?指的是朝九晚五,早上来上班下午下班走人的工作人群。相同类型可搜索武汉光谷,北京亦庄等地。这就意味著,在这个地区所建造的电影院,大型卖场,购物中心等生活设施,将不会有很多人来问津。因为他们周一至周五都在该地区办公楼或者工厂里工作,就算在周末出现了消费或娱乐需求也不太可能来工作所在地本末倒置地完成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这里被闵行区的区政府建造成了一种「你就来这里上班下班,创造GDP,尽可能拉低恩格尔系数,别的什么事回你家那边再做就行了」的感觉的新型科技园区。

江川路街道由于受到奉贤区开发开放的刺激,现阶段的房价有一些回落。这就导致像我的一位朋友一样的一些市民选择在江川路街道投资房产做为日后的储蓄资本。由于人口密度并不像CBD或者古美路街道这么多,所以生活的便利性产生了下降,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渡渡口的没落和与此相比的奉贤BRT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吸引本就人口不多的江川路街道中部分人口流入奉贤,造成稀疏冷清的现象。

总结:闵行区的GDP能稳定在上海前四,是少数几个能冲进2000亿元的区级行政规划辖区,除了浦东新区这个BUG不算之外,闵行区的影响力还是足够的。考虑到闵行的地理位置,一定会是上海未来提升能级发展的重要拼图。

在我看来,这里不仅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使我接受教育,学会做人的场所。如今的闵行早已今非昔比,各大产业蓬勃发展,带来非凡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生活指数。让更多人无忧地生活。


刑事犯罪率大概占到全市的六七成肯定不荒的。


住在莘庄的闵行人,工作在陆家嘴,家人工作在徐家汇的中心区,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挺合适的。

说实话,2010年前的闵行确认不怎么样,不过最近3年发展的特别快,尤其是商业配套,城市基础建设,教育配套这些方面的发展速度远超上海平均水平。

更不要提莘庄的地铁上盖大型工程了,那是建成后要打造上海城市副中心的。

建议对闵行有偏见的,来看看就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