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某個回答澄清一個誤解。

當spacex發射衛星失敗的時候,spacex不會為賠償衛星花一分錢,會有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當然,下一顆衛星的保費會增加就是了,不過有什麼關係呢,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漲發射費用就行了,反正他比其它的發射公司便宜那麼多。


知乎團隊竟然讓討論這些問題?知乎是想叛國嗎


前面幾個陰陽怪氣的,又來體制決定論了!有什麼不能討論的,又不是光中國不能回收,美國國家隊,俄羅斯,日本,歐洲,印度都不能回收,要不要咱們深入研究研究俄羅斯,日本,歐洲,印度,美國其他私企的體制問題?

spacex能成功確實非常不容易,其他航天企業沒選這條路其實有幾個原因:

1.多次復用可靠性問題,以前大家誰也不敢拍胸脯保證多次復用的可靠性,火箭發射最關鍵的是可靠性,因為衛星比火箭貴得多,失敗賠條火箭就算了,還要賠顆貴幾倍的衛星分分鐘破產,這是很多普通羣眾根本不知道的,光比大小以為大的就貴…

2.多次復用能否降成本問題。畢竟美國太空梭的案例擺在那,而且spacex現在也沒公佈財報,還在繼續融資,光靠嘴說低成本,並不能排除互聯網公司初期補貼搶用戶的嫌疑,等公佈財報再說吧,有些人馬斯克說啥就信的,建議勇敢的去買特斯拉,馬斯克說了自燃概率比汽油車低的!

3.主要航天企業這些年把精力都放在ssto上了,在研究組合動力,並沒有關注這條一級回收的特別路線,畢竟一級回收是要損失載重的,而且二級也回收不了,在無法保證可靠性的情況下這並不合算

綜合上述三個原因,導致全球所有國家航天企業都沒搞一級回收,不過馬斯克確實厲害,在回收的同時保證了可靠性,現在就等他公佈財報看是不是真的低成本了。

最後,對那些又要談體制決定論老調調的,我就問問你們,藍源同樣是私有,錢還比spacex多,為什麼做不過spacex?


首先,作為民營航天來說非常不容易,整個航天業目前垂直回收也是一枝獨秀。

但是,英國佩刀發動機已經完成3.5馬赫地面預冷實驗,不久將開展10馬赫的相關實驗。我國超燃發動機實驗風洞已經建成並取得了一些成果。空天飛機比垂直回收火箭成本更低,安全係數也更大。隨著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的突破,可以預見未來空天飛機將佔主導,地表垂直回收也只是火箭技術最後的發展模式了


強大。


無話可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