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回答楼主的问题

首先,严格的说,DNA复制和细胞复制是两码事,尽管很多时候,二者联系在一起。

打个比方:

如果一间房子,那么DNA就是房子里面的人。

如果家里的人生了个娃(相当于复制),那么是否意味著房子忽然一变俩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

DNA复制是由一系列DNA复制相关的酶控制,而细胞的复制,则是更复杂的一系列内容,这种复制,并不仅仅是DNA的复制,还包括细胞器的复制(比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除此以外,还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比如典型的是,细胞核,细胞骨架。

所以,总体上说DNA复制虽然很多时候和细胞复制联系在一起,但是有时候二者并不是绝对相关的。

DNA复制,但是细胞却没复制,比如典型的染色体加倍过程。著名的秋水仙素

DNA没复制,但是细胞却复制了,比如典型的染色体减半过程,著名的减数分裂

第二个问题,人类的衰老,不仅仅是DNA衰老,还有很多其他的衰老,下面是衰老经典文章《The Hallmarks of Aging》[1]中的示例图

衰老的表现包括

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 端粒缩短(telomere attrition),表观遗传学改变(epigenetic alterations), 蛋白内稳态丧失(loss of proteostasis), 营养感应失调(deregulated nutrient sensing), 线粒体功能异常(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干细胞耗竭(stem cell exhaustion)和细胞间信息交换改变(alter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基因组不稳定性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端粒啊,表观啊等等,都会影响到衰老。

另外,细胞不是无限复制的,哪怕干细胞都会衰老。

参考

  1. ^The Hallmarks of Aging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3006454#fig1


①DNA只能复制一定的次数,大约是50次。

②DNA会死亡,在端粒消耗完了以后DNA双螺旋结构就会瓦解。

简单解释一下:

DNA双螺旋结构的两端各有一段不影响基因表达的部分,叫端粒,端粒在受精卵的时期会获得长度的设定。往后每一次细胞分裂,该细胞的端粒都会缩短一点点,端粒消耗完细胞就凋亡了。

端粒在细胞分裂时的缩短,主要由该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来控制,所以理论上如果能控制端粒酶,就能让细胞无限分裂,让人永不衰老。

但是对于正常人体内的端粒酶活性,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或人工手段能去干预或控制,如果有宣称可以激活端粒酶活性帮助你延缓衰老的产品,你可以去起诉他了。


一开始想反驳,后来发现这话好像也没错。因为虽然总有大量DNA消失,但是DNA确实一直活在世界上,而且越来越多,这根本不是幻想,而是现实本身。

但是DNA不死,并不代表人类不死啊。对高等动物来说DNA不死是通过繁殖下一代来实现的。你要死了,但是DNA换个身体就继续快活的复制去了。

正如自私的基因一书描述的那样,基因不在乎你的死活,你把基因传下去之后你的个体价值就变小了,所以就会衰老,然后死亡。

人类的寿命在动物中算是非常长的,其目的很可能是为了让父母更好的照顾幼儿,因为人类成长期太长了。

其实你期待的长生,不是肉体意义上的,而是意识层面的。自然界有一些肉体意义上不死的生命,但它们都没有意识。

我觉得,个体自我意识很可能是我们大脑发育的副产品,我们的意识总想要不死,可是对于DNA,它已经实现了长生不死数十亿年了,也显然没打算更进一步。


我比较认同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遗传物质DNA后面有一条端粒,每次自我复制时,端粒就会短一些,端粒没有的时候,DNA也就不在复制,细胞也不能分裂了


有机体的衰老是细胞的衰老,是细胞自身的凋谢,而DNA一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随著细胞死亡而慢慢失去活性(功能)。

细胞和DNA组成不同。你可以在网页了解这两种基本物质,再提问。


本人非专业人士

貌似是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制的 分裂一次细胞内的线粒体衰弱一点 到一定分裂次数后线粒体老化 导致细胞供养不充足 毒素沉积 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貌似是这个原理吧

非专业人士回答 如不对 请见谅


Dna是线,两边有端粒。复制一次,端粒少一点,最后端粒没了,dna失去了正常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