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回答樓主的問題

首先,嚴格的說,DNA複製和細胞複製是兩碼事,儘管很多時候,二者聯繫在一起。

打個比方:

如果一間房子,那麼DNA就是房子裡面的人。

如果家裡的人生了個娃(相當於複製),那麼是否意味著房子忽然一變倆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了。

DNA複製是由一系列DNA複製相關的酶控制,而細胞的複製,則是更複雜的一系列內容,這種複製,並不僅僅是DNA的複製,還包括細胞器的複製(比如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東西)。除此以外,還包括細胞結構的複製,比如典型的是,細胞核,細胞骨架。

所以,總體上說DNA複製雖然很多時候和細胞複製聯繫在一起,但是有時候二者並不是絕對相關的。

DNA複製,但是細胞卻沒複製,比如典型的染色體加倍過程。著名的秋水仙素

DNA沒複製,但是細胞卻複製了,比如典型的染色體減半過程,著名的減數分裂

第二個問題,人類的衰老,不僅僅是DNA衰老,還有很多其他的衰老,下面是衰老經典文章《The Hallmarks of Aging》[1]中的示例圖

衰老的表現包括

基因組不穩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 端粒縮短(telomere attrition),表觀遺傳學改變(epigenetic alterations), 蛋白內穩態喪失(loss of proteostasis), 營養感應失調(deregulated nutrient sensing), 線粒體功能異常(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幹細胞耗竭(stem cell exhaustion)和細胞間信息交換改變(alter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基因組不穩定性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端粒啊,表觀啊等等,都會影響到衰老。

另外,細胞不是無限複製的,哪怕幹細胞都會衰老。

參考

  1. ^The Hallmarks of Aging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3006454#fig1


①DNA只能複製一定的次數,大約是50次。

②DNA會死亡,在端粒消耗完了以後DNA雙螺旋結構就會瓦解。

簡單解釋一下:

DNA雙螺旋結構的兩端各有一段不影響基因表達的部分,叫端粒,端粒在受精卵的時期會獲得長度的設定。往後每一次細胞分裂,該細胞的端粒都會縮短一點點,端粒消耗完細胞就凋亡了。

端粒在細胞分裂時的縮短,主要由該細胞的端粒酶活性來控制,所以理論上如果能控制端粒酶,就能讓細胞無限分裂,讓人永不衰老。

但是對於正常人體內的端粒酶活性,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或人工手段能去幹預或控制,如果有宣稱可以激活端粒酶活性幫助你延緩衰老的產品,你可以去起訴他了。


一開始想反駁,後來發現這話好像也沒錯。因為雖然總有大量DNA消失,但是DNA確實一直活在世界上,而且越來越多,這根本不是幻想,而是現實本身。

但是DNA不死,並不代表人類不死啊。對高等動物來說DNA不死是通過繁殖下一代來實現的。你要死了,但是DNA換個身體就繼續快活的複製去了。

正如自私的基因一書描述的那樣,基因不在乎你的死活,你把基因傳下去之後你的個體價值就變小了,所以就會衰老,然後死亡。

人類的壽命在動物中算是非常長的,其目的很可能是為了讓父母更好的照顧幼兒,因為人類成長期太長了。

其實你期待的長生,不是肉體意義上的,而是意識層面的。自然界有一些肉體意義上不死的生命,但它們都沒有意識。

我覺得,個體自我意識很可能是我們大腦發育的副產品,我們的意識總想要不死,可是對於DNA,它已經實現了長生不死數十億年了,也顯然沒打算更進一步。


我比較認同端粒學說,端粒學說認為遺傳物質DNA後面有一條端粒,每次自我複製時,端粒就會短一些,端粒沒有的時候,DNA也就不在複製,細胞也不能分裂了


有機體的衰老是細胞的衰老,是細胞自身的凋謝,而DNA一般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它隨著細胞死亡而慢慢失去活性(功能)。

細胞和DNA組成不同。你可以在網頁瞭解這兩種基本物質,再提問。


本人非專業人士

貌似是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制的 分裂一次細胞內的線粒體衰弱一點 到一定分裂次數後線粒體老化 導致細胞供養不充足 毒素沉積 從而導致細胞衰老 貌似是這個原理吧

非專業人士回答 如不對 請見諒


Dna是線,兩邊有端粒。複製一次,端粒少一點,最後端粒沒了,dna失去了正常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