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一直按自命题的方向准备的专业课,专业课突然换成了311统考。难度大增,选择题辨析题没有接触过,学校课多,开始得晚,背书进度也比较慢,现在剩三个月了怕时间不够,目标是专业课考到220。来得及吗?(公共课还行)

求指导学习方法~


最近随著预报名的开始,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陆陆续续出来了。和去年的311大纲改动相比,今年的变化就是一些师范院校又加入了统考311的大军,比如湖南师大、南京师范、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华中师大、河北大学等。

对备考这些院校的宝宝们来说,这算得上是「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在311不断被「妖魔化」的今天,很多宝宝都是【不考311却知311的变态】,我也经常会说,如果你考311,就不要再问「这个那个知识点要不要再背「这种问题了。

今天出这个帖子,一方面是为「魔鬼化」的311正名,另一方面,更是想给目标院校加入统考311的宝宝们一点点复习建议,衷心希望会对你们接下来90多天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 认识统考311

311教育学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考察的题目也从前期的「基础识记」走到了现在的「灵活多元」。出题越来越活,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里给前期不了解311现在目前院校改为311的宝宝,简单介绍下311的出题人、题型及分值分布等,希望你们能尽快直观地对311有所了解。

(一) 出题人

311教育综合由教育学的大佬—华东师范大学出题,出题依据就是坊间流传的【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二) 题型及分值分布

1.选择题(45道,各2分,共90分)

2.辨析题(3道,各15分)

3.简单题(5道,共75分)

4.论述题(3道,共90分,教育学原理30分+教育史30分+教育心理学或教育研究方法多选题)

(三) 参考书及复习资料

参考书:

参考书是比较通用的六本教材,一般之前很多自命题院校也都可以参照这六本来复习。

1.《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 《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4.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5.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6.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复习资料:

这里不再多说,还是那句市面通用的复习资料用好一本即可。

推荐组合:宝典+题库(可以拿来刷选择题了)+真题汇编(真题很重要!)


二、 自命题改为311,你的复习注意点

(一) 心理上的不恐惧:变化只是纸老虎

首先,一定要从心理上做到不恐惧这种变化。纵观很多学硕自命题院校,其考试大纲或参考教材往往都是贴近统考311的,而且教育综合的知识点,类似教育史、原理、教心、教育研究方法等,其实有很大的雷同。比如湖师大、江西师大、南京师大等,本来就是可以参考统考311复习。所以,大家要认识到「知识还是那些知识」,变得是出题风格及特点,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如何让掌握的知识与311的出题特点更好地匹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 战略上的微调整:以不变应万变

1. 复习侧重:前期无死角+后期抓重点的平衡

记得2019年311考试刚结束那会,不少宝宝吐槽说「今年的311蛇形走位」,简单来说,类似2016年,「从小点出大题」的现象。

如果有研究过311真题的宝宝会发现,2016年,苏联考了30分的论述,国民党时期的教育考了15分的简答,这两处往年都是被看作「易出选择题的点」。

2019年,可以说,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比如简答题【美育的特点及功能】【何谓非正规教育】等

其实这些真的不是超纲知识点,说白了只是被我们主观地判定为了【容易出选择题的点】,从而造成我们复习上的忽略心理。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311在前期复习中,尽可能地要划掉「侧重」、「次重」这些标签,以大纲为准绳,教材为辅助,宝典为依托,在复习上,务必踏实、踏实再踏实

2. 真题角色:感知、了解311的窗口

在专业课复习过程中,不管是311、333或是自命题,真题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这里想对从自命题转战311的宝宝们说,大家在了解认识311的过程中,可以先从真题著手,建议10-19年的真题,可以大概浏览,然后抽前面年份的两套试著做一下选择。

PS:18、19这两年的真题,不建议前期做,整套的练习可以留著后期模拟演练使用

3. 知识掌握:论理解的重要性

教育学考研绝不仅仅是背诵效果的比拼,311更甚。它对知识的理解性、综合性和全面性要求更甚。

这就要求你在复习思维上有所转化,前期的自命题可能对知识的理解性要求没那么高,现在转战到了311,哪些是需要你在理解基础上来做题的,你需要透过真题来把握。

下面,拿两个真题的实例来看:

(1)2015年真题,选择题第二题

关于谢夫勒的三定义是311选择题考试的热点,虽然这两年没有再出,但不保证20年真题不会重现。

这里就是对知识拔高的要求,不是背一背就能攻破的点,需要你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做题。

这里附上【每日一个知识点】关于这一知识的点拨,希望会对各位理解有帮助。

(2)2016年真题,关于课程类型的选择题

关于课程类型,尤其是综合课程是311考试的热点,不仅是选择题的常客,2018年辨析题还就「核心课程」出题。

这个对知识的理解性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比如说,让你判定是广域课程还是核心课程,或则说,让你对综合课程四种类型的综合性排列等等

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这里也放上【每日一个知识点】图,希望对你们理解该知识有帮助。

4. 细节处理:311选择题的出题点

这里也不再多说,311细节点出题,严格来说,不局限于选择题,个别年份的辨析题和简答题也有所涉及。从星座属性来说,是属于偏细节控的「处女座」。

(1) 选择题细节体现

比如考过科举制是哪一年废除、梁漱溟创办的乡农学校的属性、中西方教育史上最早什么什么的教育家是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

(2) 大题细节体现

2016年考过一个辨析题「教学相长的本意」,这个知识点是书上和部分参考资料上很细节的一个点,当年很多宝宝都在判断正误上出了错

(三) 战术上的维稳器:踏实、踏实、再踏实

我们明晰了上面的注意点后,其实归结到战术上,简单又最有用的一条攻略就是:踏实、踏实、再踏实

1. 掌握量化的知识作基础

大家去看近几年的真题(不管是统考还是学硕自命题)会发现,出题是偏向越来越活的,尤其是和当下的教育热点结合出题,也成了很多学校的常态。

因此,「教育素养」一词被一提再提,当然,它是很关键的。

在初试复习阶段,大家可以通过徐影老师或其他教育类公众号推送的热点来做初步积累.但绝不能厚此薄彼,要重视且首置的理应是初试大纲内的知识。这些是你砌成考研这座大厦的地基。

所以,重视大纲内的知识,把这些量化的知识牢记在你脑海中,不管是自命题或311,都是基础且重要的存在。

2. 理解知识为保障

量化的知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在你的脑子里,这些「死的知识」是不能够应对「活的311」的,所以,你在后期的复习中,要对自己拔高要求,对知识尽可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在面对理解性题目或题目变种问法时,你才更能做到「心中有数」。

3. 查漏补缺很关键

在现阶段的背诵复习中,我们要不断地背诵、回顾、回顾再背诵,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大家在当天背诵结束后,要记得回顾,第二天开始背诵新的知识点前,也要记得回顾。

在不断的回顾复习中,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这样才能无死角地应对「可能会从边边角角出题的311」

最后,十二月份的时候,重要的冲刺期,我知道你们肯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背考前必备上(我们凯程的一本资料书),但是,我个人建议,花一点时间做这个事—查漏补缺小笔记

虽然我们在后期整段背诵期,有够踏实,有够做到无遗漏点的背诵,但是,我们依然存在著知识盲点或记忆遗漏点。所以我的建议,可以花两到三天,整个的梳理一遍我们专业课的「弱点」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记忆的盲点心理上会有杆秤的。比如说对苏联这一块是略背诵的、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我是作为了解的(但是16年偏偏出了大题)

关于课程分类上,不是很了解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的概念,以及他们的综合程度。教研上,对于怎样设计调查问卷还不是很清楚等等。

这些到后期我们都可以著重处理。

当然啦,要想尽可能地缩小我们的「查漏补缺」范围,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你从一开始看书、背书,对大纲的内容就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心理。

暂时只有2017的封面图,嘤嘤嘤

4. 模拟演练很必要

如果到了十二月份,建议把专业课提前模拟演练几次,这即是在训练你的做题的速度,也让你直观上去感受真题的难度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

(1)时间的紧迫性:需要模拟演练

311专业课分值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说实话题量是很大的。作为二战党,两次的311考试经验,我每次几乎都是刚写完试卷就要交卷了,时间上还是很紧张的。

(2) 考前的直观感受:需要模拟演练

考前到了十二月份最能检验你复习效果的是什么?肯定是历年真题。这个时候已经不建议再像前期一样零散的做题,最好是整套的模拟演练,时间最好也和考试时间一致,敲定在上午进行。

这样的直观感受,即是检验你现下的不足,又能让你提前感受考场上的气氛,是有利于你真实考场更好发挥的。

这里311的宝宝要注意,311和333、自命题不同,它的答题范围是有局限性的,辨析题、简答题是要你在规定范围内答题,所以建议可以下载311答题纸,更规范地去模拟演练。

图片取自徐影老师公众号

5. 稳扎稳打即成功

这一段是我反复说了很多遍的,考研无捷径,稳扎稳打的走到最后才是最高效地通往成功的捷径。

希望大家在剩下的几十天里,一鼓作气,保持良好地复习劲头,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努力发挥最高的水准!

相信「我们终会上岸,阳光万里!」


你好呀!首先,大部分自主命题院校和统考311的内容差别不大的,是统考内容的增加或者减少或者完全一样。其次,统考和自主命题的题型不同,自主命题基本上没有选择题,可以在这块多练练,不过大题的分值还是最多的,不能忽视。同学考的哪个学校呢?可以私信学姐。


不知道学妹之前准备的是哪个学校,可以对比一下,看一下参考书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是版本或者作者发生变化那不用担心,大部分的内容都会涉及到。311的客观题很多,很多自命题基本上是比较偏重于主观题,如果现在改成311的话,需要把客观提好,好好练一练


科目变动巨大的——比对书目,求同去异

1、学科特点

(1)它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考试。

?

在教育学里几乎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大量跨专业和学科教学论考生,决定了它不会涉及太深奥的问题。

?

(2)它要求考生要能记住一些东西。

?

从这两年的真题来看,一些题目仅仅是考查记忆,如:国防教育法,孔子的教师观,XX的组成部分等。还有一些辨析题,这些题很多都是教材上可以直接找到的,或是历年真题上出现过的,所以对于这些重要的东西一定要背熟,做到一旦考到就一分不丢。

?

(3)虽然有很多要背的知识,但它也不是一个单纯考查记忆力的考试。

?

很多题侧重考查理解、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如前几年区别晏阳初、梁漱溟对乡村教育看法。题目并没有要求考生写出他们二人的观点,而是直接给出,让考生来分析。

?

2、命题特点

(1)题型分布

?

选择题45x2分

?

辨析题3x15分

?

简答题5x15分

?

论述题3x30分

?

(2)不同题型应对

a、选择题——细化书中的知识点

?

一类选择题是考查理解的。这类题只要把教材上知识点弄清楚一般都可以做对。甚至没看过教材的人仅凭经验也可以选对(当然也有例外,有些题对著课本也很难选)。

?

另一类选择题是考查识记的。这类题要求你在学习时把可能会考到的点标记一下,稍加用心这类题就可解决。对于选择题我们不要指望靠大量的练习把所有的题都准备到,上了考场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选择题都是你没见过的。

?

所以只要把解析和教材上的每个点都弄熟就可以了。

?

b、辨析题——强化做题步骤

?

这类题可出题的资源是比较少的,只有一些事实和概念容易混淆的地方才有出题的可能。因此学习时要注意把一些重要概念弄明白,尤其当你学习时感到某些地方容易弄混时,不妨想想会不会出到辨析题。这类题也可以以简答的形成来出。

?

应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所见过的所有这类的题都记下来。

?

c、简答题——明确做题思维

?

简答题每年都有几道题,所以一定要学习,尽量不要放过一个可能。就算不能完全记住,也要能记个大概,这样也能拿个差不多的分数。简答题要多看题,历年真题(统考前各校的试题汇编,要带答案的那种),没准你在考场上遇到的题,就是这些考过的原题。

?

简答的采分点在于对知识点的识记,而提升点在于对简单题做题思维和相关做题的格式的了解。这个我们的考生可以关注孙锦澜老师的微博后续会给各位相关的建议。

?

d、分析论述题——多看多分析

?

这是真正的大题。一般来说,教育学一题,教育史一题,教育研究方法和心理学选做一题。分值高,每题30分,是很容易拉开差距的题。这类题很难出到绝对的原题,但一般都和某些原题有相象之处。

?

所以一定要多「看」题,把自己的思路打开,能看到这道题中隐藏的各个教育方面的东西,然后写出来。另外要多关注最近的教育热点问题的分析,虽然不一定会直接考到这些问题,但那些评卷的老师肯定都关注这些热点,所以在答题时如果用上相关思路容易和老师找到「共同语言」。

?

最后,总结下——面对311考试:

做决定(是否面对)——找不同——研究大纲、细化知识——研究真题——从容应对——考上研究生。

同时,送我们的考生一句话。每一次重大变化前,对于慌张的人是挑战、对于淡定的人是没变、对于拥抱变化的人是机遇。加油!


找到相应的课程,根据311的命题特点进行复习,补充或者删减笔记,听课太慢可以看311的书,推荐应试宝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