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这个概念有点大,看怎么理解了。

讲2020年以后还是要先了解规划,这是大方向。

按天津最新规划,2022年滨海GDP占全市一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保持在70%以上。

天津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tj.sina.com.cn图标

再看国家层面,给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即全国先进位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基本是为滨海新区量身定做。为什么会用一个区的规划给全市定位,思路自己理解。

目前天津5大国家级开发区全部落位滨海,经济中心确定无疑,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配套都会跟上。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配套应该是逐步兴建或转移,不可能一步到位。

从GDP预期增速来看,2020滨海计划6%,全市5%,滨海仍然具有引领作用,但6%的增速也就全国平均水平,并不突出,或许与5个开发区改制后的3年任务有关,可能出现前低后高的情况。

参考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滨海2010-2015年左右那种20-30%的GDP增速短期不会再有,管理体制理顺且东进战略继续的话,8%左右的增速可以期待。

考虑到经济及人口的聚集效应,政策的滞后效应,个人判断滨海经济短期有持续性,没有爆发力;中期反而看好,再蛰伏5年左右消化掉于响后应该会有惊喜。

~~~~~~~~~~~~~~~~~~~~~~~~~~~~~~~~~~~~~~~~~~~~~~~~~~~~~~~

其实滨海新区本身概念太大,辖区由原塘、汉、大三个行政区合并而成,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城市结构为一主二副六组团。现在网上讲滨海大多是在谈开发区、塘沽、生态城这一片核心区域,如果说汉沽、大港和保税、东疆等其他功能区那根本不是一回事。

同时滨海还有一个管理区域的概念,类似飞地,宁河、西青、南开、东丽、武清等均有一些功能区的子区,例如东丽的保税区空港、南开的高新区华苑等等。

经济主要看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这三个功能区的发展情况,大港油田和天津港这些老区短期很难有突破性提高。

作为主要税源地,天津肯定是希望滨海开发的,但滨海是国家级新区,具体怎么发展还要看更高层的安排。

目前天津每天有30多万人到滨海上班,40多万人去北京工作,短期内这种远程趋势还会强化。

2019年塘沽一中理科全市1/3/5名,7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15%,这个成绩怎么说呢?港一、油田、泰一成绩也不差。所以好学校哪都有,但前提是你要考得进去。

城市拓展观察高新区和生态城的发展情况,高新区海洋部分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都不错;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区域,融资优势明显。

滨海北部由于生态城的高调发展,接引汉沽老城区进展比较顺利,预计再有十年左右汉沽将通过生态城与滨海核心区连成一体。

南部计划通过中部新城连通大港,现在看力量有些单薄,临港不足以带动中部新城像生态城一样大规模开发。或许应考虑在塘沽与大港之间再增加一个产业带,例如原规划的开发区北区被生态城替代,改为设置开发区南区属于可选项之一。

~~~~~~~~~~~~~~~~~~~~~~~~~~~~~~~~~~~~~~~~~~~~~~~~~~~~~~~

滨海新区的现状并不符合曾经中国经济第三极的预期,管理体制没理顺是主因,2019年5大功能区完成改制看后续效果。

长期而言,能否提高收入吸引人才是关键因素,滨海人均收入比天津高点有限,拿到全国只能说一般。

各城市主城区人均收入(想看全部数据去百度):

1.北京 72486 (主城范围:西城、海淀、东城、石景山、朝阳、丰台;主城人口:1209万)

2.上海 70214 (主城范围:黄浦、静安、长宁、徐汇、虹口、杨浦、普陀、浦东;主城人口:1240万)

3.深圳 69958 (主城范围:福田、南山、罗湖、盐田;主城人口:440万)

4.杭州 63498 (主城范围:西湖、下城、江干、滨江、上城、拱墅;主城人口:349万)

5.苏州 62341 (主城范围:工业园、姑苏、虎丘;主城人口:246万)

6.广州 61930 (主城范围:天河、越秀、荔湾、海珠、黄埔、白云;主城人口:928万)

7.南京 61349 (主城范围:玄武、鼓楼、秦淮、栖霞、建邺、雨花台;主城人口:439万)

......

31.天津 48157 (主城范围:和平、河西、南开、河北、河东、红桥、滨海;主城人口:791万)


当年浦东新区刚开发,没有人气。1990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130万多一点。

从1990年到1996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只增加了17万左右。

此后,上海市政府开始把大量的市区人口,通过旧房拆迁搬到浦东。

仅从1996年到2000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就暴增80多万,仅来自黄浦区的拆迁户就超过30万。(黄浦区是上海的中心,外滩、豫园、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新天地、田子坊都在黄浦区)

2000年,在浦东新区240万的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占165万。

有了人气,经济就自然而然的就发展起来了。

.

滨海新区2017年常住人口298.42万人,户籍人口只有49.34万人,只占12.7%。

看看其他城市的户籍与常住人口比例:

网上有篇文章《一个天津人的自白:滨海新区,与天津无关》这样描述:「无疑滨海新区正逐渐成为一座由外来人口为主的新城,大多数天津人即使有工作机会也不愿意去滨海新区就业。一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因从事售后工作被调动到新区,当时有种被流放的感觉。」

所以,增加户籍人口是头等大事。


看了圈答案,好像大家都挺激动的,了解的也多多少少有点歪题,个人看法简单说下,不喜勿喷

直接放结论吧:各位压根就没说到点子上,新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被这两点制约了:

第一,三区合一导致行政体系至今仍处于群龙无首,互相割裂的状态,这点说多了不合适,懂的人问问体制内长辈,多少能了解些。

第二,不是新区不想发展,而是整个天津本质上已经错过沿海城市大宗对外贸易进出口的经济风口,城市内卷化对内陆城市的大势已经卷起,君不见诸多杭州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是如何出风头的,可以直接点说现在多个港口的经济总值仅仅是勉强度日。

其实坦白讲,无论是衣食住行,市内六区和新区基本形成割裂局势,可以说在市内居住生活和新区生活基本是两种生活状态,前者充满了天津特有的市井气和新城市化商业街的喧闹城市感,后者则是本土天津郊区城乡结合的闲适生活。

所以再去探讨衣食住行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人口密集程度不在一个层次本质上商业发展以及便利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说回正题,个人预测,三年到五年内,新区仍然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概率是一切照旧,不紧不慢,缓缓图之。


目前热评有看好的有不看好的,个人觉得目前滨海新区在天津的发展和天津在全国的发展一样尴尬…不上不下,维持现状。

滨海新区中心和天津市中心距离也有50km,自驾通勤将近1小时,班车和轨道交通基本单程路上就消耗90分钟,对大部分在天津定居的外地人才来说,天津没有京沪深这样的高收入,来天津是图安逸,不会承担如此高的通勤成本,市区or滨海是道2选1的选择题。而且市区(包括近市区的环城四区)和滨海优劣势都很明显。

教育医疗商业生活配套设施还是市区优势明显,不过市区的老龄化太严重,缺乏活力,人口比例让「市区还是天津人的天津」,滨海占了天津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大部分高收入岗位,外来人口为主让滨海的文化成为了「北方人的滨海」,不过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医疗教育商业也有差距,加上地理位置对需要常跑帝都的人不够方便。感觉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尴尬。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环城四区和武清也算发展较快有潜力的地区,但毕竟天津没有上海的bug实力,想平均发展反而都发展不好,一处足够吸引外地人定居的地方都没有。

而且目前滨海新区比较繁华的地儿还是塘沽老城区和开发区几大街这块,这些地方90年代就不差了,这些年重点战略新发展的生态城和于家堡都低于预期很多,(虽然也不至于鬼城这么严重),响螺湾是彻底废了鬼城了。而且旧的塘沽汉沽大港人民合区十几年也对新区认同感很弱,的确看出来没大发展。

最后再提一嘴,要想富,先修路,滨海2条在建地铁b1,z4的进度也对滨海的未来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目前修建速度是很慢,从最初2020通车拖到2022还不一定,市区的4,10,8南(先用6南名义修)至少修的速度比滨海地铁快,滨海这有的站还没开工,看看近期能否加快施工吧,否则真的和埋回去差不多了…


今年自己家的娃正好上小学(北京),正好对于教育这块儿多说几句。

衡量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应该看的是,上大学的百分比,上重点大学的百分比,和上985/211的百分比。因为这个比率决定了假设你的孩子是个平均水平,那么有多大的概率能够上到什么档次的学校。

在一本和二本的升学率上,北京,天津,上海是排名前三的城市(排名不分先后)。但是培养的成本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要和我说和平区学区房多少钱之类的,我天津人在北京工作两边我都很清楚)。

具体到学校上,应该看的是学校的「加工能力」。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学校的平均分或者说是一本率。而要结合当年招收的这批孩子的水平来看。比如说一些名校,全市掐尖,招的都是最优秀最好的生源,那么考得好也是理所应当。

从这个维度上讲,我很同意另一位匿名答主的答案,滨海新区的教育真的一点都不差。天津市五所确实很厉害,但是那是在全天津市范围内优中选优,包括我们那一届中考最高的前十名也是可以跨区去天津市五所上学的。天津的教育不像北京,除了东西海三个区别的都不行。天津除了市内几个区之外,各个郊区的一中还是很厉害的。而且加工能力很强。

------------------------------------------------------------------------------------------

先说背景,利益相关。土生土长的塘沽(滨海新区核心区之一)人,目前在北京工作。由于工作原因主导并实施过上亿元的产业园投资项目,考察过滨海新区,对政府招商引资的流程很了解。

接著说结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不看好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

1 政府执政能力

由于GR也是我的职责,我和南方,北方,中西部的政府都打过交道。滨海新区的招商引资人员水平应该是高于南部县级市,但是比起重庆一个偏远的区都不如。流程拖拽,不兑现承诺,傲慢,效率低这些问题都存在(不是全部,有的也挺好,但是我接触的一些明显不行)。

2 产业

先说天津,天津除了教育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了。滨海新区就更别提了,大量的外企倒闭,撤资。招商引资都是总部经济(就是挂个名返税,实际上产业根本就不在这里)。滨海新区作为直辖市的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享有远比其他城市多的多的地方税收留成。国家本意是让地方好好发展,可惜却被用来搞所谓的「招商引资」,实质上是利用政策进行套利。

北上广深就不说了,天津除了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相声你还能想起什么?企业最出名的竟然是权健。。。。。。

3 环境

和北京差不多,比河北好但是比起南方就差远了。滨海新区的北塘和中新生态城环境不错。

4 人文

京油子、卫(天津)嘴子。我第一份工作在南方,HR问我,你是天津人为什么来这里啊?我说这怎么了?HR说天津人都不愿意离开天津的。整体上天津的进取心不足。我高考的学校是塘沽最好的学校,考得好的同学除非去清华北大,否则宁可在南开天大呆著。毕业后大部分进了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整体上是求稳的性格。当然,同样的天津人攻击性不强,对外来人非常友好。

5 教育

从高考难易度的情况下讲,全国第一不解释。

6 个人机会

我北京过的很辛苦,北京房价很高,我在天津能够生活的非常爽。之所以不回去就是天津能够给我这样薪资和机会的企业太少太少了。否则,我肯定留在天津不在北京受罪。

7 建议

滨海新区最近的发展方向就是脑残行为。在北京,雄安的虹吸效应下,就不要再搞什么互联网(北塘中关村空置房)和金融(响螺湾,中国十大鬼城,大家可以去参观下)了。简直是开玩笑。天津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定位为类似于美国圣地亚哥那样的旅游休闲城市。有一定产业,但是教育,居住环境,旅游各方面都是最顶级的。圣地亚哥是全美第7大城市,很多有钱人在这边居住。天津对比圣地亚哥基础条件好多了,只要别浪,踏踏实实发展别搞什么形象政绩工程,天津还是很有机会。

祝愿我的家乡能够好好发展,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