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豆瓣曾经被某电影报点名批评后,又被人民日报站台支持

为什么?

因为豆瓣程序经得住刷分

毕导事件之后(应该没记错),豆瓣的创始人就在媒体谈论过评分机制

豆瓣的评分标准是模仿IMDB的,后者的地位不用多说吧,其程序是有加权平均分的概念。

新账号/长久不用的账号,权重极低。

活跃度低的账号,权重低。

活跃度高的账号,权重高。(以上评分标准是封闭程序,官方无法修改数据)

也就是说,水军,黑客等技术手段刷出来的分,可能几乎只能抬高/降低一分或者两分,影响极低

反观「某度」「某票票」「某眼」等这种要么有电影股份,要么参与摄制,要么自己买票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分,你觉得谁靠谱?

国内能信的只有豆瓣和IMDB(烂番茄要科学上网)他俩是真正不会吹黑哨的裁判!


豆瓣代表著爱看电影的人们,而猫眼等等购票平台上,观众看电影往往是为了消遣,只会打五星或一星,评分没有参考价值。


两边都有二逼。不同人的观影目的不一样。

有的是为了提高精神境界与寻找精神共鸣,有的人是为了单纯放松心情。不同心态对一样的电影评价自然会各有不同。

豆瓣核心群体是各种各样的文青 ,对电影要求更高。猫眼则是大众,看的爽我就满意,一时的主观意识更强。并且单论评分系统,两边都不能给小数评分,所以很多人的打分选择就会少很多。

不过现在来说,看自己觉得有趣的电影就行。好看就是赚到,难看就退场然后去吃顿好吃的缓解心情。因为豆瓣与猫眼都不是我爹。


因为豆瓣有甲壳虫啊


先来说说两者为何有差异

第一点

豆瓣是注册用户皆可打分,这和猫眼等软体购票观看后打分是不同的,所以豆瓣经常出现大量主观的刷票行为,这是豆瓣的不足和缺点,而且是一直一来被大家诟病的地方,显然这么多年了,豆瓣评分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或关注,但这个问题愈演愈烈,豆瓣真的应该好好解决一下,不然这会是豆瓣最终被历史淘汰的关键因素。

第二点

豆瓣上有著相当数量的影迷,这些人观影量是大于甚至远大于一般观众的,所以对于电影有著更高的要求,对这种艺术往往有著自我的鉴赏力,这就在对电影打分时比较苛刻 ,所以电影评分普遍不高。但猫眼等软体只是普通观众观看电影后的随意打分,仅仅凭借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来随意打一个分数,所以四星五星随便打过来都很高。

第三点

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分数运算,由星级来换算百分制的分数,这个运算机制是没有公认演算法的,各家可能不是一个演算法机制,最后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尤其对于豆瓣来说,根据以前的资料显示,豆瓣的评分计算会对资深用户有权重,对新用户的打评相对减轻,这是豆瓣防水军的措施,但现在看来不是很有效果,而猫眼应该对每一位用户的评分都一视同仁(不是很确定,因为没有具体了解过它的评分计算)这样就导致了两者评分差异极大。

至于为何差异会大到两极化

前三都是原因,而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豆瓣某些水军可能不看电影就会去打分,或者某些用户有著谜之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加懂电影,也只有在豆瓣这个话语圈内显现自我。还有一个,豆瓣里普遍对文艺片和一些高深莫测的电影有著正向评价的政治正确,对商业片等一些非影迷观众喜爱的电影有著天然的歧视,这就会使评分差距进一步加大。


这个问题在很久前就有了。

豆瓣是个人注册了就可以进行打分评价,甚至可以评价打分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电影,也就导致水军成本极低,通过水军给电影刷低分和刷高分,非常简单,这是最无语的,一部电影还在上映,却被根本没有看过电影的水军恶意评价。这个打分本就有失公允。

猫眼要打分是要买票的,电影质量高低和分数是正比,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但是至少比豆瓣好。

虽然之前豆瓣也经常被人诟病,但是都只是小众,大众根本不会关注这个粉丝,直到年初流浪地球,水军恶意刷低分。现在又被拉出来鞭打,足以说明豆瓣的问题了。建议豆瓣改变下打分规则,电影还在上映期间,未买票不能进行打分评价,那评分应该就能和猫眼看齐了。


似乎从春节档某电影事件之后踩豆瓣就变成了zzzq?能说出豆瓣注册即可打分,水军成本极低是有多不了解豆瓣,具体原因上面有答主回答了,简单说就是新注册一个账号确实能打分,但是打的分是无效的,并不会被计入。养一个有效的账号,正常使用的话大概需要六个月,刻意去养的话也需要大概两个月。

事实上豆瓣现在确实能刷分,但不是因为「注册即可打分」,而是一些职业水军手里有大量已经养好的号,以及一些明星的粉丝会有组织的养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