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往往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两者其实有别。

朝鲜(北韩)称韩国为南朝鲜,而韩国称朝鲜为北韩。作为朝鲜和韩国的通称,现行外文中的韩国统统源自另一个词「高丽」。中国历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隋炀帝三征高丽、唐高宗灭高丽等,但也有说隋唐亲征的非「高丽」而是「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和高丽两者有何关系?

高句丽古墓群壁画 (网上图片)

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国,建立于西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在高句丽人自己所立的巨型石碑好太王碑「广开土大王碑」中记载,第一代王是「邹牟」。高句丽建都于今天辽宁省桓仁县,不久迁至丸都(即今吉林省集安市)。王莽时代对周边部族推行歧视政策,引起北方部族纷乱,高句丽也被更名为「下句丽」,直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才恢复了「高句丽王」的王号。

最初的高句丽,只是汉朝玄菟郡内的小国,到曹魏时代发展成大政权。曹魏在消灭了割据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几个郡的公孙氏后,公元242年派大将毌丘俭攻打高句丽,焚毁都城「丸都城」。

然而,高句丽并没有覆亡,它慢慢恢复,趁西晋永嘉之乱时进占乐浪、带方,乐浪郡故地统治中心,就在今天平壤一带。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渐大,都城在汉城(即今首尔附近)。高句丽进入平壤一带,就和北上扩张的百济相遇,两国争战不断。至于半岛南端的新罗,还只是小国。

甘肃敦煌西魏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的重甲骑兵。(网上图片)

高句丽与百济作战的同时又不断西进,与新兴慕容鲜卑长期争夺辽东和玄菟。公元342年(东晋咸康八年),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慕容鲜卑攻陷,高句丽王被迫向慕容鲜卑称臣纳贡。

高句丽经长期积蓄发展,再度掌控平壤地区,趁中原战乱重新攻占辽东、玄菟。在好太王时代完成目标,吞并了西汉以来设置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广大辖区,迁都平壤,大力经营朝鲜半岛。

当时中原正值南北朝,高句丽通过控驭辽东和黄海东部交通,与南北对立的中原王朝同时建交,远通北亚草原的柔然和突厥。高句丽有如远东世界一大强国,中原史书亦称过高句丽「强盛不受制」。

公元476年的高句丽 (网上图片)

 

隋朝结束南北分裂,高句丽问题日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后来,隋唐屡征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国内大乱。继之而起的唐帝国,唐高宗于公元668年与后来居上的新罗联手,先灭亡百济,又在海战大败前来援助百济的倭军。唐军与新罗水陆并进,南北夹击歼灭高句丽。随后,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

自汉末至唐初,高句丽共存在了705年。先后以桓仁、集安、平壤三地为都,所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在现今中朝两国境内都有分布。那么,高丽又是甚么?要作两层解释。

首先,高句丽在后期就开始被称为「高丽」。在南北朝时代的中国正史中,「高句丽」就开始被写作「高丽」,及至《北齐书》已经将「高丽」称作「高句丽」。至于原因,学界目前仍有分歧。有人认为高句丽自己改名,也有人认为是中国史书简写。但是到隋唐时代,史书中对于高句丽的称呼绝大多数都改成了「高丽」,仅有个别记载同时并用「高句丽」。

描绘高丽贵族生活画作 (网上图片)

其次,高句丽灭亡后,新罗通过战争及外交手段,逐步统一朝鲜半岛中南部广大地区,之后新罗被称为「统一新罗」,两个世纪后衰落,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公元900年在原百济地区兴起的甄萱,建立的政权被称为「后百济国」;另一股是公元899年在原高句丽一带兴起的「后高句丽国」,后来新首领王建,为了凝聚力量反叛新罗,在公元918年改定国号为「高丽」。三方混战,最终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由此「高丽」又成为统一国号。

公元1374年的高丽 (网上图片)

这个高丽完全继承了新罗的全部国土,持续统治朝鲜半岛近500年,直到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王建所建立的高丽定都开京(即今朝韩边境附近的开城),之前的高句丽则又被称为「高氏高丽」。高氏高丽存续时间相当于汉末至唐初,王氏高丽存续时间则相当于五代至明初。

高丽皇宫 (网上图片)

两个虽然都可以叫高丽,但在历史研究中,准确来说应该分别称「高句丽」、 「高丽」。高句丽灭亡距离高丽建立,中间又隔了250年,高丽只是借用「高句丽」名号的另一政权。其实,高句丽灭亡后,有多个政权打著「高句丽」旗号,比如出使到日本的渤海国人,他们在日本史籍《续日本纪》中被记作「高丽使」;突厥默啜可汗的女婿高句丽人高文简逃往唐朝时,则是以「高丽王莫离支」名义被记录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