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2019年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1.1萬輛,同比增長100.9%; 1-3月,累計批發量爲25.4萬輛,累計增量13.7萬輛,同比增長117.8%。在傳統乘用車市場持續下挫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可謂逆勢增長,實現了難得的一季度銷量開門紅。

  具體看來,3月份,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銷量達89,070輛,同比增長118%,佔總銷量的80%,高於去年同期73%的水平,體現了產品升級後帶來的差異化效果;同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由於受補貼退坡影響相對較小,單月批發量也實現了同比48%的增長。

  圖片來源:崔東樹公衆號

  需要指出的是,受新一輪補貼政策影響,純電動乘用車在銷量構成上已經呈現出較爲明顯的變化,如A00級車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8年3月的69%下降到了目前的26%,該細分市場3月銷量僅23,043輛,同比下跌18%;而A級車型同比大漲392%至49,049輛,市場份額達到55%,同時A0級車型同比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市場份額也在上個月的基礎上提升了2個百分點。

  在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良好表現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延續期緩解了市場壓力,促進年初的市場搶跑效應;另一方面則是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帶動了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繼而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較強的增長量。

  不過,對於車企而言,接下來該如何平衡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發展?崔東樹強調了以下三點:

  1、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協同發展是現階段主流車企的必然選擇,尤其是不同使用場景下的燃油車與電動車各有優勢,短期內並非等效替代。

  2、目前車企的核心技術優勢在發動機、車身、底盤等,這些核心技術帶來較好的盈利。而電動車的電池等替代發動機的盈利,對車企的盈利模式產生變化。

  3、目前車企普遍是傳統燃油車業務掙錢,新能源汽車業務虧錢。尤其是在傳統車現金流較好,而新能源車資金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簡單鼓勵企業放棄掙錢的業務,全力做虧錢的事,不符合商業規律。雙積分政策鼓勵車企將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實現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的合理比例結構,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一季度銷量公佈的同時,乘聯會對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測也進行了同步更新。此前,基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完成120萬輛的情況,預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爲160萬臺。而目前,一季度增量13.7萬輛,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步調增10萬輛,預測爲170萬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