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千里

作为二战轴心国之一意大利,相比于其他主要参战国,其军队并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意大利军队的武器装备亦没有多少出彩之处。但作为二战期间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业国之一,意式武器虽然没有如美德苏英等大国出产的武器那样响亮的名声与卓越的性能,但其鲜明的特点与有趣的发展史还是值得后人品评一番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二战期间,意大利国产坦克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坦克伴随步兵冲击德军防线的震撼场景,正式宣告了坦克这一新式武器的诞生。同样经历了一战硝烟的意大利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坦克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当时广泛装备协约国军队的法制雷诺FT-17型坦克,以其优异的性能与划时代的设计蜚声军界,更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来自意大利的目光。1918年5月,当协约国军还在西线拼死对抗德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时,意大利就向法国购买了4辆FT-17型坦克,其中一辆装备了一门SA-18型37毫米坦克炮,另外四辆则各装备一挺哈乞开斯M1914型8毫米机枪。这四辆当时世界最先进坦克的到来令意大利如获至宝。当年8月2日,意大利甚至将其中一辆运到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公开展示,在开阔的体育场上,FT-17型坦克矫健的身姿给意大利军方留下深刻印象,当即决定向法方申请该型坦克的生产许可证。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1918年8月2日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内进行公开表演的雷诺FT-17坦克,此时意大利军方为其换上一挺意大利国产的S.I.A .M1918型6.5毫米机枪。

或许是出于感谢意大利在一战期间对同盟国的牵制,法方很快就答应了意大利人的请求,意大利授权生产1400辆FT-17坦克,以应付前线战争的压力。但一战的骤然终止,令这一庞大的生产计划难以为继。军方的订单迅速缩减,原本被分到生产份额的多家军工企业也先后退出,最后只剩下菲亚特与安萨尔多公司联合完成了100辆坦克的生产任务。这些国产的FT-17立即成为意大利陆军的中坚力量。

一战后的意大利,虽然经济一片萧条,但军事工业并没有屈服于经费极端短缺的窘境。菲亚特公司很快就着手对法方提供的生产图纸与零部件进行改进,按照意大利陆军的实际需求对FT-17进行一系列改进,于1921年推出了意大利首款自主研制的坦克——菲亚特3000型。这型坦克从整体设计到悬挂装置都基本参考FT-17,唯发动机采用了菲亚特公司自己研制的四缸水冷汽油机,相比于FT-17采用的雷诺四缸汽油机仅35马力(公制)的功率,菲亚特汽油机拥有50马力的强劲功率,这使得菲亚特3000时速超过了20公里(FT-17只有可怜的7.7公里),作战范围达到了100公里,这种性能在20年代初是非常突出的。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1921年与意大利版FT-17坦克(右)一同进行测试的菲亚特3000型坦克(左,这是一辆M21型号),可见两型坦克最大的区别在于炮塔的设计

菲亚特3000的第一款生产型号被命名为M21型,该型坦克很好的继承了FT-17多用途可靠性高的特点。在360度旋转炮塔内,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的要求装备不同火力的武器。不过M21型主要的武器还是机枪。通常的武器模式为:两挺S.I.A. M1918型6.5毫米机枪,或两挺菲亚特8毫米机枪。这样的火力配置不算很强,但在那个时代也符合军方的要求。

不过,在1927年至1928年间意大利陆军举行的多次军演中,M21型火力贫弱的缺点就暴露无疑。虽然在那个年代,坦克的任务主要是配合步兵进攻,绝少独立完成任务。M21型虽然可以凭借两挺机枪的火力压制住敌军步兵,但对稍大些的防御工事和敌军装甲车辆,则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军方意识到,有必要为其配备速射炮一类的武器。

菲亚特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只是简单修改炮塔的设计,然后直接装上一门维克多-蒂尔尼37毫米速射炮(Vickers-Terni)。这样口径的武器火力倒是足够,但M21孱弱的身体让装上火炮与炮弹的它显得头重脚轻,37毫米炮的后座力不大,但也足以让M21重心不稳。菲亚特公司只得对坦克的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并加装了动力更强劲的新型发动机,推出了新改型M30。M30在保持了同M21同样的速度与作战范围的同时,火力获得了很大提升。可装备一门37毫米速射炮,或两挺8毫米机枪。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装备一门37毫米速射炮的菲亚特3000.M30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装备两挺8毫米机枪的M30型坦克,其枪管粗壮的套筒总是让人误以为该坦克装备了两门火炮

在长达20年的战间期,菲亚特3000一直在缓慢生产,直到二战前停产,总共不过生产了152辆(其中M21型100辆,M30型52辆),这些坦克不光构成了20-30年代意大利陆军装甲力量的核心,还被少量出口海外,包括阿尔巴尼亚,匈牙利,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甚至日本都使用过这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1926年部署于意属利比亚的菲亚特3000.M21型坦克

在军事技术发展放缓的20年代,坦克在全世界的军队里都是稀罕物,而意大利陆军一下子拥有200多辆国产坦克,这个实力在当时的欧洲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当然,国产FT-17与自主开发的菲亚特3000毕竟还是一战后期的产物,对于当时尚能跟上世界先进军事思潮的意大利军方而言,这两型老家伙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这时,英美等军事强国纷纷开始研发一种新概念坦克——“小坦克”(Tankette),这型坦克在今天看来可以被理解为超轻型坦克。在20年代末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各军事强国均无力维持庞大的装甲部队,只得探索一条新路:即开发重量更轻巧的小坦克,在军费紧缺的情况下一样能维持规模可观的坦克部队。作为坦克诞生地的英国再次首开先河,于1927年推出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Carden Loyd Tankette,全重仅1.5吨),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法国也在同期推出了雷诺UE型超轻型坦克,而日本则推出了著名的94式轻战车(即“豆战车”)

卡登·洛伊德坦克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意大利军方的注意。意大利很快向英国订购了4辆该型坦克,并命令菲亚特公司进行仿制,最终推出了CV29型坦克(CV即意大利语Carro Veloce缩写,意为“快速坦克”)。不过单纯的模仿带来的重心不稳,动力不足的缺陷在随后的测试中暴露无疑,且装甲过于薄弱,改型坦克没有获得军方的认可。此后经过三年半的研制,菲亚特推出了CV 33型小坦克,最终受到军方的青睐。该坦克全重2.7吨,正面装甲厚度为12毫米,这强于卡登·洛伊德的8毫米装甲,且相对于后者敞开式的座舱结构,CV 33的全封闭式结构无疑为成员提供了更好的保护。CV33装备了菲亚特公司全新的SPA CV3-005式4缸水冷汽油机,速度达到42km/h。最初装备的武器为一挺6.5毫米机枪

1938年,应军方的进一步要求,菲亚特公司又对CV 33型的整车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改进了悬挂系统,同时为其装备了火力更强的双联装8毫米机枪。这款改型被命名为CV 35。不久,菲亚特又为其更换了更强的火力:一挺布雷达M1931型(Breda M1931)13.2毫米重机枪,或一门20毫米机炮。这款火力增强版则被为CV38。同时部分CV33还不被改装成喷火坦克,在机枪座的位置上加装一台火焰喷射器,并在配一辆两轮拖车装载燃烧剂,这款特殊的改型被命名为CV 33lf (lf是“Lancia fiamme”的缩写,即意大利语火焰喷射器的意思)。以今天的眼光来看,CV33/35/38这样的小坦克在与大型玩具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当时却极大满足了军方对在北部山区崎岖山地地形条件执行任务的特殊要求。在战争爆发前后被投入大规模生产,直到战争结束共生产近5000辆。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首批出厂用于测试的CV 29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CV 35型轻型坦克

同样是在这一年,意大利修改了国产武器编号规则,菲亚特3000被改名为L5型坦克(L即意大利语“Leggero”的首字母,意为“轻型”),其子型号就变成了L5/21和L5/30。而CV33/35/38被改名为L3/33,L3/35与L3/38,而那型CV 33lf喷火坦克也顺理成章被命名为L3lf

在战争爆发前的岁月里,L5型坦克与L3型坦克相互搭配,构成了意大利装甲力量的核心,并很快投入实战。在1935年意大利第二次入侵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这两型坦克的出现给阿军以极大的心理震撼。相比于双方武器装备水平相差不大的第一次入侵战争,1935年出现的阿比西尼亚北部荒原的意大利坦克虽然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但这些机枪射不穿,烈火烧不烂的铁家伙让阿军士兵一度阵脚大乱,特别是机动性强的L3型坦克经常脱离步兵掩护,直接插入阿军后方突袭,给阿军的部署带来了极大威胁。L3型坦克这种大胆穿插的半独立作战模式,其实已经具备了日后德军闪击战中大规模独立运用坦克部队作战的特点,可惜的是此时头脑越发僵化的意大利军方高层未能重视这一独特的闪光点。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向阿比西尼亚腹地挺进的L3/35型坦克集群

随后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却成为了意大利坦克的噩梦。1936年支持佛朗哥政权的墨索里尼派遣意大利志愿兵团进入西班牙,直接协助叛军与共和军及国际纵队作战。这支意大利军团只装备了149辆L3型坦克(其中13辆为L3lf型喷火坦克)。而对面的国际纵队则拥有苏联援助的T-26型坦克,这型苏式坦克无论是重量,装甲和火力都全面碾压L3这种小不点。一时间L3型损失惨重,在西班牙内战结束后不久就退出了主力位置。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西班牙内战时期的瓜达拉哈拉战役期间,奔赴战场的L3lf型喷火坦克与L3/35型坦克

不过L3型在同种类坦克中依然算是翘楚,而且其多用途的特点在大战期间继续被意军发挥,更多的L3在巴尔干的山地与北非的荒原扮演者侦察兵的角色,而拆掉武备的L3则被用于拖运、架桥和运兵等辅助型任务。还有不少L3被外国买家相中出口海外,这其中就包括抗战时期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军队。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抗战期间视察第200师装备的L3型坦克的蒋介石,这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背后是一辆苏制T-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意大利坦克战记

抗战初期日军装备的L5/21型坦克。曾与L3互为搭档的它,却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与昔日战友兵戎相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