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ASD孩子的干預中,語言提升一直是干預和提升的一個重點。但是自閉症兒童不比普通小朋友。雖然說,“重複別人的對話和問題”是所有孩子某一個階段的普遍特徵,但是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他們的“鸚鵡學舌”是刻板,重複、甚至極端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你的孩子將“哆啦A夢”的名字一天重複上一百遍,再有耐心的人都會覺得崩潰吧!

對於自閉症小朋友來說,他們的語言障礙是很突出的,據《藍皮書》中的一項數據展示:自閉症孩子約有40%以上的人有語言方面的障礙。我們常見的除了“鸚鵡學舌”之外,還有“答非所問”和“無關語言”。而今天我們重點闡述一下“鸚鵡學舌”的干預方法。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功能性”鸚鵡學舌“和非功能性”鸚鵡學舌“的區別

前者指的孩子在學習某種詞語和短語之後能夠在恰當的場合來重複詞語和句子;而後者則是孩子隨機的重複聽到的詞語。兩者的區別在於能否在恰當的場合重複話語。

有的孩子喜歡隨機的重複一些和情境無關的話語和問題。比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突然會冒出來一句和當前場景無關的短語,比如某部電視劇中的一個廣告詞或者是一句簡單的話,看起來似乎和我們的談話完全無關。你問他的話語孩子不回覆;而有的孩子不回覆卻自言自語,甚至用重複你提問的方式作爲問題的答案。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雨人》中的高功能自閉症青年雷蒙就是一個典型的非功能性”鸚鵡學舌“,他在語言表述方面沒有大的障礙。但是卻在雙向的互動中表現出了極大的障礙,經常自顧自的重複劇情中臺詞,可以稱之爲”無關語言“,也可以稱之爲”鸚鵡學舌“;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對這種情況,家長干預的難度有點大,因爲在孩子的說話中,更多的表現爲對語言的不理解。自閉症孩子是有記憶方面的優勢,但是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是有缺陷的。孩子喜歡利用自己的記憶優勢來作爲自我刺激的一個方式和過程,我們不需要強行打斷,而是需要通過對孩子注意力的提升和對孩子語言的“替代提問”來逐步緩解。比如孩子開始重複動畫片和廣告詞了,我們應該告訴他:“你今天說的這些話是哪一部動畫片的?”如果孩子能夠迴應你或者是停止他的重複話語,那麼就逐漸奏效了。

再舉一個比較典型的功能性的”鸚鵡學舌“的案例吧:艾米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症兒童,當她看到自己非常喜歡吃的水果時,會說出:”蘋果很好吃,我喜歡吃蘋果,蘋果好吃“這樣的句子。這些語言對孩子來說,是有意義的,家長不應該阻止,而是應該藉機對孩子展開語言上面的擴充和提高,你可以這樣回覆你的孩子:“是的,艾米,這隻紅色的蘋果看起來這麼好吃,艾米也非常喜歡吃!”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將孩子的重複話語應用於具體的場景之中

很多家長在干預中喜歡走入一個誤區,就是對孩子語言訓練的時候,喜歡一句一句的教,或者是讓孩子模仿自己的發音。但是這種方式是不太科學的,因爲孩子即使學會了一句話,但是他能夠理解嗎?誠然,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即使他流利的說出來了你教給他的每一句話,但是並不意味着他就能夠接受和領悟到這些句子所傳達的意思。

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是將具體的語言和句子應用在合適的場景中,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教導。在我們教導孩子某一次詞語和短語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某一項具體的活動中來。比如艾米喜歡玩小火車,我們可以再跟孩子進行互動的時候,拿走孩子的小火車,直到孩子能夠完整地說出自己的需求和“火車”相關的短語,我們再給他,從這一方面來加強孩子對“火車”這個詞語的理解,逐步的推進,直到孩子不需要你的任何提示都能夠表達出來完整的句子和需求,那麼,我們語言干預會事半功倍。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設法“擴充”詞語的真正含義,可以適當使用ABA的干預方式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在我們通過平時的情景式融合之後,孩子的“鸚鵡學舌”逐步的改善,那麼家長還有注意對這些詞彙的擴充和引導。比如,在我們和艾米一起逛商場和逛超市的時候,看到我們平時教給孩子的某些水果和蔬菜名字,可以再一次的告訴孩子:“艾米,這是黃瓜,昨天教你的,你還記得嗎?”。如果在你的談話指令發出之後,孩子能夠很快的反應過來,立即給與孩子強化的獎勵。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

如果孩子幾秒內沒有做出反應或者是反應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給與孩子引導的方式,或者重複指令,或者是輔助練習。在輔助練習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掌握這一個詞語的真正含義,比如“黃瓜是綠色的”,比如“黃瓜是蔬菜”這樣重複的訓練和指導。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理解你的孩子,”鸚鵡學舌“只是孩子的溝通障礙

在對孩子語言的干預中,“鸚鵡學舌”的提高和引導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付出加倍的耐心和毅力才能看到成效的。有的時候,很多的家長都在抱怨,爲什麼孩子不停的學人說話,不停地重複每一句臺詞。

其實,我們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並不是故意作對,而是自我刺激的需要,孩子說出這些重複的話語之時,他們能夠感到安心和平靜,理解了這一點,對我們的干預是至關重要的。

當年,電影《海洋天堂》中的一段話讓無數的父母淚奔:

大福爸爸(李連杰飾):等我有一天不在了,你會想我的是嗎?

大福(文章飾)重複爸爸的話:你會想我的是嗎?

大福爸爸:是的,我會......

ASD干預:針對孩子“鸚鵡學舌”的案例分析和干預建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