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非洲领导人齐聚北京准备参加周一(9/3)下午举行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和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的全球贸易和「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受到质疑,被批评者认为中国在拓展外国市场、取得资源,并成功获得影响力的同时,合作国却债台高筑。

2015年在南非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承诺3年内在非洲投资和贷款600亿美元。虽然许多非洲民众相信中国的确可以在建筑、基础建设和管线建置上协助非洲发展,但也有人抨击中国此举让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计划中也很少使用非洲当地劳工。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经贸伙伴,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去年中非贸易额高达1700亿美元。

过去最常批评中国「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计划投资的其实是欧洲和东南亚。上个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访问中国时虽然表态支持「一带一路」,但结束访问后宣布因为「债务负担」终止了约240亿美元的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东海岸铁路及三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他还提到不希望出现「新版殖民主义」。

习近平:中非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日在北京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指出,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联合国。他说:「中非合作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心心相印的合作。我们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追求任何特权利益。」

古特雷斯则表示,他与会就是要体现联合国对非洲和中非合作的支持,并说中非合作论坛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虽未点名美国,但是有关单边和保护主义的谈话被指是针对中美近日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做出回应。

习近平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会变,我们愿以实际行动带动各方,共同坚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夏立民/李芊 (法新社、德新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