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这个来自北美的节日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接受,因为「感恩」是大多数人都愿意认同的礼节和道义。根据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幸福,思维更广阔,感恩甚至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可为什么这样一个积极的词语,在中国却常常和「沉重」、「责任」联系在一起呢?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必定孝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恩」和「孝顺」挂上了钩。在「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里,孩子一定要感恩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无须做任何事,只要生下孩子就是孩子的恩情。动画片里,哪吒要和父母撇开关系,也是要削骨还父、割肉还母的。

这些年来,许多学校热衷于亲情教育活动,先是演讲给孩子洗脑一番,让孩子觉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然后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煽风点火强行撬动眼泪,利用情绪来规训学生。

类似的「表演」,还有下跪敬茶,集体捶背······感恩教育是好事儿,但这么腐朽的强迫式表演,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可很多家长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我们生娃养娃不容易孩子当然要对我们感恩」。这些家长抱著:「我生了他,他就应该对我感恩戴德」的想法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但是,每个父母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是想让她看看这世界的美好,不是为了让孩子俯在身下,帮父母洗脚的。

那么这些家长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百度搜索「孩子孝顺感恩」,竟显示出301万结果,而大多数都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孝顺爸妈」。难道孝顺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么?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方法论指导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孝顺?

其实感恩教育的出现,更多源于父母内心恐惧的投射。当一则则老人被子女赶出家门的新闻遭到曝光时,他们也害怕自己养出「白眼狼」。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越不会爱的父母,越希望孩子感恩,因为没有爱的能力,所以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自己的损耗。」

如果心中充满爱,为爱人熨烫衣服,为孩子准备早餐,看著家人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心中没有爱,做一点点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劳累,在这些痛苦的感受驱使下,会期待对方要感恩自己,回报自己。

于是才出现了一些家长总喜欢去细数自己的辛苦,给孩子负罪感,他们时刻想著报答自己,所以对孩子抱怨:「我这一身病,都是照顾你累出来的」,「我放弃了事业,都是为了更好的陪伴你」,「我这么多年不离婚,就是为了你有个完整家庭」。

这些家长打著「为了孩子」的旗号,认为生养了孩子,孩子就得为父母的「一辈子不幸」负责,就得孝顺报答自己,这样的「感恩」太可怕。更何况在所谓的「感恩教育」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表演「感谢,孩子可能体会到的是虚伪和做作。

感恩,本是件轻松美好的事,而类似学校这种的感恩则是强迫和表演,这种感恩教育做了还不如不做。父母如果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迫孩子感恩,还是絮叨孩子要感恩,都不能养出真正感恩的孩子。

抖音上有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妈妈故意从女儿碗里夹走了一块她最爱吃的香肠,想看看女儿会不会生气,结果,女儿竟把她碗里的香肠全部给了妈妈。" 今天就先给妈妈吃吧谁让她是我爱的妈妈呐 "。

当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满满的爱与尊重时,就会发现孩子会自然地回馈给你。张家界心理学会的会长梁定召说:「感恩应解读为珍惜,是对相互间的情义的珍惜。感恩也应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道德要求,否则就又是道德绑架了。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领导与员工,甚至施舍者与接受者之间,等等,都应相互珍惜对方为自己付出的情义,即相互感恩。」

家长在接受孩子的感恩的同时,也要同样地感恩孩子。你要教给孩子爱,他们才能学会如何爱你。作为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孝顺,而是用平等的姿态全身心地去爱他然后收获他全身心的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