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遗产考古学(上):黑暗遗产与战壕艺术    原载于新公民议会

考古学给一般人的印象,是专门研究悠久遥远,没有历史记载的事物,像是商王朝的殷墟、马雅文化、维京人、大坌坑文化。不过实际上,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不限时期,即使很近代,发生不久的事物也能是考古的范围。

波兰切尔斯克战俘营。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via 论文作者

 

在众多近代考古的题材中,战争是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最近一篇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兰战俘营的论文,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案例。这篇论文题目叫作100 years later: the dark heritage of the Great War at a prisoner-of-war camp in Czersk, Poland(一百年后:波兰切尔斯克战俘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黑暗遗产)」,作者只有波兰科学院的 Dawid Kobialka 博士一位,发表于考古学期刊《Antiquity》,具体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水壶。

 

一个水壶能有什么意思?介绍这个遗留在战俘营的水壶之前,不妨先问问,什么是「黑暗遗产」与「战壕艺术」,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

 

黑暗遗产(dark heritage),也称作困难遗产(difficult heritage)。黑暗遗产研究的目标,简单来说,著重于探讨死亡与创伤;研究者借由探讨遇害、受到强迫劳动、承受悲伤、痛苦的无辜者,重现他们的记忆、身份认同、传承与牺牲的故事。

纳粹Sobibór灭绝营新发现的银牌,跟安妮.法兰克的类似

 

例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就能算是台湾的黑暗遗产。不过除了研究死亡、殉难、痛苦以外,有些地方,如英国与比利时的黑暗遗产考古研究,探讨范围更加多元。

短篇 古拉格劳改营中,爸爸写信替女儿上科学课

 

战壕艺术(trench art)顾名思义,是由参战者在战场环境中创造的艺术。然而战壕艺术的涵盖范围其实更广,只要与军事冲突有关,是由相关人士(士兵、战俘、被影响的居民)创造,都可以算是广义的战壕艺术。

园长夫人:动物园的奇迹-电影资讯:波兰、纳粹、国际义人、原牛

 

形形色色的战壕艺术,反映出战争小众、私密、人性化的那一面;再怎么不起眼的战壕艺术作品,都是一个人有意识的创作,而不是听命行事,没有自我意识,没有独特面孔的士兵。

 

 

黑暗遗产考古学,能提供不同于历史记载的观点,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看待过去,也与当下建立联结。过去一百年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统治时期,都替波兰留下不少黑暗遗产,如卡廷大屠杀、纳粹集中营与灭绝营,更是世界知名的悲剧。

纳粹集中营生还者,174517普利摩李维

 

最近波兰黑暗遗产的研究,吸引许多有志之士投入。然而相较于万众瞩目的卡廷森林,或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切尔斯克的战俘营几乎毫无知名度,能开采出什么研究价值呢?

被遗忘的大屠杀──卡廷事件

黑暗遗产考古学(下):波兰战俘营的水壶,透露一丝光明

 

欢迎光临粉丝团一起讨论: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