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两分钟解释一下。

  1. 为什么你不用后悔?

2. 为什么要把每天的任务做到最好?

假设一:时间单向且不可逆

我是认可时间旅行悖论的,即笔者认为时间是单向且不可逆的存在(长度和效用问题待定,这涉及到广义相对论,我还不太懂),时间是单向存在的,并且可以用一个横轴来表示。

假设二:时间点之间是稠密的

当某件事加入更多信息之后,我们往往会追溯到之前某个点,并告诉自己,如果在这个点我做了另一个选择,现在应该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时间点A到时间点B是稠密的,即时间段(A到B之间)可以无限可分成任意小的时间单元。

假设三:任意小的时间单元内均可发生事件

然而,每个时间点上(即任意小的时间单元),会发生事件。

假设四:事件不单独存在,与前一个单位时间的事件有联系

比如你用了一个小时读书,你会说,这一个小时我只做了一件事情。按照本理论,你是在任意小的单位时间内都在读书,由于前一个单位在读书,这个单位时间内的行为惯性还未消除,所以你还在读书。当且仅当,可分单元达到一定程度时,惯性的作用可以被忽略,比如一个小时。

假设五:任意小的时间单元上,发生事件的概率是不确定的,且以某种分布存在

继续沿用假设四的例子,当前一单位时间你在读书,这一单位时间你还在读书的概率是不确定的,可能你想站起来喝一口水,抑或是做其他事情,但这一单位你仍然在读书这个行为惯性内的概率,以一定分布形式存在。如图所示。

定理:你以为在某个过去时间点的「如果」所能够达到的期望结果,往往是不成立的。

用直白点的话来说,我们遇到很糟糕的事,第一反应是后悔某个决定做错了,但事实是,即便依据你的想像在那个时间点做了你认为正确的决定,你仍然以一定概率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有同学会问,既然如此,是不是就不用回顾和复盘了? 并不是!

由于每个时间点发生事件的概率分布我们不全知道(依据经验、知识、技能,我们对这样的分布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通常我们把单位时间点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知识经验增加,可控部分增加;做事认真程度增加,可控部分增加;相关信息量增加,可控部分增加——可控部分增加,才是让你不容易后悔的关键因素,因为另一部分你不无法获知(后悔也没用呀)。

解决:不后悔的关键点,尽可能增加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概率的可控部分,主要由知识经验、认真程度、相关信息组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