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婚姻都被人们奉为终身大事,人们对于娶亲对象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古人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现代虽然没那么多讲究,但人们在选结婚对象时依旧有很多硬件要求,比如有车、有房、有存款,能嫁给爱情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是现实。

  现代社会,对于结婚年龄已经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只要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履行结婚的义务。而在古代就不同了,古人对于结婚年龄有着严格的要求,《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者,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西周之后,男女的结婚年龄都大大提前了,汉代结婚年龄为男十五六岁,女十三四岁;到了唐朝,结婚年龄为女十五岁,男二十岁;宋朝时期,规定男十五岁,女十三岁为结婚年龄;明朝朱元璋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必须出嫁。

  现代人结婚大约在20岁左右,有的拖到了30岁、40岁、50岁,甚至还有不婚主义者。而根据古代各个阶段的结婚年龄来看,古代男子娶妻大约都在十四岁以下,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首先,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古代,女子的地位通常都十分低下,男子负责赚钱养家,女子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古人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人认为女子即便再优秀、再孝顺,终究都是要嫁出去的,所以古人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通常都会将女儿早早嫁出去,以便用闺女的彩礼钱来填补儿子结婚的资金空缺。

  其次,受战争的影响。古代经常打仗,连年征战会导致人口劳动力缺失,为了尽快恢复国家人口,统治者会下令早婚早育,只要年满12周岁的女子都要尽早寻找婆家,女子如果过了14周岁还未结婚,就需要接受罚款、坐牢的惩罚。此外,国家为了发展政治、经济、军事也需要大量的人口劳动力,皇帝一开口,谁敢违抗皇命?

  第三,古人的寿命。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人们的得病率很高,一旦患上了疑难杂症就很难医治,甚至一些小病也能轻易夺走人的性命。因此, 古人的寿命普遍偏低,如果不尽早结婚,将会影下一代的成长生涯。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