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获得资助,推动社会房屋计划帮助基层。

香港住屋又贵又细,公屋轮候时间又愈来愈长,不少基层家庭难敌高昂租金,唯有租住㓥房,生活质素恶劣。有社福机构推动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由良心业主以优惠租金提供单位,供基层家庭作过渡性房屋,让其冲破「蜗居」困局。政府明天公布《财政预算案》,机构期望可加强对过渡性房屋的支援,创造更有利社会房屋发展的条件。

香港仔坊会高级经理郑洁贞(左)、吴女士(右)。

吴女士与女儿九年前来港,曾屈居香港仔一个只有八十呎的㓥房:「煮饭、冲凉,全部都在那里。」读高中的女儿要在床上做功课,不但缺乏学习的空间,娱乐也没有:「没有电视,我们四年冇睇电视了。」

㓥房环境复杂,常有陌生男子出入,每逢女儿夜归,吴女士总要在楼下迎接,陪她上楼。然而,女儿不习惯㓥房的恶劣环境,二人时有拗撬:「我们脾气也差,(居住问题)对关系影响好大。」月入约九千的吴女士,每月已交六千元租金,生活压力与㓥房的空间一样「逼人」。

蜗居。 资料图片

困在「蜗居」度日,只盼望上公屋,但吴女士轮候近六年,仍未能上楼,幸困境在去年底得到纾缓。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获华懋集团以优惠租金提供十六个位于香港仔华富阁的四百呎两房单位,交由香港仔坊会营运「友里同行」计划,租予有需要家庭,吴女士是受惠家庭之一:「(从前和现在)简直一个天一个地,起码现在我有个厨房,有个洗手间,有个属于我的房间。」

香港仔坊会高级经理郑洁贞表示,计划为居于不适切住房,正轮候公屋的低收入住户提供过渡性房屋,租金不超过住户每月入息四分之一,租约期最长三年,目前已有十一户家庭受惠。计划推动共居概念,两个二人家庭会被安排入住一个单位,四人家庭则入住整个单位:「我们会安排住户见面,好像『对亲家』,了解双方作息习惯,制定共住协议,确保可共住才安排入伙,之后有社工定期跟进。」

笼屋。 资料图片

吴女士目前与另一对母女共住,她直言初时也担心,但在社工协调下,两个家庭相处融洽:「两个女儿会一起做功课,大人分享一下厨艺,对方还教我用WhatsApp。」计划亦强调建立邻里支援网络,街坊之间定期召开邻里会议,亦会举办种植、烹饪等活动:「以前我一个朋友也没有,现在感受到社区很有人情味。」

郑洁贞认为,街坊的反应显示社会房屋概念可取,惟实行上需考虑多重因素:「营办社会房屋需要处理租务、物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机构需要一定支援。」她认为政府应负起更重要角色,制定长远政策支援过渡性房屋;又期望政府可推动更多良心业主提供单位,扩大社会房屋计划的规模。

社会房屋计划。 资料图片

香港仔华富阁只是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的其中一个项目,整个计划目前共提供约二百个可住单位,由九家机构营运。政府将于明天公布《财政预算案》,据悉将设立过渡性房屋专项基金,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认为,政府可先动用二十五至三十亿元作启动基金,部份用于翻新闲置单位,预计可提供逾一千二百个社会房屋单位,约一千八百个基层家庭受惠。他又期望基金涵盖社会服务费用,鼓励更多机构参与推动社会房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