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心存大我、身許家國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始終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正是無數共產黨人不計個人得失,爲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無私奉獻、敢於犧牲,才使我們黨贏得了人民羣衆的衷心擁戴。

  《孟子·離婁上》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家,國是家的國,在中國人的內心世界裏,家與國始終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當我們審視這條精神譜系時,能夠清晰發現,無論是孝親敬老、興家樂業,還是濟世救民、匡扶天下,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懷始終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古往今來,一代代志士仁人懷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秉持“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遠大志向,以家庭爲根基,以天下爲己任,竭誠擔當,勤篤作爲。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他們對民族命運的拳拳之心,對故土山河的茲茲之念,對國富民強的殷殷之望,集中展現爲濃烈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如同一條源遠流長的江河,滋潤着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

  舍小家爲大家、以身許國報國,既是古代先賢孜孜不懈的追求,也是無數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使命擔當。李大釗被捕後,面對絞刑架面不改色:“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爲功爲罪,所不暇計”。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內澇、鹽鹼“三害”,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把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爲畢生追求……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心存大我、身許家國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始終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正是無數共產黨人不計個人得失,爲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無私奉獻、敢於犧牲,才使我們黨贏得了人民羣衆的衷心擁戴。

  對比這些楷模的光輝事蹟,那些淡忘初心、背離信念的黨員幹部應當感到羞愧。有的黨員幹部將愛國奉獻說在嘴上,心裏卻斤斤計較一己私利;有的多幹一點工作就叫苦叫累,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還有的取得些許成績就妄自尊大、擺起譜來,忘記了組織的叮嚀和人民的期待……他們“以身相許”的不是黨和國家,而是個人的權力、名利、地位。

  愛國,是一種深沉、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而且從來都是具體的、實踐的,需要用熱血繪就、用奮鬥書寫。至於該怎麼做,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清楚:“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廣大黨員幹部當牢記囑託,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始終對黨忠誠,堅持人民至上,時刻惕厲警醒,將立身養德的堅守、立志報國的追求融入血液、付諸行動。(王李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