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下歷史


蔡和森的幾個特別優秀之處。

一、對共產主義的接受和理解非常早,非常到位。這一點他甚至超過教員的,教員還在琢磨聯邦時候他就明確共產主義了。

二、蔡和森對於共產主義需要中國化認識的非常早。蔡和森很早就意識到蘇俄那套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必須跟中國實際相結合,在與國民黨聯合、擁有自身武裝、發展農村土地革命等方面都有見識。這些意識在當時共產黨內部,可謂最優秀的人之一,與教員基本上都是同一時期有的這些意識。

三、蔡和森與國際派關係不錯,與共產國際也比較熟悉。蔡和森很早就和共產國際有交道了,和共產國際關係也不錯,所以很多同樣的事情,他彙報溝通肯定比別人強。要知道,早期共產黨發展階段,共產國際是個讓人愛恨交織的存在。一方面確實對我黨早期發展價值很大,另一方面因為教條主義又坑害中國革命不少次。教員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有很大短板,也因此吃了不少虧。

所以蔡和森真正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意識超前,思路明確,見識和情商還高。尤其是第二和第三項能力,當時黨內幾乎沒有能夠同時具備的人。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也是經歷種種挫折後,周恩來等與共產國際關係不錯的人逐步意識全面了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毛澤東等對中國革命認識到位的人逐漸在共產國際面前顯示出自己的正確,這才基本理順。

如果蔡和森活著,以他的意識、人脈、黨內威望,必將大大加速這個過程。

所以蔡和森如果活著,真的很難說他可能怎樣。上限的話,達到毛、周、劉的位置都是正常的;下限的話,也起碼是副國級。畢竟之前進過政治局常委,既沒有死亡也沒有叛黨的,建國後都曾達到過副國級待遇。

——————補充————————

有人糾結蔡和森能力和教員比怎樣。

我覺得沒法比。

因為人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怎樣的,跟遊戲似的,給個初始數值,再加一個進階公式。

優秀人物都是在鍛煉在逐步升級的。許多人最後成就的區別,往往就在於誰升級升的快,升的准。

教員一開始也有很多問題、從二十年代到建國後都在不斷升級。一大時候,他並沒有體現出比其他代表優秀之處,當時如果評價嘉興那條船上誰最優秀,大家應該都會覺得是張國燾。但後來教員升級足夠快和准,就超過了同時代幾乎所有人了。

蔡和森遺憾在於,他犧牲的太早了。截至犧牲時候的表現,他確實未必遜色於教員,但之後如果活著,升級速度會怎樣,就無法說了。畢竟就我黨歷史來說,前期升級快後期升級慢和前期升級慢後期升級快的人,都太多了。蔡和森活著,怎麼發展很難說。

而且就當時來說,與蔡類似的烈士還是有一大批的,陳延年、趙世炎、羅亦農這樣的人物如果活下來,都很難說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但革命的成功就是要靠眾多犧牲換來的。他們沒有看到最終的勝利,沒有達到高官重位,但他們為理想而毫不猶豫選擇這條道路,對於犧牲,他們可能有遺憾,但不會有怨悔。


卧龍鳳雛。

鳳雛早夭,

卧龍一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油盡燈枯而死。


前一個問題還算容易回答。蔡活著時已經是常委,而且沒有錯誤路線。不出意外的話,以蔡的資歷,建國後的級別應該是正國級。

後一個問題不容易回答。應該會有所改寫。蔡畢竟不是凡夫俗子,有頭腦有才華有膽識有遠見,而且在黨內排名靠前,這樣的人繼續活著不可能默默無聞。但究竟能改寫多少,改寫到什麼程度,改寫成什麼樣子,太難說了。

「對某個時代的了解越透徹,反而就越難解釋為什麼發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響,只看到那些最後成真的可能性。於是,他們就用後見之明來解釋著為什麼現在的結果無法避免。必須要真正更深入了解這些時期,才能真正看到那些最後並未發生的可能結果。」尤瓦爾·赫拉利的一段話,送給一口咬定「改變不了」的人。一口咬定「改變不了」的人,就是受了結果影響,就是在用「後見之明」來回答問題。

————————————————————

有的人怎麼回事,連蔡的生平都不了解,連蔡的文章都沒讀過,就在那兒空想、空談蔡的理論、能力、才華,簡直都快把蔡想像成博古、王明了,你們熟悉一下蔡的生平、讀幾篇蔡的文章再來說話,能累到你們是不是?

還有更搞笑的人,連蔡寫過什麼文章都不知道,懶到不會自己去查,在這兒當伸手黨。別人好心列出值得一看的文章了,又根本不去看,繼續狡辯繼續胡說,那你還對著別人在線乞討幹嘛?


蔡和森,湖南湘鄉縣人,字潤寰。和毛主席相識於湖南長沙省立第一師範,結為摯友,組織赴法留學期間和毛主席在北京吉安所左巷8號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微時之友情。

蔡和森在法國留學期間,還批評過某同志:一個革命者的目光應該看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的痛苦。

留法的大佬中還有周總理、鄧總設計師、陳毅元帥。蔡和森先和向警予結婚,向是先於蔡暢的女性革命先驅,蔡暢是蔡和森的妹妹,而鄧穎超是在蔡暢在的時候,總是排在蔡暢的後面。


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教員會少一點磋磨,

不過誰知道呢。從一個寬泛的概念來說

蔡跟太祖的政治主張是基本一致的。

軍事主張也基本一致。

有一個說法,早期教員能夠主持三次圍剿以前的工作,跟蔡和森有極大的關係。他被捕遇害以後,高層就沒有了奧援。教員就只能被晾起來了。

如果蔡和森活著,教員一直都在主持蘇區工作,確實是不知道會有什麼發展。可能會有六次七次圍剿。日本侵華估計會提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