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2014年,我曾经骑车去过西藏,我来说说吧:在当时,很多人就说2014年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说是有的路线隧道打通后,风景不复存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原因如下:

1.当时我是7月份去的西藏,在经过很多垭口的时候,是雨雪交加,根本看不到什么风景,而且骑行环境恶劣,隧道施工的大量工程车也使得道路破损严重,因此有的地方走得很艰难,印象最深的就是通麦那段路。而现在隧道打通后,路况更好,破损的道路也已经修复,走著也更安全,更舒心。

2.拉萨到林芝段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如果骑行的话,机动车大多都上了高速公路,也给骑行营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

如果不赶时间,以前的风景该存在的都会存在,依然可以去看,只是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川藏线是重要的交通动脉,必须要保障其畅通,这样,才能够为交通运输和旅游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说实话,这种话我都听了好几年了。从2014年开始,就有人说川藏线要告别,之后每年,都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

可从来没看见谁真的告别了,不但没告别,去的人还越来越多了。318线旺季的车流密度,一点也不比早晚高峰,从你家小区开出来的车流小!

所谓告别,不过是自驾游召集者的噱头而已。

川藏线永远也不会消失,这条神奇的天路不是光给我们自驾游准备的,这是国家支援西藏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大动脉,否则国家也不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肩挑手抬的方式,生生在崇山峻岭间修筑起来。

两条川藏线五千公里的路程里,有4900多名战士的英灵长眠在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您在川藏线上行走,每一个公里都有一位英灵相伴。

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大概是来源于国家为了提升道路运输能力,避免季节性气候导致道路阻断的隧道工程。

318线上:2002年1月,二郎山隧道通车;

2014年12月,剪子弯山隧道通车;

2015年12月,高尔寺山隧道通车;

2016年 理塘隧道贯通、

同年,通麦四个隧道一座大桥通车,通麦再无天险。

317线上;

2004年12月,鹧鸪山隧道通车;

2017年9月 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

2018年2月, 矮拉山隧道(德格—江达段)贯通,估计今年10月份通车; 斜拉山隧道(丁青段)已经贯通,估计10月份通车;

朱角拉山隧道(昌都段)也在施工之中。

越来越多的隧道通车,让曾经畏为险途的川藏线越来越平和,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会损失翻越垭口的刺激和风景,也让跟垭口海拔高度牌合影晒朋友圈成了奢望。但谁又能说,更好的道路让更多人一园西藏梦,不是件好事情呢?

至于题主的副标题,想去新都桥、稻城亚丁、然乌湖、羊卓雍措、拉萨看看。

这些都是318和拉萨周边非常成熟的旅游接待点了,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是我给你做旅行规划的话,我不会止于这几个常规的旅游点。

先说新都桥,在饱览了油画般美景之后(秋景和夕阳绝美无双),向前走几公里,左转(向北)上215省道,塔公乡方向,哪里藏著一个叫塔公草原的神奇存在,绵绵缠绕的波浪曲线,与新疆的那拉提草原相比也算不遑多让!

雅拉神山

另外在塔公乡,向东眺望雅拉神山就在咫尺之间(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当然了神山给不给面子,看人品!)。

除此之外,如果对西藏历史感兴趣,八美镇的惠远寺也可以去看一下,七世达赖喇嘛曾在此驻锡五年,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处,八美还是十一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也算非常殊胜。

另外,塔公寺和木雅金塔可一游。这些地方相聚不远,只要你不往雅拉神山里走的话,有半天时间足够了。

稻城亚丁就不用我介绍了,太有名了,进理塘县前,上省道217南下,就是稻城的方向。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稻城亚丁景区比较大,需要住宿一夜,而且海拔高度达到了4000米,这是从成都出发第一次夜宿4000米以上,比较容易出现高反症状。

回到理塘县后,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 可以去看一下。长青春科尔寺,1580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

需要注意的是,长青春科尔寺的断句方式为,长青——春科尔。「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法轮(标志著法轮常转、妙谛永存)。

去然乌湖的话,仅仅走到湖边是没有意义的。夏天然乌湖的湖水浑浊不堪,远远没有高原湖泊纯净的感觉,如果想去看纯净碧蓝的然乌湖您还得冬季造访。

顺著沿湖公里向里走,到来古村留驻,来古冰川近在眼前,这才是然乌湖正确的打开方式。

既然都走到然乌湖了,经过波密怎么不去一趟墨脱呢?西藏的热带雨林呀,你绝对不容错过!

至于拉萨周边就见仁见智了,每个人的喜好和兴趣点都不一样,但说到羊湖,从岗巴拉山口翻过来,一般游客都会向右转(西南方向),往浪卡子方向走。但其实,相左走一段是个很好的选择,转过一个弯,马上就没有游人了,安静的羊湖直属于你一个人!

再有一点,从拉萨经羊湖到浪卡子县是要收门票的,但反过来走,就没有门票一说了,这也算是一个小贴士。



看在辛苦码字的份儿上,赏个关注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184174542dad28922eff8732f364075", "vname": "", "vid": "v02019190000bdn4noqgd9fqkh48r84g",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66.083,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0505382}, "ultra": {"duration": 166.083,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2967993}, "normal": {"duration": 166.083,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797404}}, "src_thumb_uri": "a43500075441bb94de0c",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a67000006124312ded14", "vu": "v02019190000bdn4noqgd9fqkh48r84g", "duration": 166.083, "thumb_url": "a67000006124312ded14", "thumb_uri": "a67000006124312ded14", "md5": "a184174542dad28922eff8732f364075"} --}


作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都,川藏线承载了太多记忆和希望。随著隧道的不断打通,很多以往的美景已经变成了现在漆黑的隧道。笔者统计,现在川藏线上的总共14个垭口,其中已经通隧道的有3个,今年还将开工建设折多山隧道和觉巴山隧道,很多在垭口上才能看见的风景,会因为隧道的修通而「消失」。就像当年的二郎山一样,自从开了隧道,那条文明全国的盘山路很少再有人走了,也不通了,路上荆棘遍布。

14个垭口:二郎山(通隧道)、折多山(在建隧道)、高尔寺山(通隧道)、剪子弯山(通隧道)、卡子拉山、海子山、宗拉山、拉乌山、觉巴山(在建隧道)、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

折多山隧道

折多山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是经国道318线入藏的必经之路。翻越折多山车程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但折多山全年一半时间处于「大雪封山」状态,造成该路段常年堵车,实际通行时间更长。

觉巴山

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但这几处天险随著桥梁和隧道的修通,已不成为天险,唯有——觉巴山可称天险。

国道318线竹巴笼至林芝公路重点路段整治改建工程(觉巴山段)已由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藏发改基础[2017]1122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起点位于如美镇觉巴村南侧,基本沿原有的国道318线布设,设置觉巴山特长隧道穿越觉巴山,其后沿半山布线,于登巴村附近与现有的国道318线相接。项目路线全长10.167公里。主要工程量为隧道6995米/座,平行导洞6940米,桥梁381延米/2座。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项目计划工期36个月,计划工期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

诗酒趁年华,要去川藏线旅游的要抓紧时间了。


作为一个热爱藏区的骑行者认为,川藏线不存在告别。

这里所说的2018年将会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其实就是隧道、桥梁越来越多,基建越来越好,曾经的天堑路段变通途,以前需要历经艰辛才能到达拉萨现在变得很容易。对于自驾、骑行、徒步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好事就不多说了如: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等。

「坏」事就是很多在垭口上才能看见的风景,会因为隧道的修通而「消失」,需要历经搓衣板路、垭口更高的海拔、消耗更多的时间来体现/感受川藏线的艰辛不易也被柏油公路、隧道桥梁、快速公路等的建设显得荡然无存。简单总结就是:少了风景、少了艰辛体会、少了装逼吹嘘的资本。

川藏线作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亦是战略通道,也不会因为隧道的出现而放弃垭口老路的维保,想体验翻山越岭的感觉,曾经烂路的艰辛、垭口的美景都是可以选择老路上到垭口的,有些老路维保太难也至少会维保一面的上山道路到垭口供旅人游玩拍照。

▲如今还可通行的高尔寺山老路

川藏线现在也正在建设高速公路/铁路不久以后去西藏更为便捷,国道上的车辆肯定一会减少很多,能让热爱户外自然的旅人能更好的体验在路上的感觉,反而更加安全。所以川藏线不会想我们告别,如果你真的热爱,川藏线一直都在哪等著你,别让隧道桥梁成为你的「理由」。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

一个热爱藏区骑行的视频爱好者。


你仔细搜索一下看看,从2013年开始就有人说今年是川藏线最后一年然而现在已经过了六年了,还在这样说,真不知道这些商家为了吸引游客冷饭热炒有啥意义。

请各位相信川藏线只会越来越辉煌,因为它不仅是一条国道更是战略要道。国家会不计代价保证川藏线畅行无忧的这一点请诸位放心。

如果你不相信,等到了明年你继续留心看看就会发现依旧有人写:今年是川藏线最后的辉煌之类的帖子博人眼球实际上川藏线永远在那里,而且只会越来越好。

想去看看就去看看吧,不要担心那么多有的没的。文青的书还是少看为好,路上没有那么多感人故事。倒是真的很花钱,去藏区消费很高多带点钱一切都不是事,没钱走到哪里都是寸步难行举步维艰。顺便说一下,到了景区不要随便拍人家的藏獒,白牦牛很多都是等你拍了照过来就问你要二十块钱,希望多留心多留意。免得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旅途的兴趣。


2018年不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但曾经的那条川藏线却一直在告别的路上。

当春夏的暖阳逐渐融化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冰雪,抽出了高山草甸嫩绿的新芽,川藏线上的进藏队伍也开始变得浩浩汤汤起来。

有人带著吉普车队,潇洒豪放,有人骑著炫酷摩托,风驰电掣,也有更多的人踏著山地车,面庞被炙烤成高原的颜色。

他们穿过森林和牧场,越过高山和莽川,在四千里路的原野上、村庄里或是寺庙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和故事。

他们的回忆和故事在这个信息爆炸和感官放大的年代给了更多的人刺激和向往,于是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了这条中国最富盛名的景观大道上。

然而,年复一年,川藏线都在成为那个回不去的川藏线。

我时常想,如果让我有机会再走一遍川藏线,我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欣喜,但却是夹杂著各种复杂情感的欣喜。

2013年,我和友人开著一辆价值仅六七万的小破车,从上海出发前往拉萨,租车公司听说我们要进藏,极其不情愿把车租给我们。

从四川盆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川藏南线上,被奔腾大河切割出的峡谷肃杀凄美,繁花盛开的草原线条起伏,流岚和日光沐浴下的雪峰恍如天上宫阙,友人形容整条川藏线抵得上二十座美国国家公园。

但是2013年的川藏线,尚是危险与壮景并存,一眼天堂,一念地狱,饱览车外的风景时,却不得不对走过的道路小心翼翼。

2013年,从康定到理塘,还需要扎扎实实地翻过四座高山垭口——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除了靠近康定的折多山有修缮完好的公路以外,其他三座山都布满了各种滚落的碎石和塌陷的水坑,在这三座山上,你完全找不到一处柏油路面,有的地方甚至连「道路」都称不上,两百多公里的路段,仿佛就是先民拓荒的遗迹。

2013年,从波密到鲁朗,还需要经过让人闻之心怯的川藏第一天堑——通麦天险,脆弱到随时会垮塌的路基一侧是咆哮的帕隆藏布江,翻滚狂奔的水流几乎连坦克都可以嚼成碎片,另一侧则是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的湿润山体,曾无数次断送过往行人的性命。由于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太高,雨季要通过通过通麦天险,就意味著没日没夜地等待道路疏通,那些年号称川藏线开始堵车的笑话也大多出自此处。

2013年,从林芝到拉萨,公路已经非常通畅,但还是需要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那是川藏线上的最后一个垭口,也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垭口,并且可能还是川藏线上最热闹的垭口。前往拉萨的人和从拉萨前往林芝的人在这里聚集,他们揣著氧气瓶,裹著冲锋衣,背朝米拉山后的卫藏大地留下自己的高原微笑。

但是五年后的2018年,虽然这一切的景象都在渐渐开始消亡。

2013年8月,通行了十几年的通麦大桥垮塌,至少四人坠江失踪。

2014年12月,剪子弯山隧道正式通车,全长2238米。

2015年12月,高尔寺山隧道正式通车,全长5682米。

2016年3月,通麦「五隧两桥」正式通车,通麦天险成为历史。

2017年9月,拉林高等级公路通车,拉萨和林芝过往车辆无需再走318国道,将节省4个小时的通行时长。

2017年9月,川藏北线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川藏第一垭口及川西第一垭口的雀儿山垭口逐渐淡出行者路线。

2018年1月,米拉山隧道正式贯通,全长5727米,林芝到拉萨更近一步。

从2013年到2018年的这五年,几乎是川藏线剧变的五年,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基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人类生产活动在这片雪域大地史无前例地高效运转起来,一派欣欣向荣。

但是,作为旅行者的我,却不禁感到有些遗憾和失落,曾经那些垭口和天险,虽然让旅行者们吃尽千辛万苦,但是只属于这些地方的绝世风景又何不是对旅行者的最大嘉赏。

高尔寺山的盘山路虽然颠簸不堪,但是在垭口附近的黑石城,迎面扑来的贡嘎山脉和雅拉神山会让你觉得这段路是多么值得。

通往理塘的道路虽然艰苦,但是当你翻过垭口拐过最后一个弯,骤然看到夕阳透过云层撒在毛垭草原上的理塘城时,一路的疲倦也立刻成为过眼云烟。

通麦天险固然让人心惊,但是天险所在的帕隆藏布江山谷可以给你整条川藏线上最翠绿、最湿润和最原始的峡谷风光。

当逐渐被夯实的基建系统在川藏线上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曾经与艰难险阻相伴的风光注定会渐渐淡出旅行者的视线。虽然那些老路现在还存在于曾经的地方,但是由于维护人员的缺失,或许总有一天会彻底凋敝吧。

我非常赞成和支持在艰苦地区开展的各种基建活动,但川藏线的变化就像是时间对旅行者开的玩笑一般。倘若2013年没有走一趟川藏线,那么在2018年有些景致就不会再遇到,倘若到了2018年你还没有走过一趟川藏线,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再去的时候,它可能又变了一番模样。

所以,当你想去往一个地方的时候,就不要犹豫和等待,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你犹豫和等待之后,那个明天的梦想之地是否可以满足你今天的期待。

你想走一趟川藏线,结果年复一年的计划和向往后还是没有成行,你不知道那些壮美的垭口是否还安好。

你想去一趟九寨沟,结果在等待一个合适假期和旅伴的时候,九寨沟发生了地震,你担心震后的九寨沟会不复从前的华彩。

你想去年保玉则看一场繁花的盛放,结果还在担心高反是否会带来不良反应时,迎来了年保玉则无限期关闭的消息。

你想去一次加德满都,结果还在纠结到底应不应该向主管请假时,喜马拉雅南麓的一场大地震将这个古城摧残得七零八落。

……

你类似的旅行愿望还有很多,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旅行愿望会在你的人生积累,如果你没有即刻出发的决心和勇气,你永远都无法预料到你将会错过什么。

所以,踏上你的旅程吧!


你好,我是一名摩旅者。

(↑川藏线318国道)

我相信318国道是每个人往向的地方,2018将会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指某个人的告别,而不是所有人的告别,川藏线由于时光变迁,随著通麦天险打通,进入西藏旅游更便捷,我们应该感到兴幸。

(↑通麦大桥)

相信很多人怀念之前排龙乡14公里险路,随著通麦隧道打通后,让人感觉到充满挑战性川藏线消失了,可是走过排龙乡14公里险路的人肯定知道,那里可是通麦的坟场,有多少人掉入易贡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通麦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

(↑通麦天险地图分析)

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就是因为抢修道路时发生塌方而牺牲,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川藏线上发生的事,当时有运输任务的车队进入西藏,在西藏迫龙山路段发生塌方,道路阻断,十名官兵抢修道路时发生特大泥石流而牺牲,所以说川藏线还是我曾经熟悉的那条川藏线,川藏线在我心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还有那里的故事。

好了,先说那么多,欢迎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川藏铁路马上建设!拉林高速早已经建成。但是修路必定将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为了加强通过性都是通过隧道工程来建设,自然风光必定看不到了。曾经的一天见四季,在一个个隧道中消失殆尽。虽然318依然是最美的进藏道路之一,不过以后部分景色一般游客是看不到了。


318川藏线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旅行者也是为了赏沿途的美景和体会藏区的人文,更是体会旅途的快乐与艰辛才去行走318川藏线,因为他们也知道走上318就是不平凡之路单从沿途看风景的角度来理解,很多桥梁隧道通了以后路好走了,也近了不用翻更多的山岭了,通行安全性得到提高,路线改变后,往日的有些景色也看不到了,只有去过的人才懂这些细节。真正是你去过了才有发言权。没去过的,只是都是在猜幻想。同样只有去过了才知道川藏线的改变在哪里,我是在2013年九月底在成都拼车去的川藏南线,然后在2015年再次自驾滇藏线。在芒康过后就有了和两年前,有了不同的变化。道路变通途易达。拉林高速虽然通了一段。但沿途的景致也在变了。没有道路的改变前进藏后来的那么美妙,虽然看到不同路段的美景。但心中还是有些许的失落。怀旧往日路上的美景与心情会觉得更美好,总体上个人感觉川藏线还是在2013年以前路难走的景色美。现在的改变同时也意味著失去,因为有那种,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感觉。这种怀旧的感觉与体会在现在乃至以后回忆很有味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