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对于不太了解亚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提起日本文化,大约第一反应就是这些浓墨重彩的画卷。浮世绘带给西方人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更对近现代的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后期,浮世绘被西方人视为追求创新的富有新鲜感的东方艺术的代表。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继承于中国的风俗画,宋代的绘画艺术代表这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其中极有代表性的就是宋代的民俗画,民俗画的主题包括了历史事件和平民的生活。仔细探究两者的发展,其实浮世绘是在宋朝民俗画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绘画方式。那么,日本到底从宋朝民俗画之中吸收了哪些优势?为何日本浮世绘能走出亚洲、影响西方,而宋代民俗画却没有对西方艺术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呢?

浮世绘的产生

浮世绘的浮世(ukiyo)一词本脱胎于“忧世”,两者同音。“忧世”一词其实起源于佛教用语,是僧人对人世的参悟,带有人生苦短、变化不定,难以参透的意思。“浮世”比“浮世绘”出现的更早。后来在小说《好色一代男》中出现了“浮世绘”这个词——扇有十二把,枯善浮世绘。

在江户时代,因为德川家康将政府设立在江户,这里逐渐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此刻,武士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经济上仍有盈余,足以让他们吃喝不愁。所以这些武士们有闲暇的时间,也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便带动了当地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引领者文化的潮流。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的最初形态其实是肉笔绘,肉笔绘顾名思义就是画师直接用手画出来的画作。这些画通常划在扇面、手帕或者屏风之上,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武士阶层养着这些要价高昂的画师,为的也只是让自家的室内看起来更加高雅脱俗一些。

自从明清的木版画逐渐传入日本,浮世绘渐渐发展起来,并且脱离了上流社会,在市民阶层之中风生水起。随着当时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转变,肉笔绘太过昂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大量的宫廷画师来到了江户,以木刻插画的形式创作浮世绘。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画师、雕刻工和印刷工们,随着浮世绘的兴起,分工越来越明确。画师先在木板上作画,随即让雕刻工根据画作来雕刻。雕刻工和画师之间的默契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磨合,因为每一条线条都需要画师清晰流畅地勾勒出来。当然,印刷工对于颜色的把握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一副绝妙的浮世绘需要三者的默契配合,更显得难能珍贵。

本来为上流阶层创作的大幅肉笔绘,开始向小场景布局发展,原本上流阶级喜好的大群像和大场景,也渐渐趋向於单个的美人画。刻制印刷的浮世绘让浮世绘作画的成本降低,市民阶层能够消费的起,所以这些装饰画成为了庶民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绘画产品,同时肉笔绘浮世绘也随之身价倍增。

中国刻本插画,浮世绘发展的契机

中国的雕版印刷早在唐朝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最先开始是以这种形式印刷佛经,后来推广到民间,出现了雕版印刷的诗歌和历书等等。后来,家家户户都要在过年贴在家中的年画也被印刷出来,标志着木版画的开端。

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中国刻本插画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年画出现了许多题材,皆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浮世绘便是受到了“姑苏版”桃花坞的影响。

刚开始,浮世绘以墨色单色的木版画形式出现,也被人称作“墨折绘”。鸟居清信时代,浮世绘之中出现了红色体系,“称丹绘”“称红绘”“红折绘”的出现,标志着浮世绘更进一步发展。使用多种颜色反复上色的“东锦绘”的出现,标志着浮世绘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木版画能够得到发展,正是对中国刻本插画的继承和创新。浮世绘的样式的翻新,主要还是在版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是并没有被版画局限住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段历史之中,出现了诸多著名的画师,他们都是以研究木板印刷为起点,一点点揭开浮世绘黄金时代的序幕。

中国风俗画,浮世绘的灵魂所在

浮世绘是以庶民的审美作为基调而形成的世俗绘画作品,画师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平民的日常生活。而中国风俗画的鼎盛时期要追寻到宋朝,以市民生活为主题的写实画作成为经典的代表之作。我们所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在这段期间诞生的国家艺术瑰宝。而浮世绘正是吸收了中国风俗画的灵魂所在,将所绘制的主题瞄准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受众也从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到了普通市民阶级,使得它的传播更加广泛,带来的影响也更加巨大。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在浮世绘出现之前,日本的上流阶级热衷于狩野与意境描写的绘画创作。而浮世绘的突破性就在于它所描写的就是日本庶民所喜闻乐见的场景,是最接近于他们生活的画面。浮世绘的这种构思,便是深受中国风俗画的影响,具有相对开阔的视野和创新史上的精神。

仔细观赏浮世绘大家的代表作,不难发现其构思和布局都深受中国古典绘画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的美人图虽然更加美艳,但还是能从中看到唐代仕女图的影子。因为浮世绘的盛行时期正是武士阶层政治权力被削弱的时期,所以浮世绘的题材上多反映武士和歌妓晦暗厌世心理,表现方式更具颓废美感。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能在江户时代的兴起,也和当时中国明清两朝春宫图的兴起有关。在浮世绘之前,日本的春宫图只是拙劣的仿制品,缺乏艺术感。后来浮世绘的画家开始追求人物细节上的雕琢,江户初期,日本著名画家菱川师宣从明末的密戏图之中得到灵感,创作了独幅版画——一枚绘,成为了日本浮世绘的鼻祖。

鼎盛时期的浮世绘大画家铃木春信的画风就深受中国古典画作的影响,他的美人画清爽秀丽,构图和笔法几乎就是唐代仕女图的翻版。葛饰北斋则是钟情于我国的“八景画”,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八景”浮世绘。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的风俗画最原始的形态其实是中国明清时期的木板插图书。明朝小说蓬勃发展,私刻版画也在这段时期之内日益兴旺。在万历年间,小说之中插入版画已经是潮流所趋,当时有名的画家也逐渐转行加入到给小说制图的队伍之中。

如此,大量具有精美插图的通俗小说书籍应运而生,比如当时的《西厢记》,其插图精工细作,线条优美。小说之中的绣像插图随着文学作品一同传入日本,日本的木板插图书也开始渐渐出现。可以说,因为明朝刻本插画的繁荣,才让日本得以吸收营养,让浮世绘成为独立的鉴赏形式,作为一种单独的艺术画派发扬光大。

浮世绘对西方印象派的影响

对于日本的很多贵族来说,日本浮世绘出身低下,题材平民化,并不是刚刚开始就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当时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商人将非常有识别度的浮世绘印刷在茶叶的包装纸之上。茶道作为一门高雅艺术,一直在日本上流社会之中流行。当这部分人首先认可了浮世绘的价值之后,其风格也渐渐被日本的大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当浮世绘还在自己的本国摸索发展之路时,西方艺术届已经因为这种绘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大约在1850年前后,日本浮世绘开始在欧洲的绘画市场上出现,受到了当时欧洲艺术家们的追捧。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的浮世绘作品让巴黎人印象深刻,为之痴迷。浮世绘给印象派画家提供了更多新的绘画题材和色彩搭配方面的灵感。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脱胎于中国的风俗画和刻本插画,但是在两个世纪的发展之中,已经具备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1.色彩大胆鲜明。浮世绘从单一色彩渐渐发展成诸多色彩巧妙搭配的版画,其过程也是浮世绘作者和印刷者的逐步创新和不断进取。对于西方人来说,浮世绘的色彩搭配是一种新奇的审美观,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和色彩搭配的灵感是巨大的。浮世绘鼎盛时期的画家善于用色彩来表达人体肌理的变化,其表现人物面部的手法更是让西方艺术家折服。

2.强调线条。刻板印刷的创作手法并没有限制浮世绘的表达,而让浮世绘更具质感和立体感。对于风景和人物的塑造上,线条的美感更加重要。浮世绘对于线条的运用也给西方艺术家更多的灵感。在之后的五十年之内,西方艺术家竭力吸取浮世绘之中的线条表达的精髓,即便如此,印象派画家对于线条的掌控力度还是不及中国画或者浮世绘。

3.世俗生活。受到中国风俗画影响的浮世绘,从诞生之初就已经脱离了小部分的群体,有了更广泛的受众群。贴近生活的题材才具有更加广泛的受众群,浮世绘的主题大多以庶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有的反映市井民众的休闲娱乐和节日习俗,有的则上以历史小故事或者花鸟鱼虫的形式展现出来。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4.更具装饰性。因为对色彩和线条的有力把握,浮世绘的画面更加突出立体。浮世绘的作者还会使用平涂的手法,不再追求阴影的真实感,而是以平展的线条区别色彩,让这个画面更具冲击感。这种绘画形式让浮世绘的装饰感加强,更加满足平常人家对于装饰画的需求。浮世绘的这种装饰感也给了印象派画家不少启示,特别是留白的布局手法,在大多数的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上都有表现。

日本浮世绘引起了西方艺术家从绘画技法到审美的解放,对西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我们可以从莫奈、梵高或者马奈的作品之中看到浮世绘的身影。而在日本国内,浮世绘的价值也渐渐被人们所发现,从武士世家到市井庶民,都将浮世绘作为一种时尚的艺术品。

总结:

日本商人们所崇尚的享乐主义和当时武士阶级的无常感催生了“江户文化”,浮世绘也应运而生。很多浮世绘的主题都围绕着男女之事,特别是那些为商人和武士提供享乐的歌妓们,就成为了浮世绘的主题,这也是为了迎合当时市民文化的需要。浮世绘之中所描绘的那种放荡、颓废、慵懒,实际上就是当时武士阶级和妓女们的厌世形态的具体表现,也让浮世绘有了浓重的时代色彩。

中国风俗画和刻本插画对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影响

当然除了情色题材,浮世绘所涵盖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所以也被称作是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当浮世绘从闭关锁国的日本千里迢迢来到西方,惯于以透视法来审视一切物体的西方艺术家们大为震惊。浮世绘极有新颖的视觉性和清新的东方艺术风格,深深影响了一贯以严谨为基准的西方艺术家,拓宽了印象派画家的思路。

无论是中国的雕版印画、宋代风俗画亦或者日本的浮世绘,都是极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明推进过程之中优秀的文化遗产,带有两国浓重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而日本风俗画之所以能在西方广受追捧,比宋朝的风俗画走得更远,也是他们在传承的过程之中,把握住了革新的机会和尺度。在发挥中国民族艺术的优势的同时,他们也糅合了自己民族文化之中的特色,不断新陈代谢,让两种文明的碰撞绽放光彩,越来越昌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