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地缘形势分析,1948年5月诞生的以色列地处四战之地,其不仅战略纵深有限,而且被众多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环绕。但是属于弹丸之国的以色列却屡次创造以小博大的战争奇迹。这是因为从现今的军事地理角度出发,以色列缺陷明显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某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本文就从新的角度,破解以色列军事地理的密码。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以色列存在着哪些先天不足。

1)国土面积有限

根据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后来经过历次中东战争的洗礼,以色列的控制区域逐步扩大到两万多平方公里。但是与周边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相比,其只比黎巴嫩稍大一点,可谓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国。

图说以色列的军事地理,地处四战之地,依靠空军制胜

2)恶劣地貌偏多

狭小的以色列有四个不同的地理单元,即沿海平原、中央高原、约旦裂谷和内盖夫沙漠。沿海平原濒临着地中海,故当地气候潮湿,土壤也肥沃。沿海平原以东则为中央高原,再往东就是约旦裂谷(由约旦河、死海等构成)。但中央高原只零星分布着一些小而肥沃的溪谷,约旦裂谷也饱受着水资源减少和土壤盐碱化的困扰。而剩下的地区便是极其荒凉的内盖夫沙漠。内盖夫沙漠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壮观的自然景色,但其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干旱少雨的,而且其还占到了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的一半以上。

3)失衡的人口格局

以色列错综复杂的地形导致其人口分布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带,中南部则人口稀少,尤其在南部沙漠,只有亚喀巴湾和沙漠公路周边分布着若干居民点。而且中部的核心城市贝尔谢巴和南部亚喀巴湾沿岸的核心据点埃拉特之间相距甚远,一旦埃拉特失守,以色列不仅会失去红海出海口,而且其南部控制区将被大幅压缩至贝尔谢巴一线。

图说以色列的军事地理,地处四战之地,依靠空军制胜

以色列“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使其可供退守的战略纵深极其有限,且被众多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环绕。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军事安全也并非只受到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比如十六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波兰王国,虽地处开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周边又被诸国环绕,但其凭借强盛国力,不仅迫使普鲁士公爵称臣纳贡,而且还数次攻陷莫斯科,染指沙俄内政。由此可见,曾经的东欧霸主波兰王国将诸国环绕的地理劣势演变成了可以四面出击的区位优势,而现今的以色列亦是如此。

在传统的军事地理理念中,以色列狭长的版图和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带的格局,使其很难抵御大规模装甲集群的冲击。但是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空中制胜论逐渐成为了现代战争的主流。而凭借美国输送的精良战机和大批经过战火淬炼的飞行员,以及足以应对周边国家任何规模空中打击的防空体系,以色列已经建立起了“进退有据”的空中力量。于是以色列国土面积有限,被诸国环绕的劣势就变成了绝佳的战略优势,因为以色列空军利用与周边国家距离较近的特点,可以从容地从本国起飞,快速精准地打击邻国的战略要地,比如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埃及首都开罗以及海运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等。如果再辅之以空中加油,以色列空军的打击圈将成倍扩大。

图说以色列的军事地理,地处四战之地,依靠空军制胜

从立国之初将东拼西凑的各国军机组建成航空勤务队开始,以色列空军就不断缔造辉煌战果,如在1965年的六五战争中仅用了3小时就摧毁了埃及430架军用飞机中的320架;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中又用时6分钟报销了叙利亚的19个地空导弹阵地群;而在1981年的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空军更是千里奔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未损一机一人的情况下,完全摧毁了萨达姆精心构筑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程度上,以色列空军已经成了不断缔造辉煌的常胜之师。所以从空中制胜论的角度出发,以色列先天不足的地理环境已变成了进攻优势。

但是过度依赖某一军种,并不能确保一支军队常胜不败,亦不能确保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中东出现一个足以撼动地区平衡的强国,或是美国因为某些重大分歧而不再向以色列提供先进战机,那么以色列依靠空军主导国土防御的现状将被颠覆,到时以色列国土面积有限、被诸国环绕的地理劣势就会成为其催命符。从更深层次看,即使以色列拥有令人胆寒的军力,但单单依靠武力是很难改变其四面树敌的地缘政治困局的。也就是说,地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可以通过技术优势弥补,但与邻为善和互惠互利才是地区稳定的基石。

图说以色列的军事地理,地处四战之地,依靠空军制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