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人生起起落落总是平常,生活跌跌撞撞也是经常。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光芒万丈的,人生有精彩之处,自然不乏落魄无人知的时候。

但不管精彩,亦或是落魄,我们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然而,一个人在失意之时,却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与格局。

失意之时,人若是懂得“沉默寡言”,专注于事情,学会独处,那么这样的人,好运自然会慢慢涨上来。

- 02 -


失意,莫失志

俗话说:“穷莫失志,富莫癫狂”,当一个人出于比较穷困的时候,千万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当你遇到困难陷入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丧失信心。

因为当一个人丧失信心之后,是很难再有起色的,毕竟自己一旦丧失信心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没有动力,更不会有好的起色。

失意之时,不努力一把,焉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失意之时,不奋斗一时,岂知“天生我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刘备在未遇诸葛亮之前,已经颠沛流离了近二十年,四十七岁之时仍是一事无成,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复兴汉室的理想。 左宗棠少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20岁乡试中举,但此后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只能在家留意农事和潜心读书;到了41岁之时,才在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扬名。 刘邦出身农家,秦朝时担任沛县泗水亭长的小吏,后来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在48岁之时,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集合了三千子弟攻占沛县等地,自称沛公,开始帝王的一生。

人生,最差的不过是大器晚成。面对失意、低谷以及磨难,我们更应该学会沉默,专注自己,提升自己,不抱怨,不失志,最后实现人生的逆袭。


- 03 -

失意之时,学会独处

人生处在低谷,与其抱怨,无所作为,还不如沉默寡言一点,学会独处,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

正如《大学》开篇中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亦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懂得沉默寡言,静中思考,才能将事情考虑的完善。

很多时候,人学会的沉默寡言,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

人生低谷期,沉默寡言,不与人多作计较,利用独处的时间为自己增值,才能将生活的点滴过得如同诗一般。

- 04 -

沉默寡言的人,是在悄悄折腾自己

所谓“枪打出头鸟”,你若是处在人生低谷期,还是在显摆自己,那么更容易成为被打压的对象。

因为你此刻没有什么实力,摆明了就是好欺负的人。

所以,你要学会沉默寡言,保存自己现有的实力,然后暗自发力折腾自己,不断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找到适合的路子之后,拼尽全力,即便最终还是失败的结果,也是人生一次美好的尝试。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沉默寡言,暗处却喜欢折腾自己的人。 他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好,写文章也罢,都不感到无聊。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他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他可以想出许多来。 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过着简素又规律的生活。 一天之中,清晨的几个小时是他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此,他会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物,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 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睡觉。

这种生活看似孤独,实则是在悄悄折腾自己,专注自己的提升,也正因这样的生活让他高效率地写完了无数名作。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要么默默努力,要么变得庸俗,人生从来都是属于那些默不作声,却悄悄奋斗的人。


- 05 -

一个人,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别慌,别消沉下去,而是选择默默努力,不言不语,不卑不亢,与人交流,要懂得“此处无声胜有声”,学会独处,品尝人间清欢。

周国平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学会沉默寡言,不说无意义的话,学会静中思考,悄无声息地折腾自己,那么人生才会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