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图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直观的「图解」「图表」之意,二是抽象的「模型」「模式」之意,也有人把其译为「图式」「范型」等。

在康德看来,纯粹知性概念和直观的经验迥然不同,要使范畴能够应用于现象,就必定要有一个作为中介,这个中介「一方与范畴同质,一方又与现象无殊」,而且「此中间媒介之表象,必须为纯粹的,即无一切经验的内容,同时又必须在一方为智性的,在他方为感性的。此一表象即先验的图型。」

「图型」说涉及图型与时间、想像力及范畴等方面的关系,而且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这加大了我们理解图型论的难度,尽管「图型」本身的内容并不很复杂。

(1)时间是一种先天的直观之方式,也是一种方式的直观。「直观之方式仅授与杂多,而方式的直观则授与表象之统一。」图型作为时间之先验的规定,也禀承了时间这两方面的特质,由此而成为「现象包摄于范畴下之媒介」。量之图型、质之图型、关系之图型、形相及范畴之图型分别与时间系列、时间内容、时间顺序和时间范围相关。

(2)想像力本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康德为了消除可能的误解,将想像力区分为产生的想像力和再生的想像力,前者属于先验哲学领域,后者属于心理学范畴。从图型与想像力的关系来说,「图型自身常为想像力之所产」。这里的想像力显然是指产生的想像力,其对诸先在表象进行综合的统一,而不是再现某个特殊的表象。

(3)由于图型是「时间之先验的规定」,又为「想像力之所产」,而时间与想像力都同时兼具知性与感性两方面的特征,所以「图型就必定在一个方面与纯知性概念,即范畴,同质。因为范畴不能直接应用于现象,图型便是范畴得以发挥其整合现象功用的感性条件。它能使范畴时间化,也即是使范畴感性化。但同时图型使范畴只能应用于现象界,这也成为范畴唯一合法的使用。

总体来说,康德的图型论为解决先验哲学的根本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提供了一把钥匙,对此后的德国哲学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