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用最适口的北京话混沌侃着宇宙世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顶礼膜拜祖籍杭州的高晓松,还是等着北大老师搬家扔东西捡落儿祖籍山东的马未都,还是我和我爸在台北地铁上坐在我们对面,同样祖籍北京的钮承泽,北京这座大熔炉,千百年来接纳着、吞吐着地球各个角落的能人志士,也改变着彼此,以各自的特点,磨掉各自的棱角,或让它更锋利,以恰巧的形状将彼此镶嵌在一起。

不论走在世界哪个街巷,耳听得一句乡音,就难以否认内心的震颤,2017年的春节我和我爸走在巴塞罗那周末萧条的街头,迎面走来两位地道北京口音的大哥,我们彼此相视一笑,便心知肚明。

这一幕,让我们欢笑着擦着泪水,走进残缺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身边密友几乎无一不是京片子,有与我一样正根儿上年轻的老北京,也有爷爷辈儿来京就住在二环里的西单地头蛇。

或许都是同一类人,或许是早已埋藏在彼此身体里的纳米感应器,只是因为相遇了,早晚要相遇,类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很快嗅到了彼此如出一辙的气味。

我们在一起是靠挤兑度过时间的,在防守的同时进攻,累并快乐着。我们互相吹捧是用骂的方式的,甚至带脏字儿,没有人会认为那是不礼貌,每个人都知道那只是一句话,那是最亲密的人才敢如此用不恭敬的方式恭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我们都爱看《编辑部的故事》,都爱听郭德纲,我们都知道开玩笑说春节给压岁钱,是给“丫”岁钱,我们都津津乐道大张伟的坏笑,说话不喘气儿,听了让人闹心忙叨,插不上话的那种玩世不恭。

我们喜欢闲来无事,忙里偷闲时在所剩无几的胡同里串游,那里是密友们长大的地方,是我这个当年来这里都要说“进城”的真正的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从二环外都是农村,二层楼都是稀客,到平房成了保护动物,却总有铤而走险的猎手,觊觎着,偷摸地,明目张胆地啃噬着这块自己人舍不得吃,外人看着吃着还嫌不好的香饽饽。

为了住进更多人,我们的平房变成了楼房,绿地变成了车道,城市成为了热岛。我们像站在冰块儿上的北极熊,冰块儿越缩越小。或许有一天,终将掉落在冰水混合物里,怎么也游不到岸上,最终北极熊死在了生他养他的北冰洋。我们不想成为北极熊,可我们的冰块儿的确越来越小。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鼓楼长大的姐们儿最爱唱赵雷的《鼓楼》,这儿也是我的启蒙区域。

我记得不止一次提到过,2010年3月14号,那个下着雪的白色情人节,我跟大学同学第一次踏入了旧鼓楼大街混合着泥水和冰碴儿的豆腐池胡同,七拐八拐进了挂着蓝布棉门帘的印巷小馆,一坐就是6个小时。从那之后我频繁游走于曲折的胡同,想看看那些好看的小店到底怎么挣钱,怎么会有人来那么深的地方呆着。慢慢地,我没有找到答案,自己变成了答案。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2018年8月31号,我和两个姐们儿又约在了一个深埋于胡同里的咖啡馆。还记得那天我从唱《鼓楼》的姐们儿前东家开完土耳其的碰头儿会,发现来鼓楼时间还在,就扫了一辆骏马,一路从西坝河,骑骑停停看地图,骑到了旧鼓楼。

当年的国旺胡同之南都是胡同,现在早已是8号线地铁,还记得当年小黑虎胡同有家吃小烧烤的4号院,价格便宜味道好,现在西洋果子、管记翅吧、凤凰竹餐吧、异旅云也不见踪影。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我转身往西进了小石桥胡同。迎着夕阳,旧时的平房门楼儿背后不再是几个进深的院子,取而代之的是——楼房。上身西服,脚踩片儿鞋,是一种不论怎么也看不惯的不协调。熟悉的葫芦、丝瓜藤萝架的背景,还是楼房,也是楔子,重重地、干涩地插进了老北京的心脏。

百无聊赖、五脊六兽的大爷撩着汗褟儿、跨栏儿背心儿,扇着大蒲扇,看着拿出来挂着的鸟笼子。这是胡同里,北京城最常见最亲切的画面。我挎着相机,在他们眼中像这个城市的游客,他们的乡音在我的耳中却是不设防的通行证。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我逆光前行,一位中年男人骑车过,路遇街角坐着的大爷,大爷说的话我仿佛听过无数遍,你是那谁家的谁吧,有日子没见了,你小时候……

这是一种说话的模式,也是生活的一种固定模式。你看着我长大,我看不见你衰老,物是人非,时间是帮凶。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如果不是特意来此,马路上,甚至走到院儿门前也概不敢不知走进来,这里就是中国第三代小剧场新锐代表,鼓楼西剧场。一栋老旧的二层楼,泛着白色青色,门前放着老电影院里才能见到的旧椅子,那个年代的标志性植物爬山虎,糊满了一楼咖啡馆唯一的窗户。

EMPTY CUP 小空咖啡也是书吧,可以随手取用身边的文学艺术书籍,夕阳从爬山虎的缝儿里挤进来,苍白的铁盘旧灯罩也披上了金光。

一些容貌姣好、身材高挑演员模样的小姑娘在开放区的餐桌上吃着饭,气质里透出一种自信和演艺界的人独有的才华外漏与骄傲。

我们没有在这里看话剧,没有在这里吃饭,我依旧在咖啡馆抱着一杯牛奶喝得带劲。这里复古的气息,文艺的气氛,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安静的隐蔽咖啡馆。离开这里,我们三个人去往了位于几百米外的8号苑怀旧火锅店“上课”。

该怎么留住你,我们消失的老北京

图文:独立摄影师、自由撰稿人、资深媒体人@那敢情好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